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六吉和汪六吉宣纸的创制

2021-11-26曹天生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泾县墓志铭

曹天生

在宣纸的发展史上,汪六吉宣纸是一个重要的存在。由于汪六吉宣纸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一直坚持质量取胜,创新制胜,所以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尚无史家对汪六吉本人和汪六吉宣纸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即便是汪六吉后裔和汪六吉宣纸品牌的传承者,也只知晓其大概,而未知其详。还有人宣称汪六吉宣纸创始于明代,更有甚者说汪六吉是唐代人,是宣纸的发明者。笔者曾多次走访汪六吉后裔,并据《太学生汪梅溪墓志铭》《西园家谱》《汪六吉其人和“汪六吉”宣纸》等文献,对汪六吉生平和汪六吉宣纸的创制情况进行了反复考证,意在从历史的尘封中窥见汪六吉生平和汪六吉宣纸创制的基本情况,从而有益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一、重要文献之一:《太学生汪梅溪墓志铭》

记载汪六吉其人其事的最早历史文献,见于清代泾县籍人士赵良澍著《肖岩文钞》卷四中的《太学生汪梅溪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中,明确记载了汪梅溪(即汪六吉)的一生和他创制汪六吉宣纸的经过。因全文不长,为免读者翻检之苦,故全文录出如下:

太学生汪梅溪墓志铭

君姓汪,讳谦,字六吉,梅溪,其别号也,系出唐越国公之后。至前明有讳衍庆者,由歙迁泾,遂为泾之宣阳都人。父讳至言,早卒。母王孺人以遗腹得君,家故贫,至此益落。孺人苦节自贞,以女功供粥。君甫离襁褓,已悯其母氏劬劳,当毁齿时,入家塾授句读,慨然曰:“吾家徒四壁,衣食不周,谨守兔园册子,未知何日捧毛生檄得以赡养吾亲,其何以为人子?”遂废诗书,习贸易。

泾故以纸充土贡,而君所居古北冲人家,多树檀,岁取其皮,煮而舂之,淘之以水,涷之以灰,和之以药,俟其调剂停匀而以竹帘揭之成纸。君习其业而择材必精,考工必良,苦身齐作,不惜劳费,故其纸内坚而外柔,文理细腻,颜色洁白。凡邑中之同业者见之,皆惊叹以为弗如。而泾纸之以“六吉”为号者,遂驰声于南吴北蓟,争以重价购之用此。以起其家,比于素封,君乃欣然曰:“吾今可以养吾母矣。”晨羞夕膳,夏葛冬裘,务极精美,以曲得其欢心。母既没,丧葬如礼,谨述其青年苦节状,请诸有司达于上闻,得邀旌典。尝私念子之于亲,犹亲之于祖,吾既得养其亲,而不能体亲之心,以祀其祖,非为人孙子之道也。乃鸠集同族捐资立庙,以衍庆公为始祖,世系昭穆,以次相承。每岁春秋,族人咸萃以祀,以燕如一家人。君尝谓予曰:“古人一技擅长遂垂不朽,如蔡侯之鱼网,段氏之云蓝,至今传之,然亦虚名耳!吾幸得托业于纸,而平生所欲为者,略能如志,其侥幸不已,多乎?”

君生于雍正丁未十一月,卒于嘉庆己未二月,享年七十有四。配张孺人,有妇德。子二人,长行佳,国学生;次修龄。孙四人,长良济。曾孙四人。修龄、良济从余问业,皆能文有声。今将葬君于某乡某阡,来乞铭。忆乾隆庚子、辛丑间,余留京邸应礼部试,君适以泾纸至都,私语予曰:“每见世之昨暮儿多腾达以去,以子之能文而屡困公车,意者投贽温券,彼皆习于唐人捷径者耶。子诚恳降心为之,予必代掯千金。”时虽不用君言,而此意已耿耿勒诸腑肺矣,是不可以不铭。

铭曰:人生百行,厥孝为先。孝无不遂,乃眷在天。天牖其衷,改事贸迁。遐迩名播,十万腰缠。乃伸洁养,遵俎秩焉。乃英明德,庙貌巍然。岂惟庙貌,求我墓田。阅历寒暑,跋涉山川。铜陵卜吉,五马表阡。合葬先世,同冢别棺。令子式谷,青鸟一编。为君作宅,宅成孔安。左龙右虎,龟后鸟前。佳气葱郁,非云非烟。鬼祀及人,于万斯年。

这则墓志铭应是汪六吉1799 年去世后到赵良澍1808 年去世前的这段时间内所作,但按照乡里守孝三年的传统,家人必须在三年内将一切丧事处理完毕,毕尽孝道。故此墓志铭应是在1799 年汪六吉逝世后的三年内,亦即1799—1801 年所作。

这里要牵出一段赵良澍与汪六吉的交集往事。根据《太学生汪梅溪墓志铭》,乾隆庚子、辛丑间,赵良澍留京邸应礼部试,汪六吉适以泾纸至都。乾隆庚子、辛丑间为1780—1781年,汪、赵之间有一段乡人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汪六吉对乡贤赵青藜的第四子赵良澍有推重帮助之意,虽然赵良澍文人风骨十足,婉拒了汪六吉的美意,但对汪六吉之举还是心存感激的。基于对汪六吉做人做事的尊重,赵良澍在汪六吉逝世后,应汪六吉后人之请写了墓志铭。这则墓志铭应是后人研究汪六吉最重要的史料。依据这则史料,我们了解到:

1.关于汪六吉其人

根据墓志铭,汪六吉,姓名为汪谦,字六吉,别号梅溪;汪六吉生于清朝雍正丁未年(1727 年)十一月,卒于嘉庆己未年(1799 年)二月,享年74 岁(头尾虚龄)。

2.关于汪六吉创制汪六吉宣纸

汪六吉创制汪六吉宣纸的时间。1747—1755 年,汪六吉21—29 岁,他独立办厂,组织宣纸生产,并系统掌握了宣纸制作技艺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汪六吉宣纸的特色。有资料显示,汪六吉于乾隆十三年(1748 年)在汪家磡、李吉坑创办汪六吉宣纸厂。[1]1756—1799 年,汪六吉30—74 岁,为汪六吉宣纸发展时期。由于汪六吉宣纸质优,受顾客青睐,常被无良商家模仿以次充好。为维护自己的权益,汪六吉发明水印,在纸帘上制“汪六吉”纸号,使每张成品纸上均有“汪六吉”三字,以防假冒侵权。汪六吉宣纸的创制成功应该在清乾隆中前期。根据墓志铭上汪六吉适以泾纸至都可知,至少在汪六吉53 岁时就已经将宣纸行销到京城。笔者有充分理由相信,乾隆庚子、辛丑间虽然是汪、赵相见的日子,但肯定不是汪六吉第一次到京城。作为商家,作为汪六吉宣纸的发明人和掌门人,到京城应该是常有之事。汪六吉30 岁左右就一边组织生产,一边携纸赴京城和各大城市行销宣纸了。

汪六吉是宣纸制作技艺发展史上的重要传承人。墓志铭清楚地说明,古北冲在汪六吉造纸之前,就已经有人培植青檀,取青檀皮制作宣纸,这样才有汪六吉“习其业而择材必精,考工必良,苦身齐作,不惜劳费,故其纸内坚而外柔,文理细腻,颜色洁白”的成就。汪六吉是一个在宣纸制作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继者,是宣纸制作技艺发展史上的重要传承人。汪六吉并非宣纸的发明者,这可从道光《泾县续志》中收录的储在文的《罗纹纸赋》得到印证。储在文宦游泾县时,曾到泾县境内宣纸产地实地察看当时宣纸的生产情况,对宣纸品种之最佳者罗纹宣纸发出由衷赞叹,遂作《罗纹纸赋》,其中写道:“若夫泾素群推,种难悉指。山棱棱而秀簇,水汩汩而清驶。弥天谷树,阴连铜室之云。匣地杵声,响入宣曹之里。精选则层岩似瀑,汇征则孤村如市。度来白鹿,尺齐十一以同归;贡去黄龙,篚实万千而莫拟。”以上是描写宣纸生产状况,接下来,他进一步描述了宣纸的产地:“越枫坑而西去,咸夸小岭之轻明;渡马渎以东来,并说曹溪之工致。”[2]储在文在这篇赋中,对清康熙年间宣纸生产的繁荣状况、宣纸质地的无与伦比、文人用宣纸书画时的喜悦心情等作了详尽的描绘。通读全赋可知,储在文主要生活在康熙时代,他到泾县考察,其时泾县西乡小岭和东乡都制作宣纸,名纸有直接点题的罗纹宣纸,还有玉版宣纸、白鹿宣纸等。这自然排除了宣纸是汪六吉发明的、唐朝汪六吉发明了宣纸等误传。

二、重要文献之二:《西园家谱》

汪六吉这一支汪姓,从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起先后修著有《西园家谱》,蒙汪茂升主动出示家传稿本,经阅读得知,其家谱记载了从第1 世河西始祖到第92 世汪茂升本人的世系。以后部分由后人续添,详略不一,字迹殊异。汪氏宣阳都始祖汪衍庆(汪姓七十三世)生子(七十四世)三:汪龙、汪凤、汪豹,汪龙因居官迁广东碣石卫;汪凤居泾县蔡村东坑,称“东园”;汪豹居汪家磡一带,称“西园”。《西园家谱》由此而来。为使读者较为详细了解宣阳都汪氏繁衍情况,从而了解汪六吉宣纸的创制和传承情况,特将汪氏世系的直接相关部分点校出来,为确保资料的完整性,除个别地方添加若干字并加以说明外,一律保持原貌。

八五世,大谦公。字六吉,生雍正丁未年十一月初四日亥时,卒嘉庆己未年二月二十一日午时,娶张氏色娘,生乾隆丙午年五月初六日亥时,卒戊辰年八月十二日亥时,生二子:行佳、行修。

八六世,行佳公。字题士,太学生。生乾隆庚午年八月廿八日亥时,卒嘉庆丁丑年九月廿日戌时,娶左氏自娘,生辛未年八月十七日未时,生三子:良齐(庠生)、良须、良淑。左氏卒己酉年三月初六日子时;继娶卫氏寿娘,生丁丑年二月二十六日亥时。

行修公。葬上郎坑。字会云。生乾隆癸未年七月初二卯时,娶赵氏晕娘,生壬午年八月二十四日子时,卒丙寅年二月初七日未时;庶娶陈氏贵,生戊辰年十二月初一日亥时,庶生一子良涛;继娶朱氏。

八七世,良济公。行佳长子。生卒失考。氏生卒失考。生二子:天梓、天枢;生一女,名取采芹姑。

良须公。行佳次子。生卒失考,娶赵氏江娘,生一子天柱。继娶外来氏,生卒失考,生一子:台照;生一女:台珠姑。

良淑公。行佳三子。生卒失考。

良涛公。行修子。生卒失考。

八八世,天梓公。良济长子。生卒失考。娶卫氏昌娘。生失考,卒咸丰辛酉年四月十一日未时,过继一子:全德。

天枢公。良济次子。字畏三。生于嘉庆丁卯正月初三日戌时,卒于辛酉年二月十五日卯时,娶朱氏养娘,生于嘉庆乙丑年八月十四日辰时,卒于咸丰丁巳年八月二十巳时,生三子:全德、崇德、三德;一女眉姑;一女嫩姑。继娶氏高娘,生卒失考,生一子:令德;一女:送姑。

天柱公。生卒失考。娶卫氏秀娘,生二子:锡召、锡庆。

台照公。良须次子。生于道光庚寅年正月初五日辰时,娶郭氏乖娘,生卒失考,生有一子:锡金炉(原文如此)。

八九世,全德公。天梓公子。葬于前头山上。生卒失考。娶赵氏柯娘,生卒失考,生一子:福喜;过继一子:福伯。

崇德公。天枢公子。生卒失考。

三德公。天枢公三子。在汉口黑山泾邑义冢山。生于道光癸卯年六月二十五日卯时,卒于同治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寅时,娶赵氏讳才,生于道光壬寅年九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光绪庚子年二月三十日寅时,生三子:福伯(承全德为嗣)、福亮、福庸;一女:月姑。

令德公。枢公四子。生于道光甲辰年三月十一日戌时,卒于光绪癸未年六月十三日巳时,葬于七子泊上。过继一子:福庸。

锡召公。天柱长子。生卒失考,娶赵氏早娘,生一子。

锡爱公。天柱次子。生卒失考,娶赵氏跳娘。

金炉公。台照子。生卒失考。

九十世,福善公。全德子。生卒失考,不成。

福则公。锡召子。

福伯公。全德次子。生于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一日辰时,卒于光绪癸未年正月廿六日未时,葬于七子泊上。

福亮公。三德次子。葬于周家湾。生于同治丁卯年二月二十二日寅时,娶赵氏领珠,生于同治辛未年十月二十二日申时,福亮公卒于民国元年腊(月)初八亥时。赵氏领珠卒于民国癸未年五月十二日巳时。生乙子:金相,承继金品为嗣。

福庸。令德子生于同治己巳年十一月初三日巳时,娶王氏宜珠,生于光绪丁丑年四月十八日亥时。福庸公卒于民国己未年闰七月十九日戌时。王氏宜珠卒于民国甲戌年三月十六日未时。生三子:金铸、金堂、金品(继福亮为嗣)。

九一世。(此行“九一世”三字原谱无,作者加)

德金相,福亮子。生于光绪丁酉年十二月二十二辰时,卒于民国庚申年十一月初八未时。娶朱氏金钗,生于己亥年正月初四酉时,生女:冰香。

金铸。福庸公长子。生于光绪甲午年十月十七日丑时,娶章氏瑞娘,生于光绪丙申年九月初七日子时,卒于民国己巳年三月十一日子时,生一子:懋成;一女:莲芹。继娶张氏瓜子,生于宣统辛亥年四月十六日子时。

金堂。福庸公次子。生于宣统己酉年正月十八日巳时,娶郭氏桂英,生于民国丙辰年四月初四日亥时。生子:懋明、懋升;女:美珍、绣珍。

金品。福亮公子。生于民国戊午年十月二十五日未时,娶左氏英宝,生于民国辛酉年十二月初七日酉时。生子:懋钧、懋祥。

复兴。喜名。福伯公子。

九二世。(此行“九二世”三字原无,作者加)

懋成。金铸子。生于民国癸亥年十一月十六日辰时,娶周氏玉宝,生于民国乙丑年五月初九日卯时。

懋明。金堂子。生于名乙亥年十一月十八日申时。

懋升。金堂次子。生于民国庚辰年十月十九日子时。(懋升,即汪茂升谱名)

懋钧。金品长子。生于民国戊寅年十月初一日午时。

懋祥。金品次子。生于民国癸未年五月廿九日子时。[3]

根据《西园家谱》,我们又得知:

1.“汪吉宣纸”纸名来历

汪六吉后裔依据汪家祖传《西园家谱》撰文述及:“汪六吉是泾县古坝北山汪氏宗祠西园分支的第八十五世先祖。谱上载明:‘八五世大谦公字六吉。生雍正丁未年十一月初四日亥时,卒嘉庆己未年二月二十一日午时,……’”再根据家谱,汪谦的父亲为八十四世汪应鹉。汪应鹉兄弟六人,因汪谦的父亲早逝,希冀遗子汪谦继承六位父辈之业,故为汪谦取字“六吉”。[4]

2.汪六吉第三代后家业衰落

《西园家谱》汪氏八十五代到九十二代世系人员中,包括汪六吉四个孙子在内部分人员的生卒年失考,这证明了汪六吉第三代后家业一度衰落的境况。

2015 年12 月2 日,笔者在泾县汪茂升家中采访时,汪茂升告知:“汪六吉宣纸最兴盛时是汪六吉在世时。第二、三代还不错,继承了汪六吉宣纸,但总的来说,汪六吉既是汪六吉宣纸的创始者,在他生前又是最辉煌的,达到了汪六吉宣纸的顶峰,到第四代汪六吉宣纸便发生了变 故。”

三、重要文献之三:《汪六吉其人和“汪六吉”宣纸》

《汪六吉其人和“汪六吉”宣纸》一文由汪氏河西始祖(一世)、泾县宣阳都汪氏始祖汪衍庆(七十三世)、泾县汪六吉(八十五世)后人汪茂升(九十二世,谱名“懋升”)和汪英棠所作。1993 年10 月,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国际宣纸艺术节。汪茂升和汪英棠向大会学术研讨会提交了《汪六吉其人和“汪六吉”宣纸》一文打印稿,并进行了学术交流。1995 年,该文被收入由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印的《中国宣纸艺术国际研究讨论会论文选编》,2007 年又被编进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国宣纸》2007 年第1 期。该文分别就“关于汪六吉其人”“关于汪六吉宣纸”“汪六吉宣纸业简要历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由于该文出自汪六吉后人之手,且为1949 年后首篇专门论述汪六吉和汪六吉宣纸的文章,故有相当的学术参考价值。根据该文,我们了解到:

1.汪六吉特别注重宣纸原料的加工制作

为创出汪六吉宣纸的品牌,汪六吉“讲究原料的精细加工,被人称为原料大师。据父辈传说,汪六吉为创造出好的宣纸,总结前辈经验,博采众长,发扬传统工艺,讲究剔选精良原料。如青檀侧重于选用汀溪、宣阳都一带深山区来料;稻草则选用沙田壮秆稻草。又如汪六吉宣纸为防止青檀皮沾上泥沙杂质,而采用竹竿穿挂起来晾晒;对稻草重视将稻草节打碎,反复蒸煮和泡洗漂白;原料要经过一年至二年陈化,缓和处理,选用最佳科学配方搞好配料,在制作工艺上十分严格”。[5]可见,汪六吉造纸的特点,主要是在原料上下功夫,不仅选料严格,而且原料加工也有独到之处。根据产品的需要定原料,在晒滩上插牌,分别标明为某产品所用。同时坚持长期自然炼白,加工原料非经年不用。

汪六吉宣纸品种有玉版笺、煮硾笺、罗纹笺、六吉纸、六吉单宣、六吉双宣、特别宣(加厚)、夹贡、水月笺(矾纸)、虎皮笺(染色)等。其中六吉纸、六吉单宣、六吉双宣直接用六吉命名,其余各六吉牌纸,虽不以六吉命名,也只不过是因加工程度不同或工序略为不同而已。

2.汪六吉首次在宣纸上制作个人宣纸牌号水印

为创出汪六吉宣纸的品牌,汪六吉还在每张宣纸上加上水印,以防假冒。“汪六吉为了确保他所创优质名产宣纸的正宗地位,即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资产宣纸的牌号,并在捞纸帘上制有汪六吉水印,以防假冒。”[6]

3.汪六吉宣纸初期的族内传承

汪六吉宣纸从创制起的族内传承,约有百年时间,汪六吉宣纸的创制约在1748 年,停办于1843 年,办厂地点主要在汪家磡和李吉坑。后将厂房和牌号卖给汪墨林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19 世纪中叶,在汪六吉第三代裔孙掌管纸业时,因不善经营,家业不守,迫不得已将官坑纸棚转让给他人,汪六吉宣纸牌号随之被转租沿用。据查,后来的汪墨林、汪西仲经营的“汪同和”厂生产的“鸡球”“帆船”牌宣纸打的都是汪六吉的牌号,分别为老汪六吉墨记、老汪六吉西记。据汪六吉第六代孙女汪七叶(1993 年时80 岁)口述:汪墨林在经营“汪六吉”宣纸期间,每年仍交付汪六吉第六代孙汪金铸一定的商标租金。[7]

这是较早对汪六吉宣纸传承情况描述得最为详细的文字,因这是出自汪六吉后人之口,故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在我们的采访中,汪氏后人直言相告:汪六吉第三代(孙辈)经营宣纸不善的原因,是孙辈(包括孙子和孙媳)中有人“沾染了赌博的习气,输掉了家当,迫不得已,将汪六吉宣纸产业抵债抵了出去,只保留了‘汪六吉’宣纸的商标权,使得后人还有一口饭吃”。由此得知,汪六吉逝世后,汪六吉宣纸的传承先是在汪六吉族内直系传承,后转变成族外传承为主,族内传承为辅。

4.汪六吉宣纸的后期传承以族外传承为主,族内传承为辅

在汪六吉去世后的清代、民国期间,汪六吉宣纸长期被另一汪姓户继承。汪墨林、汪西仲父子是泾县距离汪家磡、李吉坑不远的潘村汪家人,两汪同祖不同宗。长期以来,由于汪六吉和汪墨林都姓汪,被误解为两汪一门,汪墨林是汪六吉的后代,实则非也。

汪六吉纸业在转租期间,汪六吉的裔孙多数仍以宣纸为生计,或献技于纸厂,或经营“汪六吉”宣纸栈于都市。如1862 年至1872年,汪六吉第四代孙汪三德在汉口经营宣纸栈;1879 年至1883 年,汪六吉第五代孙汪福伯在上海经营汪六吉宣纸栈;继后汪福亮、汪福庸和第六代孙汪金相曾在宣纸厂任职。现在后裔仍在从事宣纸业,以求继承宣纸世家大业。[8]

汪六吉纸业转让给他人,纸厂也移往他处,汪六吉宣纸牌号随之被转租沿用。亦即汪六吉宣纸在汪六吉第三代便不再继续设厂,但仍保留了宣纸牌号,使得承租厂家得以继续租用“汪六吉”宣纸牌号,并一直保留到民国期间。

结语

汪六吉宣纸是宣纸中的一个著名品牌,由汪六吉于清代乾隆年间创制,并组织经营50 余年。作为汪六吉宣纸的发明人,汪六吉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他在吸取前人宣纸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料选取,更加注重每一道制作工序,制作出深受书画家欢迎的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的宣纸,在宣纸艺林中独树一帜。此外,汪六吉还发明了宣纸水印技术,这为宣纸防伪,确保正宗宣纸地位,为商家利益立起一道屏障,同时为后来宣纸品种的花样繁多,为体现宣纸作为满足书画家与装裱家所需纸品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智慧和启示。

汪六吉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继承父业,进一步发展了汪六吉宣纸事业,弘扬了汪六吉的创新精神,确保汪六吉宣纸的质量始终处于稳定和上升态势,从而受到当时书画家们普遍的好评。到汪六吉孙辈的前期,汪六吉宣纸业发展处于稳定发展期,但到后期,由于孙辈中发生变故,汪六吉宣纸形成颓势,终于在1843 年歇业。44 年汪六吉宣纸的族内传承期中,约有30 年时间为上升期,约有14 年时间为维持、下降期。汪六吉及其直系子孙独立经营汪六吉宣纸前后近百年时间。

1843 年汪六吉宣纸厂停办后,汪六吉宣纸遭受重创。直到19 世纪80 年代,在经历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后,泾县宣纸生产纷纷恢复的情况下,汪墨林等人也开始租用汪六吉厂房和宣纸牌号恢复宣纸生产,后为发展宣纸生产需要,购买了汪六吉原宣纸厂房和汪六吉宣纸商标使用权。汪墨林后人和族人同时还在官坑办起既继承汪六吉宣纸牌号,又体现自身特色的汪同和宣纸,并自创“金鸡牌”和“帆船牌”宣纸。同一时期,汪六吉后人也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设立纸栈,主要销售汪六吉宣纸;也有的直接到汪墨林及其后人的厂内从事纸业工作。这样就形成一个汪六吉宣纸的族外传承为主、族内传承为辅的传承过程。从清末到民国期间,汪六吉宣纸与整个泾县宣纸业一样,经历了一个起伏发展的过程,在1930 年代前期达到新的顶点。全面抗战爆发后,汪六吉宣纸生产逐渐低迷并最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歇业。直到1985 年,汪六吉宣纸才又获得新生。

致谢:本文从调研到写作,得到汪茂升、钱邦发、汪松柏、高锡山、汪茂昌、张有根等先生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泾县墓志铭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墓志铭
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浅析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墓志铭漫话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墓志铭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