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比较

2021-11-25赖玉斌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卡培他滨替吉奥奥沙利铂

赖玉斌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了解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两者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选本院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入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各项标准条件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停用1周,每3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可见,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治疗后见效率与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见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培他滨组中病情进展患者5例,病情稳定患者8例,部分缓解患者27例,完全緩解2例,见效率69.05%;替吉奥组中病情进展患者3例,病情稳定患者9例,部分缓解患者27例,完全缓解患者3例,见效率71.43%(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肝功能异常情况两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治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同时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出现的消化系统反应情况多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在消化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42.82%,替吉奥组26.19%(P<0.05);在血液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7.14%,替吉奥组21.43%(P<0.05);在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28.57%,替吉奥组30.95%(P>0.05);在肝功能异常情况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47.62%,替吉奥组45.24%(P>0.05)。结论: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对于结肠直肠癌患者来说疗效情况相似,但使用卡培他滨时需要注意各种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替吉奥时要注意一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替吉奥;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结肠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特异性不强,如腹胀、腹泻、便秘等,导致患者常常不能及时发现。所以一般发现异常就医看诊时已多为晚期,对于Ⅲ-Ⅳ期的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本次调研中就几类治疗结肠直肠癌的药物进行分析了解,希望通过观察对比以了解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两者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过程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选本院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入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范围52岁至71岁,平均年龄(60.85±3.23)岁,TNM分期Ⅲ-Ⅳ期,其中直肠癌40例,结肠癌44例;腺癌71例(高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35例),粘液腺癌13例;淋巴结转移12例,肺转移8例,肝转移13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本次调研,过程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

纳入标准:检查结果符合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标准,预期存活>3个月,能够配合诊治护理工作,能够耐受相关治疗和药物应用。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凝血、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先天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

将符合各项标准条件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已分析确认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奥沙利铂130mg/m(ivgtt d1),控制滴注时间2h左右,同时早晚餐后口服卡培他滨片剂1g//m(bid d1-14),连续治疗2周后停用1周,每3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奥沙利铂130mg/m(ivgtt d1),控制滴注时间2h左右,同时早晚饭后口服替吉奥胶囊(bid d1-14),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原则为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基准量,一般<1.25m2使用剂量40mg/次,1.25-1.5m使用剂量50mg/次,>1.5m2使用剂量60mg/次,连续治疗2周后停用1周,每3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情况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为PD(病情进展)、SD(病情稳定)、PR(部分缓解)和CR(完全缓解),病情进展判定标准为病灶瘤体直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见新病灶,病情稳定判定标准为病灶瘤体直径之和未见明显缩小或增大,部分缓解判定标准为病灶瘤体直径之和缩小超过30%,且持续缩小时间超过4周,完全缓解判定标准为肿瘤标志物复常,靶病灶消失并且未见新病灶,见效率纳入项目包括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两项;不良反应纳入观察项目包括消化系统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嗜睡、疼痛阈值降低、失眠等)和肝功能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使用()体现数据,X进行验证,p表现数据差异有效性,P<0.05时表示该项目数据差异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可见,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治疗后见效率与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见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培他滨组中病情进展患者5例,病情稳定患者8例,部分缓解患者27例,完全缓解2例,见效率69.05%;替吉奥组中病情进展患者3例,病情稳定患者9例,部分缓解患者27例,完全缓解患者3例,见效率71.43%(P>0.05)。

2.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肝功能异常情况两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治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同时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后出现的消化系统反应情况多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在消化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42.82%,替吉奥组26.19%(P<0.05);在血液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7.14%,替吉奥组21.43%(P<0.05);在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28.57%,替吉奥组30.95%(P>0.05);在肝功能异常情况中,卡培他滨组发生率47.62%,替吉奧组45.24%(P>0.05),见表1。

3.讨论

在调研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一组使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另一组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最终可见,从疗效上来看替吉奥组治疗后见效率与卡培他滨组治疗后见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皆有较为不错的疗效显示,卡培他滨组见效率69.05%,替吉奥组见效率71.43%。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肝功能异常情况两项差异性不大但皆有出现,另外替吉奥组治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卡培他滨组,同时卡培他滨组治疗后出现的消化系统反应情况多于替吉奥组,可见两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不良反应重点项目。

综上所述,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与使用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进行联合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对于结肠直肠癌患者来说疗效情况相似,但使用卡培他滨时需要注意各种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替吉奥时要注意一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佳琦,董彩霞,袁瑛.2018年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9,34(01):1-6.

[2]吴共国,林俊.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伴肝转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01):48-51.

[3].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09):5-54.

猜你喜欢

卡培他滨替吉奥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探究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疗效评价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改良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