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培训授课新方式与培训体系合理化设置
2021-11-26孙晓伟
孙晓伟
(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吉林 公主岭 136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生产模式趋于合理化,促进了农机化生产与农艺技术的结合,使农业机械的生产力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大面积实施,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经济负担显著降低,加之农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和使用热情空前高涨。与农业机械的普及相比,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力、合理选购能力、维修保养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对农业机械的性能发挥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农机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对农机技术的认知,优化农民购买、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农机的能力,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意义重大。
1 农机培训的实施情况
农机培训是我国农机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现阶段农机培训的实施采用农机推广部门与地方农机院校、科研院所相配合的形式开展,农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农机法规培训、农机安全教育、农机选购与售后服务、农机维修与保养等。农机培训的目标是有效提升我国农民购置、使用农机的能力,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更容易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与农机装备,实现农机化生产的合理实施,逐渐将我国农民培养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机培训工作开展形式比较单一,实际培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4点。一是培训形式相对单一,现阶段的农机培训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训过程教师与农机驾驶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造成参加培训的驾驶员难以系统掌握培训技术,也存在培训针对性不足,不能有针对性解决农民疑难问题;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参与培训的教师主要以兼职人员为主,农机推广人员、高校教师等参与农机培训,导致存在推广人员的授课能力不足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缺失专业从事农机培训的教师;三是参与培训驾驶员数量不足,农机培训受到宣传、组织能力、农民意愿、参与便捷性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农民忙于生产,很难及时获取农机培训的开课信息,很多农民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培训,部分农民认识不到农机培训的必要性,不愿参与培训,导致参与农机培训的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四是培训条件不尽人意,基层农机培训的实施条件十分有限,培训的费用、场地、教学设备十分匮乏,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培训机构原有的旧设备、旧农机显得更为落后,不适合现代化培训的开展[1]。
2 农机培训授课形式创新
2.1 采用理实一体化培训
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民具备全面的农机应用能力,包括使用、维修、保养等各个方面,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理论培训为主的形式,合理设计理实一体化培训。具体培训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针对培训的具体课程内容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的比例关系,并将理论授课与实践学习的内容进行匹配;其次,培训过程摆脱传统的教师单纯讲课或单纯进行操作展示的形式,加强与参训学员的沟通交流,鼓励农民多提出自身疑问,积极动手操作农机;再次,针对农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使用不当、农机事故集中进行视频展示,深化农民对不规范使用农机的认识,并鼓励农民思考自身或周边人员农机使用不当的事例,通过沟通探讨提高农民规范、安全使用农机的意识;最后,针对农机常见的故障问题设计实训内容,向农民展示农机典型故障的特征,使农民了解故障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明确故障问题的合理处置途径。
2.2 采用线上线下联合培训
考虑到农民参与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可采用传统线下培训与网络化线上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利用农业生产的闲暇时间,组织农民集中参与线下培训,线下培训的优点是现场授课,有良好的课堂约束力,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培训质量,但线下培训需要农民克服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计算机、手机开展网络培训,将农机培训的主要项目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录制培训课程视频,农民利用自身闲暇时间可随时随地学习培训内容,有利于农民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自身农机技能,农民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培训教室进行留言、视频沟通,从而快捷地解决自身问题,提高农机培训效率。此外,还可在线上培训的基础上开展线下培训,农民在通过线上培训积累一定农机技术和理论知识后,再参加统一线下培训,更容易建立农机知识体系,为更好地使用农机打下良好基础[2]。
2.3 采用多方合作培训
从现阶段的农机培训实际情况出发,为有效提升农机培训质量,应考虑采用多方合作的形式开展培训。多方合作主要是农机培训主体机构与农机院校、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等开展积极合作,共同实施农机培训工作,通过集合各方力量,有效提升培训的基础条件。例如,由农机院校与农机厂家技术人员联合开展培训,有利于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质培训;由农机企业提供农机,既满足了农民在培训过程实践操作的设备需求,还为企业的产品做了有效宣传,一举多得;由农机合作社提供培训场地,农机培训过程中专业培训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能够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更多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农机合作社的良性发展。通过多方合作培训,既能实现农机培训质量的提升,更能全方位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
3 培训体系的合理化建设
3.1 制定完善的培训实施细则
农机培训工作要实现科学开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培训细则,一方面,合理分配农机培训的工作内容,如主流农机(拖拉机、大型收割机、植保机械、耕整地机械等)的培训、农机保养维护培训、农机维修与售后培训、农机购置补贴及管理政策培训等;另一方面,科学设计培训工作的实施形式,如线上培训课程内容,课程积分等,以及线下集中培训的课程内容,整合线上线下培训要求,针对培训情况发放培训证书或农机准驾证书。
3.2 加强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能力
结合农机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农民在使用、购置、维护农机过程中的关注要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培训的宣传工作。首先,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积极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宣讲等形式,并配合网络推送、手机推送等形式展开宣传;其次,与村委会合作,组织好各村人员了解农机培训安排,吸引更多农民注意;最后,为农民建立农机培训微信群,通过微信传达培训安排,并推送农机相关知识[3]。
3.3 加强师资队伍与硬件设施建设
重视农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为专业农机培训教师建立岗位,并提供相应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农机专业人才加入到农机培训工作中。与此同时,积极提升农机培训工作的硬件设施,购置专用的多媒体设备、网络授课设备,为农机培训工作联系好实训场地和可用农机,有效提升农机培训的实施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施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农业机械的性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农民的农机使用能力,因此通过农机培训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合理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机培训工作仍不完善,培训质量和效果仍待提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机培训部门应当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结合现代培训手段和农机发展新形势,有效提高农机培训质量,扩大培训影响范围,确保农民在农机培训过程中得到切实提升。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