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的意象特征与意境表现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2期
关键词:演奏者意境钢琴

于 欣

引 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直接呈现给大众的感受,是来自听觉的意象。[1]意象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审美意象作为展现表演者理解作品内涵的途径,对提升钢琴表演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对意象的探索与分析有助于人们能够深刻的领悟和把握中国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特征。中国钢琴音乐较之西方而言,起步虽晚,但成就颇高,在其短暂的百年发展中,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为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何从意象的角度去观照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奏过程中使意象做到充分的表现,对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教学、表演等实践活动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和价值。[3]因此,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深入探讨中国钢琴音乐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意境的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象特征

关于“意象”一词,《辞海》解释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二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从文艺作品创作的角度看,以上两种解释均与创作行为相切合,可以解释为在文艺作品中被赋予了意义的艺术形象,即“有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并且具有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特点。从意象的客观性角度看,意象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象,源于现实生活。如文艺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描绘的风景等,具有客观现实性;从意象的主观性角度看,由于文艺创作属于人类的物质与精神实践,一部优秀的抑或成功的文艺作品,必然要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这一主题就是通过被赋予了人们情感的物象进行表达,因此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连接,构成了意象。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其意象的特征则具体体现在文学性、描摹性、抒情性三个方面。

(一)文学性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一种经过创造性发展的文化衍生物,[4]中国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学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学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无论是以诗词歌赋为主的雅文学体裁,还是以小说、话本为主的俗文学体裁,都集中的体现出了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中国钢琴音乐亦是如此,在其创作和表演中,旋律的发展、行腔的表现、节奏的韵律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特有的语言规范,特别是在很多地域性风格作品中,为了能够表现出地域风格特点和独有的意象,必然基于地域方言这一根脉。如张朝创作的《皮黄》一曲,运用了丰富的京剧唱腔表现出了京腔京韵,以此生动地表现出了京剧生角、旦角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崇敬之情。

(二)描摹性

中国钢琴音乐中意象的描摹性体现在对音乐形象细致与逼真的刻画上,即通过一定的演奏技术运用再现音乐表现对象的特征。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中,形成意象描摹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在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延续,综观现当代中国钢琴音乐,无论是改编作品还是原创作品,无一例外呈现出标题化这一突出特征,正是由于标题的存在,使音乐中的意象更加的明朗化和清晰化,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所运用的技巧必然以表现标题对象为基础;二是中国钢琴音乐的线性特征。钢琴音乐在织体上虽然具有多声结构特点,但是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一直延续着传统音乐的线性旋律陈述方式,用线条化的音乐语言去勾勒音乐形象,可以使音乐形象表现的更加突出。

(三)抒情性

抒情性是一切文艺作品的通性,音乐作品中的意象本身就已经包含着人们内心之中的情感因素,所以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意象表现仍然秉承了这一特性。从中国钢琴音乐抒情性具体的表现看,最为通俗地解释就是借物抒情或者借景抒情,其中的“物”和“景”属于意象中的“象”之载体,而情则是“意”之概括。以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为例,乐曲通过对牧童吹笛形象的刻画,油然升起一幅怡然自得的抒情山水画卷,在情的表现上则突出的体现在作曲家对未来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憧憬。[5]其次,从演奏的角度看,则体现出演奏家情感的投入,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中,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解读与自己内心的情感形成默契和共鸣,进而运用特定的演奏技巧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表现中,达到了“人、器、乐”合一的情感境界。

二、中国钢琴音乐意境表现之途径

意境与意象在特征上具有相同性,其中“意指的是情与理的统一,即情感的表现需要遵循艺术的发展与表现规律,要在规律的范畴中完成情感的抒发;而“境”则指的是形与神的统一,“形”指的是对表现对象外在的刻画要具体现出客观性,要做到“形象的逼真与完美外化”,“神”则指的是在表现过程中要体现出形象所具有的内在性格特征,所以表现上要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在钢琴音乐中,如果将意象看作是音乐表现的内容,意境则是与内容相辅相成的形式结构,在演奏中,意象需要在一定的意境中呈现出来,而意境的形成则建立在演奏者对意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因此从意境表现的角度诠释中国钢琴音乐,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深入剖析作品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指的是钢琴音乐创作之缘由,包括作曲家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也是钢琴音乐的人文特征及价值之所在。对作曲家背景的剖析主要是对作曲家个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进行了解,以此归纳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与思想,我国现当代很多钢琴作曲家在创作上具有一个明显的共性特征,那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构建自己的理念,因此现当代很多音乐作品大都是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理解,如储望华、王建中等作曲家改编创作的很多作品大都以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为素材,通过钢琴化的处理方式表达出了对传统或民间音乐的敬重。对钢琴音乐作品时代背景的剖析则需要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如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的诸多钢琴作品,往往打上了许多时代的印记,这其中既包含着“激流勇进的情怀”,又有着对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如陈其钢创作的《京剧瞬间》、邹向平创作的《侗乡鼓楼》等,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因此从创作背景的角度去剖析作品,则有助于在演奏中体现出作品所要呈现的意境。

(二)深度把握音乐表现对象

音乐表现对象指的是音乐形象,是音乐意象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实现钢琴演奏意境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对音乐表现对象的把握就是要从音乐分析的角度了解其形成材料。从音乐的本质看,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集合体,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都是构建音乐形象必不可少的要素。以朱践耳创作的《序曲第二号—流水》为例,作品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为素材,表现出了河水于山间缓缓流淌的形象,同时也营造出一幅“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意境画卷。从此曲主题材料的构成要素看,高声部以级进式的上下行迂回旋律表现了流水静谧流淌的形象状态,低声部和中声部则是建构在琶音分解的进行中,以此形成连绵不断的和声背景,因此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应当从旋律与和声这两个核心要素的角度去把握表现对象,并从中领悟其歌唱性的意境特点。

(三)演奏中投入真情实感

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意境的表现需要演奏者深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风格,以此激发自身的真实情感。所谓演奏中的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真实性的再现作品。演奏者在拿到一份乐谱之后,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做到对作品的忠实再现,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但却体现出了厚重的民族性、凝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地域与民族风格,所以对于任何一首作品都不能进行轻易地弹奏。二是自己要有独创性,即在遵守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介入自己的理解,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如何运用好自己的情感,以储望华改编的《翻身的日子》为例,在表现这首作品时应当把农民翻身之后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荣誉感投入到演奏中,以积极地、昂扬的情绪表现每一个音符,使每一个音符都要呈现出激动的情绪,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对情感的积累,在面对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作品时做到演奏上的游刃有余,而演奏者真情实感的投入,便会油然地产生出乐曲所要呈现的意境。

(四)对比不同演奏版本再度思考

在任何一名演奏者的音乐生涯中,都会积累一定的常演曲目,特别是很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会高度地引起演奏者的关注。关于钢琴音乐意境的表现问题,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而形成的,它需要演奏者对作品进行不断的练习与磨合才能够逐渐地完善。演奏者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除了个人不间断的磨练技术之外,还需要对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分析,了解和把握其他演奏家对作品的处理手法和技巧,以及他人是如何对音乐意境进行塑造的。所以,对于一名成功的钢琴演奏者,要想深刻的体现出作品的意境,离不开对不同演奏版本的探究,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是一条科学的钢琴演奏之道。

三、中国钢琴音乐意境表现的价值

(一)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审美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浓厚,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形成了独有的音乐审美风格,现在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探索、归纳和总结的理论层面,而较少的从当代音乐实践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和演奏方法都体现出传统审美风格的特点。首先,在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们遵循了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的创作规律,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因此音乐形象具有情感化的意象性特征;其次从演奏的角度看,通过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与演奏者的人文修养相结合,在意境的表现上具有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中和含蓄的特点。因此可以说,钢琴虽然是一种外来的器乐艺术,但是正是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滋养,使之成为能够表现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乐器,而由其所呈现的钢琴音乐则是对这一审美风格的传承与发展。

(二)诠释中国钢琴音乐有效的方法论

在对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探索上,很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如作曲家、钢琴家赵晓生先生提出的“语境说”等,都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起到的指导性作用。随着当下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培养中国钢琴演奏人才方面应当注重从本土实际的角度进行思考。不难看出,大多数演奏者认为诠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钢琴音乐在演奏上要求人们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这种时代境遇下,如何诠释中国钢琴音乐是钢琴教育者、演奏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当从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质的角度形成特有的思维方法,才能够探寻有效地演奏途径,通过对意象、意境两个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通过对音乐中的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表现,才是正确诠释中国钢琴音乐的有效途径,所以把握这一条方法论,才是打开中国钢琴音乐表现的钥匙。

(三)精炼演奏者技术的重要途径

通过意象塑造和意境表现的途径去诠释中国音乐作品,既需要演奏者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也需要演奏者要有着深厚的演奏能力。那就是要不断地精炼钢琴演奏技术,明确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前钢琴教学和演奏实践中,大多是实践者过渡的重视钢琴演奏技术,而较多的忽略的钢琴表现技术,所以对演奏者技术的理解不能只针对演奏技巧,还需要重视音乐表现,所以精炼演奏者的技术,实际上指演奏技巧与表现技巧的合一,从音乐表现的角度合理的运用演奏技术,才能够完美的塑造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意象,完善音乐意境的表现。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和演奏上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音乐中的核心特点就是意象化、意境化,通过对意象的解读而形成对作品风格的理解,才能够从演奏技术的运用的角度实现意境的表现。由此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一是要建立审美风格意识。中国钢琴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区别就是在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体现,演奏者要不断的通过理论学习和探索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增强理论功底;二是要形成意境表现意识。意境是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要达到这两个统一,需要演奏者理论功底与技术功底的合一,从情感表现的角度去表现意象,同时还需要运用理性的审美予以观照;从形象刻画的角度去表现意象,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内在精神的体现。从以上两个启示中可知,在当前及以后的钢琴教学和演奏实践上要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即把握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特点和规律,加强和培养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演奏者意境钢琴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