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传承角度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2021-11-26马君
马 君
古筝又被称为汉筝、秦筝、瑶筝、鸾筝等,是中国传统民族弹拨乐器的典范。传统古筝演绎通常以右手弹奏,左手抚弦润色为基本技巧。右手在弹奏技法上以“托、劈、挑、抹、剔、勾”等技巧为主,彰显了筝的演奏独特性,而左手抚弦则以揉弦做韵为特色。传统技法表现出右手技巧的丰富性优势,而左手优势不能有效彰显。现当代古筝演奏过程中,人们进行了大量探索,使得双手逐渐趋向于平衡。古筝表演呈现出丰富创新魅力。
一、古筝演奏技巧发展分析
古筝在战国时期兴起于秦地,在我国已有2500年以上的传承历史。古筝在我国圈内流传广泛,从北到南各个地方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演奏风格。传统筝曲的素材多是来源于民间小曲、地方戏曲以及民间说唱等形式,在筝曲的演奏与创作传承上多是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同时,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筝曲曲艺创作方面,缺乏多元素流通,他们在声部上又多采用的是单旋律,以横向频率的变动为基础,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音韵特色。但是传统筝曲以五声调式为主,曲目形式贴近民生,使整个筝曲呈现出流畅而生动的特色。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筝曲创作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当代古筝演绎流派已经开始逐步兼取各家之长,形成了一些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演绎方式。在登台表演过程中筝曲演艺形式日趋多元化,加之一些西方乐器的引入,使得人们在筝曲演奏技法和创作技法上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曲艺的融合,使得当代古筝演奏技法更富表现力。首先,当代古筝演奏从传统的右手三指弹发展到了四指合奏。无名指加入其中,以“打”完成向里拨弦。在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时,可以取得绵缓的音响效果。以“摘”的演奏形式,无名指向外拨发声,形成更为柔和的音色对比。其次,古筝快速指法的大量运用。2001年,赵曼琴老师出版了图书《古筝快速指序技法论概》,开创了古筝快速指序技法的先河。后来,人们对于右手弹奏技法和左手柔璇做韵技法也进行了改良,并开始尝试在左手上佩戴义甲并开展琴上演奏。这些突破性的改变使得古筝演奏更富表现力,同时在创作声部上也从单旋律向复调创作手法有效结合。第三,西方演奏元素的有效融入。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演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当代古筝音乐作品在和声色彩中也加入了丰富的西方因素,使得整个音乐的纵向视听效果大大拓宽。现在筝曲作为中国风的典型,逐步走向世界音乐舞台,为人们带来了酣畅淋漓的视听效果和优美的音乐享受。
二、筝曲《四段锦》演奏技法分析
《四段锦》作为山东传统筝曲的代表,在传承过程中由赵玉斋先生进行了有效改变,形成《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四首八板体的曲式。《四段锦》在演绎的过程中,以右手技法的运用独具特色。整首曲目演奏过程快速而有力,涵盖传统筝曲技法的多个典型。
(一)右手“托劈”演奏技法分析
山东传统筝曲弹奏时义甲外带,因而托劈演奏音色均匀有力,而且发声比较容易。《四段锦》演奏中弹拨速度、力度及小关节连续运动非常精妙,整个旋律流畅和谐。
(二)右手“花奏”演奏技法分析
“花奏”演奏技法需要弹奏者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以大臂带动小臂,小臂拖连手腕,大指连续“托”数弦而形成花音效果,中指、食指辅助,从而推动乐曲达到高潮。“花奏”的音色变化可以更好地增强筝曲层次感,把欢欣气氛有效烘托完。《四段锦》弹奏过程中,以连续快速“花音”呈现有效对比度,并以中指和食指交替演奏,使花音产生共振,彰显出曲目响亮而热情的音乐特点。花音的开头音需要强调,使聆听者可以感受旋律的完整节拍和时值,呈现“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饱满感。
(三)右手“大勾搭”与“小勾搭”组合技法分析
《小溪流水》中“大勾搭”与“小勾搭”需要巧妙配合,“大勾搭”演奏过程中中指力量需要强于大指,呈现“重弹轻随”之感。“小勾搭”则是以食指辅助大指主旋律,在曲中起到贯穿效果。《小溪流水》弹奏过程“大勾搭”与“小勾搭”演奏技法有机融合,展现出曲目温和而富有变化的特色。
(四)左手“颤音”和“上滑音”演奏技法分析
在《四段锦》演绎的过程中,颤音的演奏要能够与右手技法有效融合。演奏者的手臂既不能完全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要能够以左手手腕有效发力,做到快速而轻微。在传统筝曲中,上滑音是最为常见的音乐表现技法。山东筝曲《四段锦》为例,其中上滑音就运用非常多,起到了很好的装饰音效果。
通过以上对于山东筝曲《四段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首曲目中,右手弹奏是显著特色,而左手主要做辅助,彰显出“揉弦做韵”的特色。在整个曲目演奏过程中,右手的技巧主要以大指、食指、中指三者相互配合为主。该曲目在整个旋律演奏过程中能够给我们带来良好的视听效果,但是在演奏创新上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三、筝曲《长相思》演奏技法分析
《长相思》是历史著名的六朝乐府古曲,李白也以此做诗《长相思》流传于世。1991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结合李白诗篇所描绘的意境思想及古筝演绎的方式,创作现代筝曲《长相思》,巧妙的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音律的精准理解,辅以筝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用音乐语言传递出精致含蓄之精神。《长相思》的曲式结构有引子、慢板、小快板、广板、尾声五个部分组成,旋律优美,意境磅礴,技法洒脱,在音乐特征上呈现出主音宫调式系统的特色。
(一)“短摇”技法分析
摇指是筝曲演奏中一种基本手法。这一音响的实现多以“托劈”来达成震音效果。现代筝曲中摇指技法的应用密度较传统技法显著增强,同时力度方面的要求也显著提升。《长相思》整首曲目情感细腻,节奏较为舒缓,短摇技法多次运用,体现了由弱渐强的音度变化。
(二)“右手过弦”技法分析
在当代筝曲演奏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整个曲目节奏本身的完整性,需演奏者需要能够按照事先标好的转调在琴弦上完成快速的过弦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演奏过程音准精确,使演奏曲目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在《长相思》曲面演奏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滑音曲调与右手过弦的衔接,过弦时必须要把握好力度,既不能出现杂音,更不能生硬衔接。
(三)“反向对位”技法分析
《长相思》曲面演奏过程中,左手技法大量运用,同时需要左右手做好有效衔接,在弹奏过程中反向对位是非常难以把握的一步。在弹奏过程中,右手有一条旋律,左手又有一条独立旋律,左右手不仅要把握好位置,更需要协调配合,换指快而准确,才可以更好呈现筝音的颗粒感。在《长相思》曲目演奏过程中为了表现出萧瑟之感,慢板是其特色部分,摇指和刮奏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音乐感染力,但是在弹奏过程中,还是需要对右指泛音来体现出怅然愁思。此外,小快板部分的轮抹双手交替部分,需要对按压力量、滑音有效处理。尤其是右手的空拍、切分、小附点都要恰如其分,以左手跳音循环伴奏,推动整个旋律达到高潮。
在《长相思》曲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左手的运用大大增强,但同时对左右手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丰富的曲调变化,使得筝曲演绎达到了一个更新的层次。尤其是其中刮奏的运用与传统演奏方式带有明显不同。在演奏过程中左右手有机配合,左手转码右手表音的同时,左手右手有机互动,控制音乐的强弱及速度,使整首曲目表现出丰富的色彩与情感。双手抹托的交替进行,使得细腻情感在激扬音乐之间喷薄而出。
四、筝曲《苍歌引》演奏技法分析
2014年青年作曲家陈哲创作了古筝重奏作品《苍歌引》,这首曲目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演奏技法的有机融合。目前该曲目上镜率比较高的作品多采用的是古筝、钢琴、打击乐相结合的模式,因其曲目节奏清新流畅,节奏感强进而受到大众一致欢迎,并引起了筝曲弹奏学习的新热潮。《苍歌引》在创作上采取了传统的D宫调性,并保留和采纳了传统音乐的五声性,在段落上采用的使“散板-快板-慢板-急板”的表现方式,具有高度的民族特色性。曲面演奏过程中,大量使用传统技法右手摇指、左手按音、滑音、揉弦等,整个作品饱满而富有张力,极富民族筝曲演绎特色。
(一)组合定弦的演绎方式
我国传统筝曲演绎方式上都是以五声调式来定弦,在《苍歌引》这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五声调式创作的限制,在这部作品中加入了定弦的人工调式,既保留传统的五声调式韵味,同时以D宫调做核心,对于古筝弹奏的21根琴弦进行了有效的组合。在整个曲目演奏过程中,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都有明显的变化,体现了现代筝曲创作过程中思维发散的特点。融入了现代感非常强的七声音阶定弦,在保留传统舒缓曲式特色音阶的基础之上,很好的体现出了古筝弹奏的时代感,使古筝演绎形式表现出很大的延展性。在《苍歌引》这部作品低音区中加入了还原C和还原F,使得和声色彩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快板环节,古筝滑音技巧大量应用,使得古筝乐曲呈现明显的流动性色彩,整个音乐充满张力,使听者耳中呈现很好的共鸣感和鲜明的愉悦感。
(二)炫彩和声技法的应用与演绎
在《苍歌引》这首曲目中,和声是非常鲜明的一个特色。整部作品演绎过程中既有功能性和声,又有色彩性和声,使得整个作品完整而极具爆发力。在整部作品中,功能性和声主要落在D大调慢板环节,以和弦来有效彰显从属功能,使整个节奏更加呼应。在作品中,色彩性和声是一个亮点,整个曲目大量采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和混合叠置和弦,使得乐曲本身彰显出飘渺的气质和鲜活的动力。在整个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以筝曲为主基调,而钢琴的和声及打击乐器的融入,使得整个节奏推进更富紧张感,带给听众非常强的音乐冲击力。作品中持续运用了单音和弦或持续和弦,配合音高的变化,使得整个古筝作品极富流动性。令人听完产生很强的意犹未尽之感,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充分展示出了春天万物活跃的绚丽姿态。
(三)非常规技法的运用丰富筝曲音色
在《苍歌引》这首曲目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古筝的非常规演奏技法。第一,扫弦。为了更好的展现春雷的震撼感,这首作品中使用了扫弦这一极富爆发力的音色。在这首曲目中,扫弦的音区和方向都被明确标出,是该曲目一个显著特色。第二,拍击。古筝低声部演绎过程中,拍击可以更好地增强筝音。与扫弦相配合,该曲目60~70节运用了拍击琴板的方式,使得筝音音色显著增强,展现出了春的生机。另外,在这首作品中还有击琴盒上部、击琴盒右侧和义甲敲击琴体三个打击动作。筝曲拍击配合着快板中出现,这种常规技法的搭配使用,使得音响效果极富层次感,筝曲音色呈现明显的变化性。第三,义甲擦弦。《苍歌引》中为表现风雨交加的现象,巧妙运用了义甲擦弦的演绎方式,展现出了大自然独特音色的灵动特点。另外,为了更好的体现出音乐的灵动感,在这首作品中还用了止音、煞弦、码左演奏等方式起到了很好的音色装饰特点。
《苍歌引》曲目的创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使得民族筝曲演奏更富时代感。整部作品演绎过程中,筝曲与钢琴音、打击乐器错综交织,使得这部作品呈现出恢宏的气势与活泼灵动效果。
结 语
笔者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几首带有时代作品来尝试解读和分析,由于篇幅有限,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没有列出。通过对以上几首曲目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古筝曲目不仅在乐曲形式上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同时在演奏变化中加入了更多新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演奏元素。尤其是融合了西方演奏特色的一些节奏变化、转音节奏、音色线条、旋律流畅度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显著特色。与传统筝曲演奏取材形式较为平和相比,当代筝曲演奏在技法上更加纯熟,同时节奏本身变得错综复杂,使得音乐表现更富生命力。听众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获得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