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26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盐城毕业生满意度

仇 华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7)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高位运行,且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与民族复兴。大学生具有宝贵的人力资本和较高的就业期望,相比就业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更能反映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成效,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能成功的高质量就业将对我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按教育部要求每年编制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已成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质量,评估就业形势的重要参考依据。

新时代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既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如何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社会对就业工作的要求,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更需要分析现状面向未来积极地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及要素

“就业质量”这一概念反映了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优劣状况,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职业培训和开发委员会从关注就业对员工身体健康与福利方面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这一概念。第87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了“体面劳动”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口号,希望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就业机会。[1]面对较高的失业率,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工作质量”(Quality in Job)的概念,希望通过改善工作质量来增加劳动供给。在此基础上,2007 年Schroeder 提出“高质量就业”(High-Quality Employment)的概念,用以强调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既有挑战性又感到满意的工作,并能够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工资。[2]国际组织和一些专家初始侧重关注工作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概念,后由体面劳动再到工作质量、高质量就业,逐步地将落脚点放在工作上,从工作的条件、稳定性及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求角度定义“体面劳动”和“高质量就业”,只是内涵和评判标准不是很具体。

随后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质量的内涵及其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alleberg 等从反面探讨了何为低质量的工作,主要指那些收入低且无法参加健康保险和养老金的工作。[3]Booth 等对比了英国临时工作与好工作的差异,临时工作一般签订的都是一些临时劳动合同,工资和工作满意度相对都比较低,基本不受就业法律的保护。[4]Kalleberg 和Vaisey 提出,就业质量可以从雇员的就业满意度情况来评判。[5]Clark 指出,工作的保障性和雇员对工作的感兴趣程度是评判就业状况的重要依据。[6]Davoine 和Erhel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判就业质量的基本维度,即薪酬的公平合理性、技能培训、工作条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别平等。[7]Findly 等提出就业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认为就业质量因人、职业、劳动力市场隔离、社会和历史阶段、国家制度而异。[8]

国内刘素华提出的就业质量定义获得大家认同,就业质量是“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9],此概念包含了宏观和微观的考量。李军峰则指出,就业质量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就业者在就业过程中的整体情况,包括就业者对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安全、个人尊严、健康福利、社会保障、培训和职业生涯前景、劳资关系、机会平等九个方面情况的满意程度。[10]秦建国则提出大学生就业质量包括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两个层面,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就是指工作各个维度的优劣情况和大学生对这些方面个人的主观满意情况。[11]刘新华、杨艳指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用就业质量来表示,大学生就业质量体现的是大学生对薪酬、发展机会、工作声望、就业稳定性等方面的满意程度。[12]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观点倾向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内涵和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维度,趋向于包含主客观、劳资双方、微观中观宏观等多方面,既有个人满意度又有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多数学者关于就业质量的内涵与包含要素更多的还是关注毕业生个人,毕业生本人的满意度是评价就业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供给方生存及发展价值的获得体现了就业质量的核心意义,毕业生本人一般看重薪酬、发展空间、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而社会公众层面往往会看重地域和单位的美誉度,从国家层面更关注人岗的匹配度、区域内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人才的流动性等方面。

二、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盐城师范学院就业调研分毕业前和毕业后两个阶段,向用人单位也发放了问卷。近三年毕业生总数都在5 000 以上,有效问卷回收率都在50%以上(回收率=回收有效问卷/毕业生总数),如2019 届毕业生5 238 人,第一阶段回收问卷是4 996 份,回收率为95.38%,第二阶段回收有效问卷是3 475 份,回收率为66.34%,单位有效问卷一般在220 份以上,覆盖16 个以上不同的行业,如2019 年单位有效回收问卷224 份,覆盖了17个不同的行业。经过比较发现,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还不是很高,各学院各专业相差较大。

1.薪资水平总体不高,期望偏差逐年增大

薪酬是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盐城师范学院毕业生的薪酬逐年提高,2019 届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为4 646 元,相比于2018 届毕业生的4 251 元,高了近400 元,相比于2017 届毕业生4 007 元,高了近640 元,增长的数量和幅度都有提升。从性别角度看,2018 届毕业生男生的实际月收入为4 976 元,女生的实际月收入为4 501 元,男生要比女生高了475 元;从院系角度看,2019 届本科生中,月收入较高的院系是信息工程学院5 396 元,月收入较低的院系是外国语学院4 288 元(信息工程学院连续三年薪资都是盐城师范学院最高的);从专业角度看,2018 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5 695 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3 578 元(2017 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工程学院的物联网工程5 274 元,月收入较低的是物理学3 140 元);从实际收入与期待收入看,差距正逐届增大,2019 年平均差是639 元(平均实际收入为4 646 元,平均期望收入是5 286 元),高于2018 年的545 元和2017 年的499 元,2018 年、2019 年毕业生中有5 个学院实际收入与期待收入差超过了800 元,分别是体育学院、新能源学院、海生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从职位看,收入最高的是公务员5 748 元,其次是科研人员,5 000 以上的有5 个职位,分别是公务员、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金融业务人员。

2.就业满意度总体稳定,各专业偏差较大

就业满意度体现的是毕业生对就业过程和结果的主观感受,如果该工作岗位满足就业者的需求与内心期待,则就业满意度相应就比较高,反之其满意度和幸福感就比较低,就业满意度反映了就业者的主观体验,也影响着就业的稳定性。本项数据是指毕业生对就业结果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三项的总和。近三年中本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满意度都在84%以上,2017 届本科生最高,为87.32%;2018届又低于2019 届(2018 届为84.90%,2019 届为86.45%),全国2018 届本科生就业满意度为68%(麦克思2019 年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从学院角度看,2017、2018 届毕业生中4 个学院学生就业满意度呈上升状态,分别是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两个学院是商学院和法政学院。从专业角度看,2017 届毕业生中就业满意度达100% 的有三个专业:物理学、物流管理和行政管理,2018 届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是体育教育97.50%,有参考数据的专业中,2017、2018 年就业满意度呈上升状态的有12 个专业,其中有5 个是师范专业,2019届没有具体的专业统计数据,师范类的满意度要高于非师范类,如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专业是85.96%,统计学是64.71%,相差了21 个百分点。城市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是93.1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78.57%,相差了近15 个百分点。

3.就业相关度总体不够理想

就业相关度也是毕业生的主观评价,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以及个人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匹配度,此处主要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与匹配度,不少学生就业和专业关联度不大,凯利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就业匹配质量差给个人的收入损失最高可达32%。[13]就业匹配度和相关度低不但会影响个人的就业满意度、未来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近三年盐城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接近70%,从全国来看2018 届本科大学生的专业相关度是71%(数据来源:江苏招就“江苏省毕业生就业调查”和麦可思2019 年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本项数据相关度=“很相关”占比+“比较相关”占比+“一般相关”占比),2017 届毕业生的相关度最高为70.97%,其次是2019 届毕业生为70.28%。但各专业间的差距很大,师范专业相关度往往较高,近三年中专业相关度排名前九的都是师范专业,且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连续四年都在前五位。

4.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

从就业去向类型上看,盐城师范学院学生主要是升学、出国或出境、企业、机关事业、基层项目和其他单位及自主创业这几种情况。近三年升学都占到总人数的11% 左右,出国留学占到总人数的近1% 左右。到企业就职的在69% ~75%之间,考取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逐届增加(2017届 为12.96%,2018 届 为15.86%,2019 届 为16.93%),到基层项目单位就业的人数(包括部队、国家地方项目、基层地方项目,农村建制村和城镇设区)从2017 届的47 人,急剧上升到了2019 届的248 人。

从行业角度分析,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主要是教育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如2019 届毕业生从事教育的占比是23.61%(2018 届是17.98%)、制造业占比是16.49%(2018 届是19.55%),和2018 届相比制造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在上升,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也在增加(2018 届毕业生占比是9.84%,2019 届毕业生占比是11.01%),其他两个行业基本持平。从企业性质看,到国企和三资企业就业的,一般在4% 左右(如2018届毕业生到国有企业146 人,三资企业83 人,合计占比是4.44%),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在65% 以上(如2018 届毕业生中小企业就业的为3 373 人,占比65.46%)。从单位规模看,主要就业于51 ~300 人规模用人单位的在44% 以上,如2018 届毕业生达到44.29%。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社会观念和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的影响。如中考高考政策的改革、义务教育的重视,体育、小教等考编率一直很高,相应的专业相关度、学生满意度也很高;社会上性别歧视观念和性别隔离现象的存在,男生的平均收入比女生要高;国家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大学生应征入伍,如盐城师范学院2019 年到基层项目单位就业的人数相比往年急剧上升,由于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加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制造业从业人数在下降,教育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数在上升。

2.学校人才培养就业服务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校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教学水平、产学研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精准就业服务能力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盐城师范学院学前、小教和体育毕业生近两年的就业相关度都很高,经过访谈这两个学院的领导,均表示:一是社会需求量较大;二是注重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上,全员全程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个体和家庭因素

从大学生个体出发,每位大学生的就业力、就业认知、性别、家庭因素等也都会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就业力强、就业认知清晰即人力资本高的毕业生其就业质量往往较高,访谈中发现部分同学因缺乏明确的认知,未能充分利用大学阶段提升自己的就业力,就业时,对自己定位不清,对就业岗位认识不够,难以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形成理性全面的认识,在就业选择时出现了茫然无措,并且在工作中出现与自己的就业期望存有较大差距的现象,从而闪辞、频繁变动,这些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长远的发展,还有的毕业生因发展空间、个人兴趣、薪酬等放弃大学所学专业另寻发展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家庭的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展望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目前仍然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质量要远重于就业率,它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发展空间与幸福指数。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9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更优的质量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地方普通高校要在凝聚社会合力的基础上,实现由单线条、平面化的“就业指导”向精准化、立体式的“生涯教育”转型。

1.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性思维助力大学生满意就业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的就业质量。盐城师范学院跨专业考研中有56.07% 的同学是因为对这个专业更感兴趣,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选择创业的同学中60% 以上是出于兴趣爱好。如果全程化、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式的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体察环境,学会决策,及早进行二次选择转换专业或及早投身于更感兴趣的专业和事项,时间的利用上会更有成效,应该还有不少同学在茫然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盐城师范学院的就业调查报告中欠缺了就业稳定性的数据。通过职业价值观的探索和社会形势的把握,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将自己的人生梦想和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积极投身基层投身西部建设,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更满意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包括大学生都是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社会对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性、复合性、实践性要求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必须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包括毕业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但实践中往往只注意到了毕业阶段各主体的相互影响,未能注意到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全程性,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内在的有机融合,以至于依然将重心投放在毕业阶段。就业应该是对学生学业、职业、事业、创业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关键的是相应时段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深耕,唤醒大学生生命内在的生涯意识,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利用国家、高校、社会、用人单位这些支持系统提供的资源,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借助于策略性思维不断地实践,努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核心竞争力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抉择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既是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也是地方普通高校就业工作的着力点。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大学生独特的、不易被机器人所模仿甚至超越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大公司采取外包的形式将非核心职能转移出去,而保留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得满意的就业,同样必须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才,就业不利的大学生如何获得政策支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与社会协同,在指导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到实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进行跨学科思维和技能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市场产业结构的发展必将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突出实践导向,培养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产业人才,使这些高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力量,成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

3.线上线下精准发力,信息化服务帮扶大学生智慧化就业

盐城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从就业课程建设、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就业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精准服务,有效帮扶学生就业。首先,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宣讲、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其次,巧用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和精准扶贫等政策助推大学生精准就业。利用省“91job”智慧就业平台,进行供需精准对接,搭建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群,实现招聘信息及时快捷定向推送,完善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微信和QQ 工作群,确保信息畅通。再次,分类别精心组织校园供需洽谈会,既有师范生、非师范生的专场招聘会,也有每周的小型招聘会。最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定期组织Syb 培训,为学生搭建平台,开设创业园,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场所,进行小型项目的孵化,并积极发掘好的创意,鼓励学生走上江苏省和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去历练、去提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国家明确提出要稳就业和保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在充分就业基础上高质量就业,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和提升社会满意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面对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抢抓机遇,瞄准社会需求,不断探索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生涯意识、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职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满意就业。

猜你喜欢

盐城毕业生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