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歌唱技术探究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2期
关键词:唱法艺术歌曲声乐

张 贵

引 言

在世界声乐艺术史上,艺术歌曲特指19 世纪以来发端于欧洲的一种声乐体裁,[1]在创作上有着独特性,其中歌词多选自具有深刻意蕴和哲学思辨性质的诗歌,并出自著名诗人之手;在音乐上,声乐旋律以刻画诗歌中形象和表达情感著称,钢琴伴奏部分则起到烘托气氛和塑造意境的作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指的是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而创作的歌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历史上传承下的古诗词歌曲,此类作品数量不多,多由历代文人创作;狭义的概念指的是20 世纪以来由中国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作品,体现出了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如何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以及如何从歌唱技术的角度进行演绎,对于当代我国声乐艺术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两个问题出发进行探讨。

一、史学语境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体裁的嬗变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难以泯灭的音乐价值。从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到秦汉时期的乐府、唐诗宋词,都无不渗透着文学与音乐的结合。遗憾的是,这些古诗词歌曲多为即兴吟咏之作,并没有曲谱传世,但是从古诗词文学创作数量和质量上看,可以看出我国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繁荣程度。当然经过后人的努力,也有很多歌曲作品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如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清代的《碎金词谱》以及散落于各个古琴著作中的琴歌等。以上是我国历史上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传承情况,也可以称为宏观意义上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19 世纪时期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2]狭义的或者是现代意义上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20 世纪以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实践。整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是20 世纪上半叶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代表人物有黄自、青主、刘雪庵等人,代表作品如《花非花》、《大江东去》等。[3]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为以西方传统作曲手法为主,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和探索中更加体现了“借古抒怀,以古喻今”的思想。[4]结合古典诗词的字音字调,努力探索现代中国的声乐艺术表现,并十分注重歌词中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描绘,力求完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在音乐整体风格上完全是中国化的;二是20 世纪后半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愈加成熟,[5]代表人物如黎英海、罗忠镕、戴于吾等,代表作品如《枫桥夜泊》、《秋之歌》、《钗头凤》等,这些作品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与时俱进的音乐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深刻挖掘诗词的内涵与意蕴,通过音乐表现手法逐渐的完善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追求,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

从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角度看,在唱法上并不拘泥于一种,而是呈现出多元性,其中在美声唱法的运用上,则是以美声唱法之音色、发声技巧为基础,突出对民族化旋律和汉语语言艺术特点的表现,对实现“美声中国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民族唱法的运用上,则注重语言的风格表现,借鉴了民歌、戏曲、曲艺中的发声技巧和方式,同时又注重挖掘古诗词吟诵技巧,可以说在不同的演绎和处理中尽可能的展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采;随着流行音乐的引入,也出现了很多以流行唱法为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技巧运用及表现方面也别有一番韵味。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

(一)人文性思想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实际上包含着多元化的人文思想。首先从古诗词创作的角度看,《尚书尧典》认为“诗言志”,即人们通过对世界万象的观察以引起内心的思考,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这也就说明了诗词并不是文字堆砌之作,而是在记叙诗人所感。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用萧瑟落寞之意境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感慨、白居易的《忆江南》则表现了对江南旖旎秀美风光的赞叹和对浪漫人生的刻画。所以每一首诗词在创作上都有着一定的背景,也正是这些背景呈现出古诗词所描绘的人文画卷;其次从音乐创作的角度看,无论是哪一时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都十分注重诗词内容与音乐的结合,但是在音乐风格上又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作曲家对同一首诗词作品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运用的音乐创作理念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如黎英海的音乐创作注重从和声表现的角度去酝酿旋律和创造意境,更多的突出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而罗忠镕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对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开拓出别具一格的声乐旋律语言,由此可知,在音乐创作上体现出的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文性理解。

(二)意境性审美

在任何一种声乐体裁的作品中,意境的形成源于对意象的刻画,所谓意象,指的是具有人之感情渗透的形象,所以无论是在音乐创作还是在歌唱中,通过对意象的刻画而达到意境的表现。古诗词的意境具体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通过对物象、事象等具体形象的描绘,而达到情感抒发的目的。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大江东去》都是通过对景物的叙写与观照,而流露出思乡、思国之情。这些意境在语言中能够得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在音乐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那就是通过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的有机统一。如高为杰创作的《静夜思》,前奏部分经过六个小节的铺垫,在连续六连音的模进中勾勒出月光倾泻窗前的画面,而低音声部则是以主、属音作为持续音,在层层推进中凸显出朦胧、幽静之感,为诗人思绪的飞扬而进行为例铺垫。此曲的声乐旋律部分则是以点描的手法,通过四分音型、八分音型以及附点音型的连接以及级进上下行的曲调去“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那种弥漫在心中的难以割舍的乡情,而此时钢琴伴奏声部则仍然采用了前奏中的音乐材料,为此种情感的抒发继续进行氛围的渲染。

(三)民族性理念

20 世纪是中国专业音乐从初步走向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在20-30 年代留洋归国的作曲家们,虽然他们掌握西方专业作曲技术的内涵,但是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却没有完全西方化,而是在始终坚守着民族性,在专业发展和民间固守这一对辩证的发展趋势中寻求统一和探索平衡点,因此他们的创作实际上体现出的是“以中为体,中西结合”的民族性理念;其次从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角度看,无论是选择哪一种唱法,都需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和舞台演唱实践看,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上都是以汉语普通话作为语言运用的标准,所以在演唱语言的处理上需要做到“四声”、“四呼”,所谓“四声”,就是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上寻求字音声调与旋律的结合,所谓“四呼”,指的是从咬字与吐字上做到字正,从达到“腔圆”的目的,所以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和演唱实践中所遵循的就是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也是在声乐艺术表现方面所体现出的民族性理念。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就是美学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所特有的美学标准。从声乐艺术史上所产生的各种声乐体裁看,包括独唱、合唱、重唱在内的各种歌曲,都有着各自独立化的审美追求,在众多的声乐体裁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相比较西方艺术歌曲而言,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音乐部分更加的依赖于诗词结构、内涵和思想追求。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唱技术

(一)唱法选择多样化

唱法指的是歌唱的方法,其内在机理表现在气息、发声、共鸣等方面,而外在表现则主要体现在音色上,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实践看,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唱法,从整体上看,对于唱法的选择,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咏诵性风格,这是传统的古诗词声乐表现方法,依地域方言发声以及字音声调而形成旋律。咏诵作为一种艺术处理手法,在古代文人的吟诵活动中比较常见,而随着声乐教育“学院派”的兴起,这种咏诵形式也逐渐的被“专业唱法”所取代;第二种是民族演唱风格,指的是运用现代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进行演唱,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的是韵味的体现,从歌唱技术的运用看,演唱者从民歌、戏曲唱法中借鉴优势因素,强调从字音、字调的角度进行行腔,同时在发声上又有选择地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技巧,善于运用较多的润腔技法,如滑音、颤音等;第三种是美声演唱风格,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声部的划分,因此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上也随时能够听到高、中、低等不同声部的版本。在艺术表现方面,“美声唱法声腔化”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即实现了美声唱法发声特点与汉语四声音韵的结合,这无疑是一种对美声唱法有益的实践探索。第三种为流行演唱风格,即运用流行唱法的歌唱技术去表现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加的具有平民性,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二)艺术处理技巧化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中,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对于提高歌曲的艺术性效果和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在技巧化处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息的有效控制。气息作为歌唱的基本技术,不仅有助于发声的规范性,而且对歌曲中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演唱情绪的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如黎英海创作的《春晓》一曲,就是通过丰富的力度变化表现出诗词中的意境,从歌曲主题旋律的进行看,开始处从mp 的力度开始,随着旋法的高低起伏有意识地加入了强弱的渐变表现,在演唱时通过气流的急缓去体现出力度的变化,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旋律进行的层次感,而歌曲中的各种形象在刻画上也十分的深刻;[7]二是咬字和吐字的运用。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唱法,都需要做到咬字准、吐字稳,体现出字正的特点,在字与字的连接上,则需要突出前一个字的字尾与后一个字的字头相连接,形成歌唱行腔的连贯性。如张肖虎创作的《咏柳》,歌曲的第一乐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树”字是一个曲折婉转的拖腔,演唱时需要注意口型的保持,在“U”母音上进行演唱,与下一个字“高”的声母“G”建立衔接。

(三)音乐表现情感化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实现情感表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歌唱技术。如何能够实现音乐表现的情感化是每一位演唱者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充分的掌握。如陆游创作的《钗头凤》就是对爱人的一种情感的追溯,而王维创作的《阳关三叠》则表现的是与友人难舍难分的送别之情。所以在演唱时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二是对音乐进行分析。作曲家在为诗词进行谱曲时,主要是有感于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并通过音高组织、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去构筑情感,作为演唱者,通过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声乐旋律的进行特点。如何占豪创作的《别亦难》,歌曲整体上建立在柔板上,旋法的起伏性较强,通常前半句旋律以级进进行为主,后半句则是通过大度的上下行跳进,以此突出情绪化的表现,而力度则是虽则旋法进行突出渐变性。所以演唱此曲时,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结 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审美风范,还有高度的教学价值和歌唱价值。在声乐教学中,引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容,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实现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中国古典诗词韵味浓厚,语言行文规范,内容意境突出,用歌唱进行表现,可以增加其传播和继承的途径;二是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性上,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与声乐教学实现完美的契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自己的歌唱更加的具有规范、艺术性;三是充分认识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多元化唱法价值。当前声乐教学在唱法教学上不仅具有唱法运用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唱法融合性上,如近年来兴起的民美唱法、民通唱法等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因此把古诗词艺术歌曲引用到各种唱法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唱法艺术歌曲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