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网络安全 严防指尖泄密
2021-11-26王莉
王 莉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网络已经融入官兵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广大官兵获得咨询、积累知识、沟通交流和休闲娱乐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智能手机在为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失泄密风险隐患,一旦发生失泄密案件,不仅个人难辞其咎,还可能损害国防利益,影响军队建设大局。
一、涉密文件勿翻拍,微信传送易泄密
涉密文件历来是敌对势力重点猎取的对象,一旦用智能手机拍摄上传,极易被别有用心人员利用恶意程序窥视和窃取。即使上传文件后立即删除或者撤回,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只需利用数据恢复技术,就可使其重现原形。为了方便起见,一些单位在上传下达通知文件时,使用微信群发布训练开会内容,有的直接将涉密文件翻拍上传到微信群中。此外,不少官兵在微信等社交APP聊天时谈论涉军相关信息,喜欢用拼音、加空格或者谐音代替敏感字词,以为这样做可以规避风险。殊不知,稍微具备军事常识的人利用当前的技术,就可以搜索并还原出涉军信息,同样存在失泄密风险。在此建议广大官兵在文电通知时,应当当面或者用军线电话传达。对于在营区和驻地外的人员,尽量使用保密手机或者固定电话,确需使用非保密手机传达的,应避开部队编制、任务内容等敏感信息。
二、废旧手机勿乱丢,经过处理方可弃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业界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每年更新的手机数量可达4亿至5亿部,而此前我国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与巨大手机存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被回收的旧手机中,仅有少数部分进入正规拆解企业,大多数流向广东汕头、深圳等地销售或进入地下非法手机拆解作坊。大量淘汰的废旧手机进行二手买卖、被丢弃或者赠予他人使用前未进行过技术处理。一旦这些手机中存有涉密信息、联系人通讯录或文件图片,即使删除也可以恢复,存在极大的泄密隐患。在此建议广大官兵在处理废旧手机时,对手机通讯录、应用中的信息、文件和图片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存在涉密内容,在买卖、丢弃或者转赠前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三、云端备份需谨慎,备注称呼守规矩
云备份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存储手段,使用这种手段既节省储存空间,又便于多平台信息共享和恢复,方便快捷,受到很多官兵的喜爱。然而,云端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所谓的“云端”是一个远程服务器,云端备份其实是把个人的信息复制存储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的存储极易被不法分子浏览、拷贝或者篡改,造成信息泄露。一些官兵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经常使用的社交工具或是浏览器也具备一定的存储功能,官兵随意发布涉军图片和视频等,容易被陌生人浏览和下载。在此提醒广大官兵,对于敏感信息和图片,避免使用云备份功能,关闭或者暂停智能手机自带的自动上传功能,防止数据自动传输。如确需使用云备份功能时,要在不上传涉密资料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信息防护,避免使用生日、规律数字等弱密码,重要资料要进行加密上传。同时,注意及时更新APP软件,谨防误点不明软件的安装请求,并定期杀毒升级设备,提升安全系数。
四、视频聊天要警惕,军人身份要牢记
随着手机移动4G网络的普及、5G的逐步推广,微信或QQ视频聊天早已成为很多官兵与亲友沟通时的常用方式;有的年轻官兵注册了抖音、快手等APP账号,记录、发布个人生活点滴;还有的在视频平台直播秀才艺、赢打赏。这些行为看似没有违反保密规定,但是在聊天通话、发布视频或者视频直播过程中,稍有泄露军人身份、言语不当等行为,极易被不法分子远程获取视频或者截图,散布传播,不仅存在失泄密隐患,还极易引发涉军舆情。尤其是在办公场所视频通话,位于营区等敏感场所或是野外驻训期间进行,还有可能暴露军事行动甚至军事秘密。在此建议广大官兵,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在视频通话或者在朋友圈、视频平台发布消息时,始终牢记军人身份,切不可着军装、在营区和训练场所进行。同时,不要将涉密敏感信息照片存储在手机中,在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时,不要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安装请求,防止手机感染木马病毒。
五、网赌网贷不可沾,稍有不慎坠深渊
互联网金融已经悄然走进官兵生活,网络借贷平台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监管机制尚不成熟。近年来,因网络赌博和网络借贷引发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和自杀问题不断攀升。由于网络赌博的隐蔽性,网络借贷零抵押、放贷快的特点,加之官兵的法制意识淡薄等原因,助长了超前消费、奢侈购物、沉迷赌博的坏风气;同时,由于在网贷申请中暴露了个人详细身份信息,也容易成为敌特勾连的重点对象。在此建议广大官兵培育健康向上的娱乐爱好,筑牢精神高地,守好思想主阵地,增强思想行为免疫力。同时,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常识,牢记制度规定,增强网络世界的鉴别力,争做法律法规的明白人、组织的放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