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行动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风险与对策

2021-11-26

南都学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工物流

岑 聪

(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快车道。200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36%,201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突破60%大关,其间年均城市化率为1.14%。但同时应注意的是,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在这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工进城务工总量的增速却呈现出持续回落的趋势,而相对应的是该时期内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却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在2018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到了540万,占返乡创业人数的70%,农民工返乡潮已然形成[1]。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助推大中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可能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4.5%,其中农村网民有2.5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8.2%[2]。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的积极推进,互联网正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的传统行业受到了重创,数字经济凭借其线上化、即时性的特有优势在精准防疫、推动复工复产、保障消费与就业等方面功不可没,凸显了产业数字化的巨大潜能。一方面,在“互联网+”战略行动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双重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互联网+”行动相融合是推动国内就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路径;另一方面,“互联网+”行动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也为基于互联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但同时与从事传统创业活动相比,创业者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创业活动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风险。那么,我国“互联网+”行动的加快推进与部署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与风险?“互联网+”行动是通过哪些途径深刻影响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式与决策?对此各地方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引导与帮助返乡农民工降低创业风险实现创业增收?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进一步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效率、促进农村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互联网+”行动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的机遇

(一)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其确立为助力经济、促进改革、惠及民生的重要方式。随后“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入推进。“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对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创造力与生产力提升的效果日益凸显。另外,“互联网+”这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身就不断孕育着新业态与新模式,这对于传统农业、落后农村与弱势农民奔向现代化路途中实现后发制胜、弯道超车是一次绝佳契机[3]。2015年,国务院所发布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中提出“互联网+”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信息技术、用水用电、创业培训、金融服务、创业园区、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这为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了坚实支撑与保障。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我国各级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不仅减少了他们的创业难度,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他们的创业思维以及今后经营理念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因此,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互联网+”历史机遇与国家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创业成功可能性无疑将会显著提升。

(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日益枯竭,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技术创新逐步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特别是目前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已催生出了大量的新技术与新业态[4],其不仅成了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也是重要的机遇。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各大中城市劳动力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日趋饱和,返乡创业的选择不仅缓解了这些城市对新增外来劳动力就业安排的压力,同时也为城市淘汰落后产业、产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腾挪出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5]。第二,如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中通过互联网引导与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因而依托互联网技术返乡创业不仅能积极改善原有传统行业经营模式与盈利能力使得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命力,还能加速农村地区大量落后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促进乡村产业的振兴。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乡村产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倒逼这类产业主动创新,对接互联网,否则势必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这对于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机遇。这是因为,尽管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专门技术人才,但这类人才往往不会主动选择返乡创业;而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过更好的教育,加上多年在大城市工作经历,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更加开放、学习能力强[6],而且其中有一定比例已经接触过“互联网+”相关领域内的事务,因而他们无疑成了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乡村产业进行融合的合适人选。因此,返乡创业借助“互联网+”发力不仅顺应了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同时也贴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这必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三)乡村信息可达性的大幅提升

大量、充足的前期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它不仅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资金与能力,还包括对相关领域的市场行情、饱和度及未来走向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因此,对于每位返乡创业者而言,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创业前期筹划的必经环节。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基于互联网所搭建的信息平台为创业者搜寻创业信息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路径,从而大幅降低了创业者创业信息积累所需的时间与成本[7]。一方面,我国互联网迅速普及有助于打破地区间时空距离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乡间的“信息鸿沟”,丰富了农村居民信息获取的渠道,降低了返乡创业者关于创业信息的获取成本,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对创业的阻碍[8];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所具有的即时性与互动性特征使得创业者更易于掌握所关注行业的市场行情、用户需求等动态信息,发现创业机会,从而为创业者做出正确的创业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与参考依据。

此外,过去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与信息可达性均处于较低水平使得传统乡村产业的产品销售范围局限于附近城镇,范围外地区缺乏渠道了解其生产产品,致使产品的流通渠道单一、产销对接松散,市场供求信息了解滞后。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为返乡创业者创业后的市场拓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途径。一方面,互联网所具有的与距离无关的特性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农村地区所生产产品的市场范围,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易平台可以突破门店物理空间限制,实现海量商品在线搜寻与交易,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跨地区流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加快了与传统产业融合、渗透的速度,特别是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平台凭借其进入门槛低、企业间的协同效率高、网络服务资源充足等优势,吸纳了诸多“草根”投入到创业浪潮中,同时创业者还能通过上述各类线上平台展示所生产产品(如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并通过这一新的销售推广渠道宣传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因此,乡村的互联网迅速普及与信息可达性的提升将帮助返乡创业者快速搜寻创业相关信息与进行创业决策,并为创业者在创业后期拓展市场、建立销售网络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新途径。

(四)创业生态的改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与知识的流动与扩散,显著降低了创业成本与门槛,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给“无经验、无资金、无人脉”的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只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创意,外加把握好创业时机,就具备了创业成功的条件,这在“互联网+”时代已成为现实。创业机会均等化更是这一时代鲜明的特征。这也使得原本信息匮乏的农村地区创业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减少了城乡间的“信息鸿沟”对返乡创业的阻碍,增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

随着“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渠道正加速向农村地区下沉,国内大型电商均开始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4年,商务部建设开通了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合作,实现农产品网上购销的常态化对接;紧接着阿里巴巴提出了“千县万村”计划,拟在3至5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通过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着力解决电子商务进入农村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引领电子商务在农村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至2019年,全国已有4310个淘宝村、1118个淘宝镇,广泛分布于25个省份;同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公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快于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9]。另外,除了已发展成熟的B2B(企业对企业)与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模式,近年来还相继发展衍生出农场直供(F2C)、消费者定制(C2B)、订单农业(C2F)、线上线下融合(O2O)等新模式。随着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农村创业生态体系已逐渐发展成型[10],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以非常便捷地根据自己的创业方向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创业平台,可有效缩短他们的创业周期。在随后的产品销售环节,创业者还可以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点与相应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对接从而实现高效的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了资金、技术、创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对返乡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使农村地区创业支撑体系日臻完善,为农村地区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因此,由返乡创业者、电商平台与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所构成的农村创业生态有助于实现各主体间的良性、有机互动,共同构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体系。

三、“互联网+”行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风险

经过两三代农民工进城打工潮,实现了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以及城乡地区的长期接触,并且长期外出务工的经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具备了较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尽管部分具备较强返乡创业愿望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农民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以往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不佳、创业成功率普遍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对于基于“互联网+”平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来说,虽然面临着较好的时代机遇并具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一)更加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农民工基于互联网平台返乡创业活动无疑能显著降低创新信息获取成本,缩短创业周期并在日后能更高效地进行市场拓展,扩大产品市场边界。但是,凡事具有两面性:不仅创业者自身所生产产品的销售范围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得以扩张至其他地区,其他生产者的产品同样能基于这一平台与自己产品进行竞争并挤占自己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对于同质性较强的产品之间来说,即使不同地区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成本,若本地区由于交通可达性较低而具有较高的运费支出,则创业者周围邻近的市场很可能被更远地区厂商的产品所占领。因此,尽管返乡农民工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业无疑能获得了一条高效的市场拓展途径,但如果自身生产产品的缺乏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强,不仅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网络,反而会由于外来产品流入本地市场而加剧产品间市场竞争,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也可能会被其他竞争者所侵蚀。

另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孕育着许多新业态,同时各类创新信息火花的碰撞随着互联网发展也愈来愈激烈、频繁,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使得产品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市场行情及未来走势也更加复杂与难以预测。由于从开始创业到产品正式走向市场存在较长的空窗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关于新产品的构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可能变得不再具有创意抑或者市场已被相似产品所占领,使得其推出的产品难以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显著加大了率先进入市场这一行为对创业成功影响的权重,同时也让创业者通过模仿优秀创业案例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愈来愈低。

(二)机遇面前盲目乐观创业

在“互联网+”行动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上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加上我国针对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返乡农民工成了创业的活跃群体,结合自身的长处与多年务工经验纷纷投入创业大潮,以期回到家乡大展拳脚开创一番事业。但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由于受自身认识与管理经验等因素制约,对创业信息与市场行情缺乏全面地认识与准确地判断,加之“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国家优惠政策的双重激励下容易低估返乡创业的难度而过分乐观。倘若创业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或突发事件,创业者缺乏充分思想准备又无法及时想到应对之策,将很可能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另外,部分农民工看到其他返乡创业者在某方面的创业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后,即使对该领域的创业难度、市场前景等尚未有充分地认识与考察,在求富欲望的驱使下也盲目跟进。这种带有浮躁心态与盲目性的创业行为不仅加大了创业者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还会造成行业内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规模企业,从而引发激烈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尽管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创业者开拓外地市场,但由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仍普遍较高,加上同质性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占领外地市场仍存在较大难度。因而一旦出现本地市场饱和、销路困难与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最后只能以行业内大量同质性企业被淘汰出市场而告终。

(三)地方政策供给的滞后

诚然,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中央号召相继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与帮扶措施来帮助返乡农民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但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所颁布的一些政策措施具有主观积极性不强、较为保守与一定程度的应付性色彩。具体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也稍显不足,有的则只出台总的战略方针但具体措施迟迟难以发布,看上去这类政策措施似乎更多只是中央“倒逼出台”。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滞后性无疑使得国家政策最终落实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地方政府对现有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很难及时了解、获悉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具体的优惠措施与条件,从而增大了农民工搜寻、了解相关返乡创业优惠措施的成本。

还应该注意到,当前部分地方政府仍更看重招商引资对拉动本地区经济与就业的效果,而忽视了农民工基于互联网平台返乡创业的前景。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时也缺乏充分地调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情况与诉求,把过去招商引资的政策简单修改就挪用到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上,这不仅导致相关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工返乡创业类型与情况的异质性,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基于互联网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所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性不足。除此之外,尽管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对返乡创业活动提供了相关资金、技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相关手续较为繁杂与行政审批耗时过长也使得创业者获取相关创业支持与优惠需要耗费过多时间与精力。因此,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与传统乡村产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加速阶段,促进返乡农民工依托互联网创业所能提供的经验与参考模式较为有限,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民工借力“互联网+”返乡创业,但相关的配套政策仍不完善。农民工根据自身返乡创业愿望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选择了返乡创业,但在着手创业过程中受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出台滞后的影响无疑会增大创业的难度与风险。

(四)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地区下沉,农村地区的线上经济业务已越发活跃,为创业者的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欠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也给返乡创业者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与挑战。第一,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众多且分布较为分散,这直接导致了村镇一级地区物流网点设置的边际成本过高,因而许多民营物流企业出于利润的考虑都不愿意涉足村镇快递网点建设,使得农村地区物流体系发展迟缓。第二,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供给不足、物流管理行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畅通[11]。过高的物流运输成本直接拉高了农村地区所生产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得产品在外地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第三,农村地区低效物流配送系统不仅加大了生鲜类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对此,部分农村电商企业对于销往外地的产品也尝试采用新的抱团发货模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即对于量大的农产品不直接走当地快递进行配送,而是自己组织车辆先运输至附近大中城市再通过快递发送至全国各地。虽然这种发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但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一些特色农产品大多以原产地为旗号进行线上销售与市场拓展,产品集中运输到附近城市再用快递发货会造成产品是非原产地生产的假象从而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因此,要显著改善农村地区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除了依托“互联网+”技术外,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物流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五)创业能力有限,缺乏管理经验

返乡的农民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为高中以下学历,自身综合素质极为有限,且长期以基层员工身份工作,缺乏相关企业管理实际经验与创新技能的培训,因而缺乏独当一面管理整个企业的能力[12]。特别是当返乡创业者创立的企业开始平稳运行,经济效益凸显时,创业者周围的亲属、朋友及同学难免觊觎,纷纷请求进入企业工作。创业者受农村地区固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又难以断然拒绝,其结果不仅会造成企业出现冗员问题加重了企业运行的负担,还会使得企业缺乏充足资金去招募原本真正需要的互联网技术人才,凸显了企业人才短板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返乡创业者中仍有一部分具有“小农思想”,即一些返乡创业者的创业诉求具有典型的谋生性特征[13],进行相关创业决策时缺乏战略性眼光,使得创业理念落后、所选项目起点较低与缺乏科技含量等,导致所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另一些则热衷于“赚快钱”,以浮躁心态从事创业活动,以期通过创业成功当上大老板让村里人另眼相看。无疑,上述的返乡创业行为不单难以实现常态化,同时,也无法取得我国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的期望构想。因为互联网与传统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依托相关网络技术支持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缺乏这方面能力、不具备先进创业理念的返乡创业者不仅难以创业成功,还会占用国家提供优惠补助的名额,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六)自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虽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各级政府所出台的相应政策也予以一定的扶持,但创业初期投入多而回报慢的投资规律会让创业农民工逐渐面临可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难度逐步加大的困境。根据现有研究,低于10% 的农民工基本具备返乡创业前期的资金投入,而超过80% 的返乡创业则只能承担初期投入的一半甚至更少[14]。返乡农民工除了须面临自有资金不足的困境外,由于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信用相对较低、抵质押物不充足、金融知识匮乏等问题[15],使得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样成了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此外,虽然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已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主,服务“三农”的架构[16],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以服务和发展“三农”为落脚点的统一整体,从而出现农村基层地区融资渠道不畅通、在面临返乡创业者的融资诉求时相互“踢皮球”等问题。无疑,不管是自有流动资金不足还是创业融资困难均会严重挫伤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与积极性并使得一些优秀、富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无法顺利启动,同时还会加大农民工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风险。

四、应对风险策略与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方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但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鉴于农民工此类创业活动仍处于起步加速阶段,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国政府应对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设法阻断各类风险传导路径,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村地区创业成功率。

(一)推进国家相关政策落地,完善基于互联网平台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第一,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并将其具体化时要注重政策细则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实施符合地方特色的精准帮扶创业计划,而非不经科学筹划地“胡子眉毛一把抓”或只是简单地转发上级相关政策方案,致使优惠政策无法真正落地。第二,地方政府在制定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时应注重政策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可以通过成立专门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导小组,针对当前农民工基于互联网创业的支持帮扶政策体系不完善、缺失或者落实不到位之处及时跟踪、总结并商讨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完善对返乡创业政策制定与落实的评估考核机制,并通过后续收集相关返乡创业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的侧重点与主攻方向,盘活各类创业资源,全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第三,地方政府还应对辖区内各创业立项类型与数量做好登记与监测,当某类型创业项目数量明显过多时应做好“吹哨人”工作,及时叫停,避免因返乡创业者盲目跟风创业而导致过多相同类型创业项目扎堆落户的情况发生,并对后续从事该类型创业活动的农民工进行劝解与引导,为其提供免费的创业咨询服务,帮助返乡创业者实现高质量创业。

(二)组织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创业者的创业规划与管理能力

第一,地方政府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校的师资力量,设计贴近农民工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让培训内容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模式上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兼顾不同创业者时间安排。第二,地方政府可以成立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定时下乡回访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根据创业者实际诉求开展相关创业专题讲座,填补创业者相关创业管理知识的缺口,同时针对他们创业过程中存在困难与问题及时进行问题诊断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创业交流会邀请当地企业管理人参加与返乡创业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为返乡农民工传授先进的创业与管理经验,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视野与理念,增大他们创业成功的机会。

(三)政企合力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补齐农村地区物流输运的短板

农村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作为农村物流运输体系建设的痛点与难题,需要充分调动整合政府和物流企业两方面力量共同攻关。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承担者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通往城镇主干道的通行效率,降低物流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推动物流网点的共建共享,积极拓展乡镇客运站物流中转及收投功能,并在附近设立仓储、分拣、泊车等设施,为物流公司提供邮件快件的中转装卸、运输配送等服务,降低其货物仓储、中转运输的成本;充分发挥现有乡村公共交通运力资源,鼓励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快递服务,降低快递配送末端的成本。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继续加强创新,推动互联网与物流运输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村物流新业态,实现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精准对接,发展网络货运、车货匹配等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实现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的精准匹配,提高农村物流组织效率;加强物流运输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实现农村物流信息化运作,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此外,物流企业也应积极转变思想,不能只考虑目前拓展农村市场的成本劣势,要以前瞻性目光看待农村地区发展,做好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的战略投资与规划。

(四)优化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对返乡创业支持的深度和宽度

第一,地方政府应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减轻创业者手续办理的负担。第二,地方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因地制宜地补全创业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供给,增强城镇、农村对创业项目的承载能力。第三,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的需求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小城镇和镇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帮助返乡创业者建立创业园,在规定年限内给予创业者用地补贴,降低企业创立初期的经营负担。第四,政府还应积极强化基层一级政府执行力,通过引入适当的倒逼和奖励机制调动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意识,为上级政策与指示要求在基层末端的顺利落实以及政策实施效果能够及时地跟踪反馈,从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五)加大对返乡创业者金融支持的力度,鼓励融资平台服务农村

自有资金短缺、借贷困难是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进程的关键因素。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问题,需要政府与银行两部门合作统筹解决。第一,各地方政府应落实与完善相关创业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提高乡镇金融信贷覆盖率,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增加农村可贷资金的有效供给,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风险与成本负担。第二,通过政银合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融资服务的“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提高贷款审查审批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第三,拓展返乡创业人员的其他融资渠道,如通过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创新担保方式及扩大抵押物范围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借贷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缺口问题。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工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中国合伙人2 12月18日 致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互联网创业者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