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以开封市杞县为例
2021-11-26施晨辉孟艳波
施晨辉,孟艳波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1 前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打赢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新挑战,而决胜的关键就在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现状。本文重点关注45岁以上的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对其赋予新的定义——在满足农业生产所需人口的同时还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法定退休年龄以上的人)。资料显示,4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很容易被青壮年劳动力所取代,造成非自愿失业的现象。这些劳动者仍具有智力能力和劳动能力,与社会发展而言,他们还能继续创造自己的价值。如何把农村剩余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对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制约作用,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
2 问卷与结果
以县域经济为基本单位,通过对杞县5个村庄的实地调研,发放近200余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来估算杞县整个县城45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的是否具备劳动能力、是否意愿本地工作以及待业(失业)原因,并得出目前农村剩余人力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2.1 杞县经济分析
杞县是河南省开封市的辖县,县域总面积1243 km2。截止到2019年GDP达到356.32亿元,人均GDP3.98万元,财政收入16.97亿元。在杞县农村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庭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而不是在本地工作,而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基本都被大蒜市场吸收。
2.2 数据调查分析
通过195份调查走访中,在45-65岁之间除身体残疾外都具备劳动能力,但普遍文化程度不高,65%的农民愿意在本地工作,但是不同农民待业(失业)原因不同,且对金钱的需求程度不一,也面临着不同问题。
3 杞县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3.1 高质量人力资源缺乏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富裕劳动力向现代化城市转移,虽然充裕了城市的劳动力人数,确使得农村发展所需劳动力的不足,以及农村人口成老龄化发展态势,高中且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在当地得不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而流向于发展更好的城市。青壮年劳动力的不足、剩余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不高原因,引发农村人口严重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教育程度不足等问题,最终制约着农村进一步的发展。
3.2 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存在偏差
我们通过对杞县的调查发现,杞县十里岗村,由于土地被征收用于开展大蒜企业后,当地村民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只能去当地的大蒜市场打零散工,体力强壮的人做搬运装卸方面的工作,其他身体素质较差的村民只能做大蒜包装等较为简单的劳作。除此之外,大蒜市场还通过介绍费等名义抽取农民薪水,更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工作收入。
3.3 综合素质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目前随着各界对农村教育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高中或本科以上学历人口会选择从事非农行业,但由于老一辈的劳动力依然留在乡村,基本为初中或者初中以下学历,并保持着较为守旧的思想,所呈现出来仍是农村学历水平不高的情况。多年来,土地耕种一直是主要收入来源,且土地耕种能力主要来自于祖辈父辈相互教学培训出来的,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也使得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对于接受培训以及技术类教学等,不容易理解、实践。
3.4 对于剩余人力资源的政府保障不到位
在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前提下,完善的政府保障机制显的格外重要。由杞县调查为例,十里岗村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土地在被收走用于建立当地特色产业后,每月一亩地五十元的保障无法落实。长期来看,农民不会利用土地换来的金钱进行合理投资和管理,一般用于房屋再建或者子女结婚,也造成后期农村部分人口收入直线下降。
4 改善杞县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主要措施
乡村人力资源不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要素,而且是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交往的动力和载体。因此,乡村人力资源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担任主要角色,是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最大价值,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和受益主体。
4.1 加强地方政府完善机制
根据调研数据,能发现杞县乡村存在较明显的土地流转问题,农民根据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方案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多数村民出现就业难和无收入来源的问题,农民就业主要在当地大蒜市场,但无固定就业环境,就业因季节性限制较强,收入无法满足生活所需,且存在土地流转补助发放不及时的现象。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严格制定在土地流转中农民就业问题及补助的相关政策,加强土地流转和市场管理,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
4.2 依靠优势产业,带动就业
杞县作为“全国大蒜第一县”,有着很大的大蒜产业优势。政府在制定促进大蒜产业发展的政策时,也要加强市场的监管,保障大蒜产业的长远良好发展。杞县葛岗村,就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该村形成了果树种植、冷酷储存、大棚养殖为一体的扶贫产业链,带动力了当地扶贫产业的发展,2020年辣椒亩产6000多斤,亩产收益1w2左右,平均每天带动当地就业50人,高峰期会超过100人,每人每天收入80-90元,当地居民除了拥有优先就业权,每年还能参与经营分红,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持续收益。
4.3 紧跟时代潮流,依托互联网经济
利用“互联网+”的生产销售模式,对扩大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产业规模扩大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就业的直接带动因素,依托互联网,带动产业发展,是乡村剩余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例如直播带货,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线上直播进行商品展示,通过打折优惠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线上购买,增加了客户粘性,帮助消费者提升了消费体验,拓宽了产品销路。
4.4 向农村家庭引进手工业形式,形成订单式农业
在分析杞县的剩余劳动力时发现,部分人是因为大蒜市场不景气造成的暂时性失业,因此,把企业的需求与农村供给相互对接起来,进行农民和企业相结合,签订“期货”式合约,减少经济作物的滞销风险,同时也给暂时性失业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补贴他们的家庭收入。
5 结语
我国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而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存在着诸多问题。乡村的发展如果看作是机器,乡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内需动力,只有规划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