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支委会与作战会区别浅析
2021-11-26李欣马震
李 欣 马 震
战前支委会和作战会是连级分队在战前组织的最重要的两个会议,对于保证完成作战任务、取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分队对于二者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晰,经常出现会议研究内容不当甚至两会合一会的情况,这必将影响到战斗组织和战斗进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正确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支委会与作战会的召开时机不同。战前支委会通常在连首长参加完上级作战会、受领作战任务后,经个别酝酿,对战前各项工作形成初步意向、确定会议议题并对会议相关内容碰头之后组织召开,其召开时机通常在作战会之前。作战会则通常在上级党委批复或通过支委会决议后、连长对战斗任务形成初步决心后组织召开,这样便于在作战会中落实支委会形成的关于作战方面的决议,这也是对“党指挥枪”原则的充分体现。
二、支委会与作战会的参会人员不同。支委会的参加人员主要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在战时可扩大至干部党员,这既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也便于执行党支部决议,从而顺利完成作战任务。作战会的参加人员相对要灵活一些,通常是连队的干部骨干,主要有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各排排长以及配属分队指挥员(如配属的坦克排长、工兵班长等),在必要时还可让主要作战行动的班长参加。这样不仅能达成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兵种作战效能的目的,还可以让各级充分理解上级战斗决心,以便于在战斗中能够围绕上级决心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三、支委会与作战会研究的内容不同。根据《政治工作条例》规定,支委会研究的必须是连队的重要问题,战前支委会亦是如此,其不限于作战问题,还包括连队其他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传达上级决定、命令、指示,深刻领会上级作战意图;二是统一作战思想,明确本级作战任务,作出完成任务的整体安排;三是深入研究敌情、我情,预测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四是分析政治工作形势,明确作战各阶段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确定战斗动员的内容和重点,提出开展战场鼓动和反心战、反策反及法律服务等活动的具体要求;五是统筹安排战前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分工,抓好落实。作战会主要对支委会形成的决议进行落实,重点是研究讨论战斗决心、形成决心方案,主要包括战斗企图,主要攻击方向和攻击点、冲击目标,战斗队形,所属和配属分队任务,主要协同事项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研究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和战场保障等工作。
四、支委会与作战会形成决议的方式不同。支委会的性质是党的会议,因此,会议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对各议题进行表决时,党支部各支委都有表决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作战会的性质是行政会议,是军事主官按照党支部领导下的军政主官负责制原则履行自身职责并发扬军事民主而召开的会议。其形成决议的方式是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进行的。参会人员在会上可针对各种作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供连首长参考,但对其是否采纳的最终决定权在于连首长,连首长对各议题作出决定后,即为会议决议。
五、支委会与作战会的决议被否决方式不同。不论支委会还是作战会,在形成决议后,通常情况下均要报告上级进行审批,上级认为决议存在较大问题时,可对其进行否决,并令其重新研究决定。支委会决议通常报上级党委进行审批,对它的否决通常由上级党委或本级党员大会作出决定,任何个人都无权对其进行否决。作战会决议通常上报营首长进行审批,根据权限,营首长即可对其进行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