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优化新时代军队院校研究生队管理育人对策思考

2021-11-26

政工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育人干部

张 远

军队院校研究生队作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管理育人末端,担负着重要使命任务。调研发现,有的院校研究生队在管理育人中还存在理念定位不准、手段办法不多、育人质效不够等问题,特别是使学员从“知道”到“做到”、从“口服”到“心服”的两个距离还未真正打通。因此,研究生队需要深刻把准“管理育人”定位,突出“管理为学、育人为战”主旨,科学施策、精准施管,不断提高管理育人水平。

一、新时代军队院校研究生队管理育人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背景下,传统的管理理念仍有一定市场,与新方针要求不相适应,与新军事变革不够合拍。一是重管人轻育人。少数队干部认为研究生课程有教学大纲可遵循,培养计划由业务部门制定,专业知识由导师传授,教学质量高低、育人质量好差主要是机关和教研室的事,研究生队只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把管理工作视为“保底”任务,停留在“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管住人、看住门”“保安全、不出事”的低层次水平,重“面子”轻“里子”,管理育人质量不高。二是重灌输轻认同。个别队干部“重现象、轻倾向”,只注重任务布置、责任转移、问题整改,不注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工作浮在面上多,难以赢得学员内心真正的理解认同,往往造成队干部台上“独角戏”、学员台下“喝倒彩”,从“口服”到“心服”存在距离。三是重眼前轻长远。少数队干部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既是“研究员”也是“战斗员”更是“指挥员”的三重身份属性把握不准,偏离“管理为学”定位,游离“育人为战”主责。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毕业率”,不注重“参战率”。有的将管理重心仅仅侧重于“管住人”,而不是“管好人”;有的将管理占据中心位置,为了管理抓管理,搞成“管为管”。

(二)管理方式粗放单一。受制于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等,研究生队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任性随意等问题。一是传统与创新结合不够。新媒体、新平台走进官兵生活,带来信息来源渠道拓宽,深刻影响着管理模式。然而,一些管理者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对新兴事物怀揣“排斥”“畏惧”心理,以消极心态和“鸵鸟政策”回避时代发展课题,这既不符合研究生群体创新需要,也不利于研究生队长远发展。二是共性与个性区分不明。研究生群体差异性决定管理中不能使用“千人一面”“平均发展”管理模式,刻意追求“全面发展”也可能造成“全面平庸”。如在教育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表现出搞“大教育”多、搞“小教育”少,讲“大道理”多、讲“小道理”少,台上讲的多、台下听的少,缺乏真正思想互动和交锋。三是硬度与温度联系不紧。依法从严能彰显法规硬度,走心用情能提高管理温度。不论是硬度还是温度,队干部施管角度都应站在学员立场,而不是站到学员对立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要么过分强调硬度、降了温度,管理冷冰冰,寒了学员的心;要么过分强调温度、软了硬度,“佛系”管理、“老好人”管理,将严格的规章制度随意变通,让应有的边界底线变得模糊不清。

(三)管理队伍本领不强。打铁必须自身硬,管理队伍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把自身建设搞好。但从实际情况看,研究生管理队伍仍在主、客观方面存有短板弱项。一是职级与能力倒挂。军改后,队干部岗位职级调整下降,带来队干部与学员间职级差进一步拉近甚至倒挂,这一特点易导致管理者底气不足,进而影响作用发挥。尤其面对年龄大、职级高的管理对象时,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管不到点上的问题更加突出,且职级低、经验少造成的能力短板一时很难补上,难以满足管理育人需求,影响着管理育人质效。二是正己与政绩偏差。“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管理育人很大程度上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但个别队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工作出发点游离于教学中心、偏离于单位建设、失离于育人质效,致力于“轰动效应”“面子工程”;有的“官老爷”习气重,颐指气使,刷身份感、存在感;有的自身修养不高,不能“一碗水端平”,搞“厚此薄彼”。由此造成教育管理始终在“智斗”中内耗,在“疏堵”中循环,在“低效”中徘徊。三是学历与经历短板。“没有相似经历,不易感同身受”,共同经历更易实现认同和共鸣。如果队干部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易造成管理过程中对研究生特点规律理解不深、学习阶段了解不够,导致对研究生的思想脉门把握不准、心理诉求掌握不透,甚至出现按照管理战士或生长学员的标准来管理研究生群体的情况。

(四)管理环境开放不够。研究生具有较强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并且有的放矢科学施策。但管理包容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法治土壤不能深入人心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一是统管大于自管。“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方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军”味,但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和生长学员的“进阶版”,有着一定自主管理基础。同时,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阶段性、专业方向分散性、学科研究自主性等特点,进一步加剧“统管”与“自管”的现实矛盾。如果始终过分强调“步调一致”,必然会与成才路径特点相冲突、与成长发展规律不适应,进而偏离人才培养目标、降低管理育人质效。二是被动大于主动。研究生骨干与普通学员之间第一关系是同学关系,其次是模拟的管理关系,管理权力难以在同学关系间生效施展,骨干易受“夹板气”。同时,骨干在管理服务中消耗的时间、花费的精力,难以在学业上得到相应补偿,某种程度也加剧了研究生不愿参管助管的倾向。三是人为大于依法。当前,法治土壤还没有厚植于队、法治思维还没有深耕于心,“中庸”“家天下”等价值观念依然有所残存,“近亲主义”“地缘政治”等陈规陋习仍有一定市场。同时,少数研究生在管理关系中习惯于唯上唯尊,把阿谀奉承当作“经营关系”手段,让“潜规则”挑战着“硬规则”,蚕食着管理生态土壤,制约着依法管理建设水平。

二、提升新时代军队院校研究生队管理育人质效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突出确立育人为战的管理理念。管理育人最核心要素是管理理念,必须把“为战”确立为研究生队管理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把军魂嵌入灵魂抓思想。军队院校研究生管理教育工作,首要的是立起强军之魂,解决姓“党”为“军”问题。围绕铸牢军魂、厚植根基、赓续血脉、传承基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抓实强基固本思想政治教育,淬炼提炼研究生理想信念纯度,确保牢牢对标统帅要求,紧紧聚焦教育方针,实实扛起胜战使命。二是把战味铸入学位抓学习。瞄准强军之要,突出能力考核,把准“管理为学”定位,让管理成为助力学员成长成才的“配角”,实现以管促学。同时,把正学风、浓厚战风,注重引导学员将研究的准星对正强敌的靶心,实现以研助战。在学位评定上,纠正单纯以答辩成绩、体考成绩论“通关”的片面导向,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研究生成才评价体系,把组织指挥能力纳入考查范围,突出向“战”聚焦,把综合能力过硬的人才优先推荐选调到重要岗位,形成“育人为战”鲜明导向。三是把职业融入事业抓作风。围绕强军之基,建过硬人才队伍,培养信念忠诚、性格清爽、品质纯正的研究生,纠治“重学习轻管理、重学业轻职业”的错误观念,纠正“混日子”“求学历”的消极倾向。进一步端正价值取向、砥砺道德情操、忠实职业选择,进一步加强正向引导,让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重合来提升“幸福度”,让为战研战与报国情怀融合来提高“参战率”。

(二)进一步创新优化集约高效的管理方式。研究生队管理对象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管理必须优化出更加精准、高效、科学的输出方式。一是建立分段与分类相结合的精准管理模式。针对研究生培养周期的阶段性特点,在全程管中实施分段管,第一阶段突出“严”,集中统管,侧重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突出“转”,由集中管理转向自主管理,侧重抓好学风养成和能力提高;第三阶段突出“放”,以自主管理为主导,侧重以管助学、以管促学;第四阶段突出“引”,及时掌握个人诉求,侧重关心关怀、教育引导。在全员管中实施分类管,注重统分结合,采取共性问题集中讲、个性问题单独讲,新生问题实在讲、老生问题尊重讲,全日制问题抓在点、“非全”问题抓在面。教育管理要杜绝“一刀切”“一锅煮”,以及为了落实而落实的重“量”轻“质”问题。二是拓展树状与网状相结合的高效管理触角。将指令输出模式由传统“单一树状结构”优化为“树状与网状相结合的二元结构”,打造“横纵育人链路”。通过队内以老带新、以点带面深化“横向育人”链路;通过组织队与队之间学术沙龙、经验分享活动,搭建有益传承的“纵向育人链路”。构建学员、队、导师、原单位与家庭的“五点一环”管理模式,形成以学员为中心、队为基础、导师为辅助、原单位为协助、家庭为巩固的多维管理闭环。三是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方式。以“智慧军营”建设为契机,在符合保密要求前提下,科学运用“线上”智能技术平台,构建研究生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依靠数据来支撑管理,进一步增强质效。把智能手机APP引入日常管理,用于服务教育训练,打通人机结合管理“节点”,用好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发挥科技对管理育人创新发展的“指数”聚合效应,将“线下”传统管理引向“云上”内涵育人。

(三)进一步建准配强精干过硬的管理队伍。过硬的研究生队伍需要过硬的队干部,必须建强能力出众的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才能为新时代军队院校研究生队管理育人“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优化梯次结构。要把好入口关,选拔队干部应从知识型、经验型人才拓展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可把遴选范围适当扩大到全军,适当考虑在优秀毕业研究生中重点培养选拔,尤其是毕业于本校的优先考虑,让更多熟悉母校、热爱母校的学员有机会回报母校。同时,进一步拓宽队干部“转型”渠道,盘活队伍结构。二是强化岗位培训。坚持“先训后用、训用一致”原则,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可分期分批选送队干部集中培训,也可针对性举办不同院校间队干部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避免上岗后经验主义“试错”。探索建立交流培养机制,开辟不同类型队干部横向交流渠道,为“专业型”“复合型”管理干部提供发展空间。三是量化评价体系。积极构建“学员主评、同行辅评、导师参评、机关考评”的队干部综合评价体系,细化量化“以管促学”“以管助战”考核指标,把晋职晋衔、提拔使用名额指标向能吃苦、肯担当、懂管理、善育人的优秀队干部倾斜,树立“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在胜任中胜出”的用人导向。

(四)进一步打造形成指向鲜明的管理环境。课堂连着战场,学习通着管理,要积极营造“处处是课堂、人人来参与、时时受教育”的浓厚管理育人氛围。一是在知管中引导助管。要改变观念,不能仅仅用拿到学位来“标识”高学历身份,而要用高素质高能力体现出高学历高水平。积极引导研究生在当研究生中感悟如何带研究生,在知管中思考如何助管施管,切实强化研究生指挥员的身份属性,力争培养出既懂军事学又懂管理学的“双学位”专业化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二是在法治中体现共治。队干部要清醒认识与掌握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树立依法管理理念。引导学员积极参与研究生队建设,通过精心选、严格训、大胆管、放手用,让学员骨干成为工作表率、学习榜样、作风标杆。积极孕育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管理生态,不搞“家长制”“任性制”,通过定期组织恳谈会,倾听学员“心里话”“牢骚话”,借助集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实现共商共建。三是在统管中实现自管。研究生队管理要不断激发学员自律意识和自我觉醒,自入学之初,帮助学员宏观把握研究生学习期间各阶段特点,帮助学员找准坐标、清晰定位,引导自主管理,将“队干部怎么管”转化为“我要怎么做”,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撒手”,避免落入“放羊式”自由主义怪圈。总之,日常管理中既要通过严格正规培育研究生学员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应“软硬结合”,尽量选择学员乐于接受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指令输出,促进研究生队管理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

猜你喜欢

研究生育人干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