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2021-11-26

政工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国防实力

尤 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并明确要求“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立足我国安全和发展全局提出的执政兴国重大方略。深入领会这一重大方略的精神实质,需要深刻把握两个实力同步提升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一、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科学内涵

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决定着国家安全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实力水平。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社会资源总量一定条件下的“你多我少”、此消彼长的资源性矛盾冲突,同时又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补共生。《建议》提出要“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或降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因素,最大限度促进和强化两者之间统一协调、互为支撑的良性互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目标协同、步调一致的协调发展。一是两者目标要协同。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两者同生并存、互为条件,共同服务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发展大局。因此,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发展就是要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一好富国与强军两大目标,让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二是两者步调要一致。步调一致不是齐步走,不是在国家发展的任何时段都平均用力、发展同速,而是要在把握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目标、任务、重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重点、速度与方式,使两者在时序上保持同步发展,在总体上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模平衡、结构合理的平衡发展。一是两者规模要平衡,即保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总量投入上的动态平衡。规模平衡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国防费规模,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在国家发展大系统中综合考量国防建设的规模与进度,尽量保证国防建设规模上配套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上一致于国家现代化速度,但又不会给国家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两者结构要合理。结构合理既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中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占比关系,又反映在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投入与产出等重大结构上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保持规模平衡、结构合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正向拉动和牵引作用以及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力支撑作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一体筹划的兼容发展。《建议》指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以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目标指向。这里的“一体化”指的是军民两大体系的一体化,要求军民两大体系规划统筹、力量共享、政策协同,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一体筹划的兼容发展。从资源配置的机理来看,传统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各成体系、分别建设,本质上会形成一种“攫取性”的国防建设体系,一方面导致两大体系各自建设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还会加剧国防资源配置的“虹吸效应”,导致人财物等资源向国防领域过度配置。因此,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必然要求打破“军”“民”相互分割和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一体化系统,以最大限度促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在两大体系间自由流动,并通过军民两地资源配置的统筹兼顾、一体筹划实现一次投入、双重产出、多重效益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兼容发展。

二、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内在要求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质上暗含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实现社会资源在军民两大系统间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关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新古典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标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依据这两大基本标准,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社会资源军地一体化配置效率最优目标出发,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事实上包含着如下三方面具体要求:(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充分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充分性,具体体现在社会经济资源纳入一体化配置的比例和程度,是否做到能融则融、应融尽融。如果将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系统抽象化处理为一个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的多产出生产组织,其军品和民品的产出量分别标志着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的生成程度,那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充分性要求,则意味着社会经济资源在军品和民品之间资源配置的产出组合,应位于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系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认为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流动越自由,则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充分性也暗含了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全面推进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所有要素在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之间自由流通、相互共享的流动性要求。

(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效率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效率性,就是社会经济资源纳入一体化配置的效果。即在技术水平和社会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军地资源一体化配置,实现国防经济对民用经济拉动效应的最大化,以及民用经济对国防经济支撑效应的最大化,具体体现为一体化配置的节约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两方面。其中,一体化配置的节约效应要求尽可能地让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以减少重复建设;一体化配置的规模经济效应则要求打破军用部门和民用部门之间的壁垒,加速要素、产品在两大体系之间自由流通,从而促进军民两大体系内生产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提升和迂回生产过程的深化,产生“1+1>2”规模报酬递增效益。

(三)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结构合理性。资源配置的结构实质上就是生产结构。对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而言,其资源配置的结构性要求实质上可以等同于能否合理确定一体化配置的边界,即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过程中,哪些领域应该一体化配置、可以一体化配置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领域不能一体化配置。合理确定一体化配置边界必须同时遵循经济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体化配置过程中要利用好因一体化配置而产生的资源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益。但由于有些资源要素或多或少具有资产专用性,在纳入一体化配置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资产转换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经济结构合理性要求依据一体化配置的效益和成本,合理划定一体化配置的“经济性边界”。安全性原则从国家安全利益优先角度出发要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体化配置过程中必须考虑保留国家军事核心能力。放眼世界,各国的资源一体化配置实践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实施一体化配置时都普遍保留甚至加强其核心军工能力。美国有关防务评估报告也指出,美国国防工业一体化的上限是“充分利用可供利用的整个工业基础”,下限是“关键技术不丧失,国家安全不受供应链损伤风险影响”。因此,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体化配置的安全结构合理性要求依据军事技术专用性程度,从保持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目的出发,合理划定一体化配置的“安全性边界”。

三、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路径要求

(一)顶层设计上搞好战略筹划,强化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设计。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地两大系统,触及多方利益关系。因此,必须在顶层设计搞好战略筹划,对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导向性、全局性、前瞻性谋划安排。首先,在战略目标上,要加快形成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构建相互衔接的目标体系。其次,在规划布局上,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军事斗争,把战区军事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综合保障等开放共享和配套发展。再次,在规划原则上,本着共建共享、盘活资源、整合力量的原则,能利用社会资源的就不另起炉灶,能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的就不再重复建设,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相互兼容的良性格局。

(二)政策制度上强化利益协调,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资源均衡配置,也要处理好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目前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其背后的根源在于既定利益格局的阻碍。现实中,军地各部门各单位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权衡和决策自身行动,导致了一体化建设中“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问题。因此,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需要从根子上理顺各行为主体在一体化建设中的基本利益关系,建立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激励和制约政策制度,以打破体系壁垒、利益高墙,进一步深化军地之间资源要素共享。政策制度设计的具体思路是从组织激励原理出发,通过强化利益协调,创设适度合作基础上的集体博弈,从而引导出适度合作基础上的共同行动。其中,横向治理层面政策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相关利益者共同治理。具有代表性的如:在一体化建设中构建所有利益主体均有代表参与的治理协调机构,让各主体都拥有治理决策的投票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鼓励资源要素共享的政策制度,打造各种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主体在融合资源获取上的权力同等。纵向治理层面的政策制度设计则主要着眼于解决一体化建设中的上下级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问题。具体的政策制度设计重点有两个:一是构建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尽可能地将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目标纳入各行为主体自身的目标函数中;二是构建有效的竞争协同机制,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纳入促进两个实力同步提升的政绩考核指标等。

(三)体制机制上政府市场协同发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求更加高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从机制上来看,资源配置的手段无非两种,一是政府的计划,二是市场机制。这两种机制各有利弊且优势互补。市场机制能更好地解决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上效率更高,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竞争不充分等因素制约,市场机制也存在盲目性、垄断、公共性失灵等问题。因此,在多年实践探索与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上同样也需要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找准政府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统筹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依据前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配置的结构性内在要求,统筹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一般思路为遵循经济性原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都交给市场,如民口优势产品及技术参军、装备维修保障、物流运输、后勤补给等。政府作用则聚焦于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安排,国防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及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项目建设等三方面。例如,在基础设施融合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贯彻国防要求、实现共建共用共享,这里就要求政府来提出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目录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在产业融合领域,建设“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里的“小核心”就是事关国家安全最尖端、最核心的能力,也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国防实力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