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思考
2021-11-26何新生
何新生,王 健
(1.华北理工大学 期刊社,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河北 唐山 0632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践、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我国全体公民的思想基础。当前,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跌宕起伏,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概括,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核心和引领,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进行引领和凝聚,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等,成为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合格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意义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凝练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呈现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反映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更是从“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侧”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实践指引和要求。习近平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2],当前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有利于增强国家精神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而形成的意识形态,遵循了历史规律、反映了时代要求、承载着民族伟大梦想。以其为基础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等意识形态进行引领,让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能够与主流意识形成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其团结奋斗精神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3];另一方面,大学生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生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共行进行引导和凝聚,能够让大学生明白我国先进文化,对其前进方向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将我国中华文化进行弘扬发展,对其进行优化、创新,让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实现改革目标,创造出良好的精神家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有助于培育合格的新时代所需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概括了我国社会国家发展的方向,也讲明了新时代公民的要求,是实现复兴梦的价值引领,让大学生能更加明确了作为合格的时代新人所要承担的责任、肩负的使命和奋斗的方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进行引领,让其成为全方位人才,让学生能够明白自身责任,成为民族复兴大任实践者。
当前,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也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更加严峻复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唱衰中国、思想文化渗透的行径从未停止过;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虚假、错误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迷乱着大学生的认知;国内改革进入深水期,社会矛盾突显,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城镇与乡村发展矛盾,居民收入矛盾加大,与群众利益相关问题逐渐增加,如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党组织在进行建设时其问题也较为严重,如消极心理、过于形式化、腐败等作风较为严重,导致大学生理念信仰出现问题,其宗旨意识过于淡薄,这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形成会产生一定阻碍作用,会导致大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信心逐渐崩塌。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成长期”当代大学生来讲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
二、国家精神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24个字如何凝聚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共识?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能够促生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是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精神凝聚力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不具备凝聚力,当其价值观被大学生所认同以后才会形成统一的信念,产生凝聚力,而在凝聚力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能够达到高度统一,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与国家精神凝聚力三者关系如图1:
图1 关系图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国家精神凝聚力建设。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结合,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拥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具有世界文明的先进理念,不仅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对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心理期待和诉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意识共识进行引领,让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对其目标以及价值理念进行统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认知模式,更能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理想、信仰、精神及道德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进一步增强国家精神凝聚力。
其次,大学生的认同程度将会直接决定其精神凝聚力水平。著名学者刘学谦曾指出,国家精神凝聚力是国家理想、信仰、精神、道德等满足人民需要,为人民所认同,从而产生的高度思想聚合力。[4]也就是说,我国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被大学生所认同,更重要的要被广泛认可、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行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形成并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梦奋斗的意志和信念,这也是国家精神凝聚力增强的过程。国家精神凝聚力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也会逐渐加强,其凝聚力也会不断上升。
第三,国家精神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内在无形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中国精神、所凝结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信服,吸引和团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从思想意识里产生了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精神产生的内向的聚合力和外向的吸引力就是精神凝聚力。正是这种力量不断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共识。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国家精神凝聚力的源泉动力
从“国家精神凝聚力是国家理想、信仰、精神、道德等满足人民的需要,为人民所认同,从而产生的高度思想聚合力”可以得出,只有理想、信念、道德、精神等元素为人民所需要才能成为精神凝聚力的源泉,同样,这些精神之源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被认同,才能称为精神凝聚力发展的动力。国家精神凝聚力的源泉动力“人民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中,人民的需要,这个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一方面,不同历史社会条件下的人民需要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内容,另一方面,人民的各种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由简单到复杂,由物质到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一个国家只有搞清了国民的时代需要,并为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奋斗,这样的国家才能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凝聚人民力量的不竭源泉。
核心主义价值观主要是从不同层次对大众的利益需求以及精神期盼进行反映,如国家、社会、个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凝聚力源泉。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为国家精神凝聚力各要素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我国优秀文化精华和伟大民族精神,与我国历史文化相契合,与我国的发展要求相吻合,始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思想要求,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上的引导,是国家发展中最深厚、最恒久、最强大的无形力量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认清引领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需要,并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国家精神凝聚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要素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最关键的是弄清楚重点凝聚哪些方面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中蕴含着的能够满足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期待的、形成普遍认同的、成为自发自觉地统一行动指引的精神元素。这里主要从理想、信仰、精神、文化、政治、法治等方面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
凝聚理想共识。这里的理想不仅是国家理想也包括个人理想,是国家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相统一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国全体公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引导大学生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层理论逻辑、内涵、内在联系和具体要求,以核心价值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统一,承担民族复兴大任。
凝聚信仰共识。这里是指国家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的根本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也是前提。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进行培育,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该体系是我国发展的必要条件,增强理论自信,更坚定理论信仰。
凝聚精神共识。凝聚大学生国家精神共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如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大众精神的提炼引导。以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共识进行引导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改革创新”理念的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凝聚文化共识。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奠定基础。
凝聚政治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民主”区别于西方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能够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进行坚决有效的抵御,坚定我国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更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凝聚法治共识。法治作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作用,是国家社会发展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公民价值目标以及准则。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有效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多样中坚持一元主导的原则。如今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各类思想如雨后春笋一般风起云涌,尤其是一些错误、落后社会思想,就对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而言会产生严重阻碍作用,会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以我国核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进行积极、科学引领,将社会思潮整合力进行充分发挥,揭示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同时引导社会思潮,让社会多样价值观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协调,从而寻找出最大的共识,将我国价值观的包容性进行体现,让学生能够在多种价值观中以其为基础进行判别。
第二,理性与感性认同并重的原则。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进行引领,不仅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理性认同,如本质、内涵、作用。也需要关照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心理需求,以大学生思想认知为基础进行引领,走进他们的心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感性认知,如情感、心理,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认同。理性与感性认同并重、同向同行,能够帮助大学生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认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标,将其凝聚共识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第三,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进行引领时,要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和实践要求,对其进行相应引导,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奠定基础,也要在始终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同时着力引领和塑造中国精神,保持其国家精神的先进性与旺盛的生命力,满足大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着力点
首先,加强大学生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不是要大学生只记住24个字那么简单,而是要对核心价值观内在内容进行深化,让大学生能够对其发展根源进行充分了解,既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历史根基、伟大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理论支撑,又明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了国家、社会和每一位公民的根本利益,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扬善抑恶的科学理论,也是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对世界文明的新发展。
其次,加强大学生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让核心价值观能够符合学生情感认知,将较为抽象的价值理念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释,结合学生认同特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利用生动、有趣语言来对其进行宣传,培养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开展相应活动。
最后,以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深化大学生对国家理想、信仰、精神、文化、政治、法治等方面的认同,最大限度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汇聚推进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大学生内在的精神文化需要同外在的精神文化满足相统一的结果。因此,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给侧”出发,改进方式方法,有效满足大学生的期盼和需要。
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正确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兴趣和精神文化需求所呈现的新特点。首先,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显增强,特别在事关国家荣誉和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上,大学生们往往是非鲜明的表明爱国主义的共同立场,成为社会正能量舆论的主导,这是很可贵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凝聚点,要大力宣扬,但是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极易被打着爱国旗号的极端分子所诱骗,防止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点和价值点所在;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仰等方面容易弱化和迷茫,思维活跃、意识开放的他们,在吸收现代文明、放眼观察世界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错误思潮的影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社会腐败等现象,表现出理想信念上的茫然和困惑,西方社会“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更是让个性意识强烈的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多元化、方向迷茫弱化的趋势,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点和凝聚点。根据这些特点,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的放矢,对大学生有重点地加以引导,形成对国家理想、信仰等思想要素的深层次认知认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大学生广泛认同才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会是自发的,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宣传。一方面,充分运用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平台等多媒体,推进宣传载体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注重传播内容形式的时代化、大众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浸入到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营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创新思政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是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要让思政课焕发生机活力,就必须更新观念,结合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单调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载体。如,互动式教学法和问题引入式教学法,可以更容易关照学生诉求,激发学习主动性。
第三,利用好网络平台。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和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形象立体、传播形式更灵活。更重要的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宣传、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服务,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第四,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才能外化于行,付诸于行动之中。引导大学生提高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法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道德水平提升中去,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不断凝聚理想、信仰、精神、文化、法治等思想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提升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来的精气神,凝聚了兴国、强国之魂。”[5]要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