APP下载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

2021-11-26刘红娟

西藏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西藏

刘红娟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西藏 拉萨 850000)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共5731种。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693种。在经认定的学术期刊中,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西藏研究》(藏汉文版)、《西藏大学学报》(藏汉文版)、《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西藏发展论坛》《西藏教育》(藏汉文版)、《西藏艺术研究》(藏汉文版)被认定为学术期刊。这6家10种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虽然在全国总数中占比很小,但作为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西藏研究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的重要载体,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显示出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发展历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推动出版强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梳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就经验,有助于审视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对当前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基本情况

旧西藏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报纸期刊业也同样发展落后。西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报刊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驻藏大臣联豫在拉萨创办的《藏文白话报》[1]。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新闻出版业开始逐渐发展,受众人群逐步扩大,1956年正式创办的《西藏日报》(藏汉文版),虽然不属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但作为党报,发挥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发表了不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迎来了春天:1980年《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创刊、1981年《西藏研究》创刊、1984年《西藏教育》创刊、1985年《西藏发展论坛》创刊、1986年《西藏大学学报》创刊、1988年《西藏艺术研究》创刊。

(一)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西藏研究》(藏汉文版)

《西藏研究》是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学术刊物,汉文版1981年创刊、藏文版1982年创刊,创刊之始均为季刊,从2008年第1期开始汉文版改为双月刊。《西藏研究》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发展繁荣、坚持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守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鼓励学者以历史问题研究推进现实问题研究,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高度重视刊物的社会效益、政治导向性和学术价值性的有机统一,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学术价值。刊物设有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文学、语言文字、藏医、历法、艺术、文物、考古、民俗、教育、建筑、书评、国外藏学、人物介绍、名胜古迹、争鸣等20多个栏目。其内容详实、观点新颖、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同时,编辑部还根据需要,及时开辟各种专栏、专刊、特刊、增刊,既注重推出学术大师、大家、名家,也努力发现和培养学术新秀、学界俊才。这些传统与现实结合栏目的开设,有利于广大社会科学研究者、爱好者,特别是藏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西藏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重大现实理论研究中,始终紧扣时代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建议献策。作为中国国内最早创办的藏学研究学术刊物,《西藏研究》在藏学界享有良好声誉和较高地位。

(二)面向教学研服务的高校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西藏大学学报》(藏汉文版)

1980年,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西藏民族学院主办的《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作为内部刊物试刊(季刊),1987年正式公开发行。1990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追踪学术前沿动态,突出藏学研究特色[2]。主要设置有藏学研究、民族学研究、历史学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其中“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

1986年,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西藏大学主办的《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社会科学版创刊(季刊)。创刊以来,《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选题策划和栏目开设上,将民族性和区域性置于首位,并作为办刊特色。《西藏大学学报》主要刊发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20世纪90年代初,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要办好名刊、名栏”的指示,《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依托西藏地域和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启动了特色栏目建设工程,开辟了“藏学研究”“西部论坛”“高原生态”等栏目,促进了学报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以“藏学研究”“西部论坛”“高原生态”“高原医学”以及“高原交通与信息”等为代表的特色栏目已基本形成。2005年,社会科学版开设了“名家专访”栏目,并在原有栏目基础上拓展新的栏目,在“藏学研究”栏目中设立了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经济、军事等子栏目,为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3]。2012年,“藏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6年,《西藏大学学报》获得“名栏建设优秀奖”。

(三)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地——《西藏发展论坛》

《西藏发展论坛》(原名《西藏党校》)是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该刊突出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关注西藏改革发展中的热点、焦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创新性针对强、体现实证性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是反映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

《西藏发展论坛》创刊之初,主要刊载自治区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内容分为6个板块,其中3个栏目名称固定,分别是教学改革、教材连载、学习园地,每期刊载理论文章4—5篇,另外三个栏目名称有所变化,为经济改革、勤劳致富、兄弟民族栏目。总体上以党校工作动态信息为主,还刊载具有宣传性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文章。1989年复刊之后,期刊以理论文章为主,也有党校工作动态,设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党建研究、理论探讨、改革与思考、调查研究等栏目。

(四)新西藏教育发展的研究平台——《西藏教育》

1984年,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牵头下,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自治区教育学会创办了《西藏教育》,当时为不定期内部发行刊物,1988年改为季刊,公开发行,从当年开始,该刊编辑部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及时编辑出版增刊、专刊。1989年,汉文版改为双月刊。2003年8月,《西藏教育》汉文版改为月刊;2009年,藏文版改为双月刊。

《西藏教育》主要栏目有:教育政策法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普教工作、中小学各科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经验、师资培训、招生考试、电化教育、内地办学、园丁之歌、教育论坛、德育工作、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异地办学、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栏目。该刊以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干部、教师为主要读者,结合西藏实际,探讨西藏民族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交流和推广教学工作经验,为提高西藏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科研人员和师生员工服务[4]。《西藏教育》以“立足西藏教育实践、宣传国家教育政策、传递最近教育信息、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刊宗旨,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基层”为办刊原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讨论是该刊的一大特色。刊文主题上,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理论、教师职业、课程探讨、课堂教学等。

(五)色彩纷呈的百花园地——《西藏艺术研究》

1986年,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管、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主办的《西藏艺术研究》汉文版创刊,藏文版于1988年创刊,汉文版为季刊、藏文版为半年刊。

《西藏艺术研究》自创刊以来,始终遵循要尊重和科学地续承、发展西藏民族文化艺术,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发展西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刊物主要栏目有:文化艺术理论、国际学术园地、舞蹈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曲艺论探、美术工艺、摄影艺术等栏目。该刊立足西藏及其他涉藏省区,面向全国和世界,以抢救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文化艺术研究和文化艺术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艺术院校和大专院校师生,国内外藏学界、宗教界、文博考古界专家学者和工作者服务。主要刊登西藏戏曲、舞蹈、音乐、曲艺和美术等民族艺术抢救、发掘、收集、整理、保护、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西藏文艺研究、文艺评论、艺术创作、文化政策、文化信息的研究文章。从发文机构和作者看,主要有西藏大学教师、西藏民族大学教师及区外高校教师,作者群体地域分布较广。刊文主题主要集中于艺术、文化、音乐、舞蹈、藏戏、佛教、格萨尔研究等方面。

二、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一批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成为国内外社科学术界和相关方面了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的重要信息来源。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我国期刊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和构建民族和谐社会,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繁荣我国学术事业、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5]。

(一)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党的重大理论在西藏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200年来的整个世界、整个中国,改变了包括被佛教意识形态掌控了上千年的西藏[6],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了西藏社会,解放了西藏各族人民,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方面积极作为,为党的重大理论在西藏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西藏研究》刊发的《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传播、普及和影响》一文指出,20世纪中叶,传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西藏地区,解决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的问题。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西藏广泛传播与普及开来,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与普及中迫使藏传佛教思想退出西藏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成为西藏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6]。《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刊发的《论毛泽东对成功实现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历史贡献》一文指出,民主改革是毛泽东民族思想在西藏的伟大实践,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创新与典范。毛泽东同志根据西藏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等特殊现实,以非凡的气度和智慧,采取和平改革的方针,顺利完成西藏民主改革,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西藏革命道路的选择和一系列实践与理论创新,创造了处理民族事务的新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7]。《西藏发展论坛》刊发的《邓小平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的理论及其生动实践》一文,论述了1987年6月29日邓小平同志《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这一重要谈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这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指导思想,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有着重要意义[8]。《西藏大学学报》刊发的《论习近平“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一文指出,习近平“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当代发展,是中国边疆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指导西藏社会治理的重要遵循[9]。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刊发的大量重大理论文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西藏地区的传播和普及,历经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成为西藏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居于指导地位。

(二)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助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西藏摆脱了高原孤岛的长期封闭局面;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使西藏摆脱了自然经济,逐步建立了现代经济体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使西藏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且可持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使西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西藏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走符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实施全国支援西藏的政策,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四条基本经验。

《西藏研究》刊发的《和平解放以来西藏陆路交通建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和《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两篇文章分别对西藏的公路、铁路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基础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讴歌了伟大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10-11]。《西藏大学学报》刊发的《世界屋脊的脱贫奇迹:西藏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一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西藏贫困发生率、西藏贫困县摘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系统梳理,总结了西藏各地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为西藏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先进的执政理念为西藏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顶层设计为西藏脱贫攻坚厘清了发展思路、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为西藏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驻村干部为西藏脱贫攻坚保驾护航、易地搬迁是西藏脱贫攻坚的加速器、六大产业齐发力为西藏脱贫攻坚注入新引擎[12]。

此外,还有诸多学术成果对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这些学术文章的刊发,不仅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三)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对西藏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做好西藏工作的策略重点,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广泛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核心是做好反分裂工作、维护国家安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刊发了大量理论文章揭批十四世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法上的欺骗性。比如《西藏研究》刊发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看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一文指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全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事实。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民族分裂集团,自1959年叛逃后,在国外长期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利用国际上提供的各种场合,到处宣称“西藏自古以来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反动谬论,利用混淆古代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概念,不仅搞乱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模糊了人民群众的视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牢固掌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以实际行动抵制达赖的民族分裂活动,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13]。《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刊发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总体演进与西藏主权归属的历史形成——兼批达赖集团篡改历史,鼓吹“西藏独立”》一文指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步步地向前发展,遵循远古文化的多元分散发展→区域性统一→全中国大统一的演进模式,经历古代和近现代两大发展时期,在古代发展时期孕育、开端、发展,以至确立的。在中国历史疆域内的各个民族一道推进了这一历史进程,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西藏地方的主权归属。文中详论西藏主权归属的历史形成,并重点剖析“甥舅关系”的实质和吐蕃政权的历史地位以及从元朝开始西藏归入全中国大统一,成为中央政府统辖之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的历史定制。所谓“西藏独立”,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肢解中国政策的产物。达赖集团肆意歪曲、篡改历史,妄图为其分裂祖国、制造“西藏独立”寻找历史根据,是决不会得逞的,应以历史的真实内容,还历史的本来面貌[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一重要论断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国际边疆治理问题的深刻洞察,是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边稳藏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历史的深刻把握,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战略重点,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实践路径。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15]。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对外展示最新理论成果和学术成果的平台,通过刊发大量揭批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的理论文章和学术文章,使各族人民清醒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对西藏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积极弘扬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改善民族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坚持了党的民族政策,不仅为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还为西藏社会建设以及改善各族群众生活等展开了积极讨论和探索,推动了西藏各民族和谐关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坚定不移地宣传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并结合西藏区情,分析了影响西藏民族团结的因素,阐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方法,让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刊发了大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理论文章和学术文章,《西藏研究》刊发的《在西藏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指出,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迫切需要,要在互联共建综合发力、注重民生凝聚人心、思想引领尊重差异、长期规划促进“三交”等原则的指导下,缩小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差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基础;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培育更加开放的文化心态;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促进其生成自觉的国家认同;管好用好各类媒体,加强“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宣传;建设具有凝聚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作用[16]。《西藏大学学报》刊发的《主体论视域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认为,在主体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党政领导部门要着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核心力量、人民群众的基础力量和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力量。作为主体的西藏人民通过感知和体验建立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并在类化和纵向、横向比较中从认知到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7]。《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刊发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语境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指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依托和思想前提,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做好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准确把握“一”和“多”、“同”和“异”、“恒”和“变”的关系,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四个维度全面加强[18]。

透过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始终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主流。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国家的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西藏和平解放70年的历史,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昌盛、人民富强的历史,就是西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历史。

(五)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肩负了传承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西藏地区的风俗传统、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对于道德的判断标准与规范。西藏和平解放时,进军西藏的解放军就注重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民主改革以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下,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发展,藏语言文字的普及、文物古迹的保护、藏医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出版事业的兴旺、《格萨尔》的抢救与保护、贝叶经的挖掘研究等有力见证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尤其注重刊发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文章,弘扬其积极因素。比如《西藏研究》刊发的《考古学在西藏的发展》一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梳理了考古学在西藏的发展,指出西藏考古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慢到快、不断加速的三个阶段,从早年少数外国人在西藏历史研究中提出的考古学思想和零星的考古发掘,到最近30年的全面发展,西藏考古在田野工作、资料积累、技术水平、研究成果、学术影响等诸方面都已取得了重大进步,推动和促进了西藏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体系的发展[19]。《西藏大学学报》刊发的《清代至民国西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一文,研究了清代至民国西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文化认同之路。清代西藏贵族代表文学书写体现的“神话情结”“八思巴情结”“文殊情结”“唐朝公主情结”,表现出中华文化认同的明显特征。民国间文学书写中的中华认同呈现两种态势:贵族精英的认同表现为弥足珍贵的坚定,平民文学书写呈现构建未来的准备特征。这些文学是西藏地方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的自发书写,为建国后各民族文化更好地交融奠定了基础[20]。《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刊发的《西藏的语言立法与语言发展》一文指出,西藏的语言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藏语语言立法及语言政策不断完善,使得藏语言文字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21]。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西藏文化软实力的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的理论平台,发挥各家所长,以优秀文化作品进行传播,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及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以民族文化的新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还相继开展了关于人口流动、双语教育、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城市改建、对口支援项目的社会效果、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题研究。针对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中遇到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传承保护问题、基层治理问题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

三、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22]在新时代,作为服务于学人、刊载学术成果的学术期刊应当有担当精神和社会使命。

(一)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学术期刊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应承担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指南[23]。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崇高使命,也是学术期刊的崇高使命。在“三大体系”建设中,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体系”既有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责任担当。在学科体系层面,应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将研究的既有成果回归到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在学术体系层面,存在着学术体系不完善的缺憾,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守正”方可形成正向的学术体系。在话语体系方面,学术期刊应充分意识到“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一要旨,在中国化、民族性、时代性等方面突显中国话语。

(二)树立阵地意识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

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5]。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工作要明确方向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学术引领的价值取向,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西藏处于边疆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非常重要。西藏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决定着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演进过程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支援,西藏人民创造的历史,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西藏地方特色浓郁的历史文化、宗教特点,也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作为[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西藏工作,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召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全面谋划、全面布局西藏的发展,开辟了党的治藏方略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的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全局,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工作的本质和要求,是指导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26]。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我们与分裂集团斗争的主战场,文化领域的博弈非常激烈。十四世达赖及其分裂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在国际上经常散布“西藏文化毁灭论”“宗教毁灭论”等,企图从历史、文化、宗教领域打开突破口,制造民族间的文化隔离,反对藏民族和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这也给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工作提出挑战[26]。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通过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在关注、重视重大现实研究的同时,必须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27]。

(三)甘作路石,甘为人梯,承担起培养高层次社科学术人才的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人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作用,以及树立人才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8],总结起来包括“识才”“育才”“聚才”“养才”和“惜才”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28]。

学术期刊不仅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承担着发现、培养、扶持学术人才的重任[28]。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21日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的报告中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29]从毛泽东同志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期刊对革命者培养的重要作用。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反映学科研究最新进展、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也是发现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学”[30]。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作者均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其学术论文的成文过程和科研工作过程关系密切。学术期刊在人才培养中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有助于其快速成长、促使其成为行业的栋梁。新时代,学术期刊不仅是展示科研成果的窗口,而且应在科研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31]。

(四)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在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32]。

作为学术期刊,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做到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的治理体系、经济总量、治理能力以及文化实力,均在良好的状态下持续发展。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以及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与中国有关的各类话题和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掀起一股股“中国风”。在这样积极的大环境下,如何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责无旁贷,学术期刊更是重任在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33]。当今中国已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越来越为许多国家赞同和接受,成为世界共识[33]。我们今天讲好西藏故事,也应该在这样一个新的国际格局下,用世界眼光和胸怀来重新认识,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就讲好,把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多元融汇的故事讲好[33]。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将大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生态保护、藏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小到安居工程等被境外分裂势力“污名化”的涉藏核心议题正面衬托出来[33],转化为力量,以柔克刚,言之有物,立意自显。以家国主题为视角,将特定的民族文化内蕴浸润在行文之中,融民族性于国家性之中,用高度的文化自觉突出主流价值引领,有效实现话语目标。中国西藏故事承载着中国文化自信,是世界了解中国西藏的窗口,西藏发展进步的优势正在逐步朝着传播话语优势转化方向积极迈进[33]。对于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说,“内容为王”永不过时,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品质的内容是有效传播的基础和前提。在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面向世界讲述好中国西藏故事,让中国西藏西藏故事深入人心,让中国西藏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广泛认同[33]。

结 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西藏工作,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考察,对西藏的发展进一步全面谋划、全面布局,开辟了党的治藏方略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的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全局,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工作的本质和要求,是指导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26]。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号角。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提出殷切期望[22]。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其中高品质的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时代新阶段,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应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引导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和前沿问题,积极推动学术资源发掘、学术方法构建、学术领域的融通,进一步深化前瞻性、针对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提出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西藏
《中国老年学杂志》再次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都是西藏的“错”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