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方法新探

2021-11-25张蕴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意义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理论深刻,充分挖掘其内容和价值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理论基础。因此,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手,概述了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的原因、具体做法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时代背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1从国际方面来说,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加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迅猛发展,巨大的物质财富涌入世界各国;与此同时,经济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人与自然的失衡造成了资源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地污染等全球性生态危机。在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车轮下,无论哪个国家在面对环境问题上都无法全身而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必然的,他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2

从国内方面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印步步深入,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而由牺牲环境和能源而维持经济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环境问题与日俱增,水污染、空气污染、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频发。十九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社会大众对于美丽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样的国内社会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现与形成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二)理论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3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我们人民生活、民族未来的重要举措;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保护环境这一问题上,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5

二、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的原因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方法能够增进全民族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群众基础。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更是影响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需要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开展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普及教育,对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有重大理论意义。

三、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的具体做法

以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为主线,结合受众人群具体情况,利用如条幅、宣传栏、画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充分调动公众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全民环保行动奠定基础。

(一)参与对象

1、天津市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师;

2、天津市社区居民;

3、天津市企业、事业单位

(二)具体做法

1. 中小学、高等院校校内宣传

1.1 分别在学校公告栏张贴海报,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初步的介绍和宣传;

1.2 分别在学校礼堂举办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专题讲座并借助学校广播宣传和介绍;

1.3 在宣传活动的同时,现场招募志愿者;

1.4 与教育部门开展环保主题征文、摄影作品、绘画、手抄报等艺术活动,增强广大学生对生态思想的理解,评选“环保小卫士”、“綠色学校”等。

2. 社区宣传

2.1 在社区公告栏张贴海报、宣传标语、横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宣传;

2.2 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于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关于习近平生态思想主题的宣讲,并通过书法、相声、快板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感悟;

2.3积极培养中老年志愿者,以在闲暇时间帮助更多人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天津市企业、事业单位宣传

3.1 在企、事业单位宣传部的安排下,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专题讲座、思想汇报等形式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2 重点单位,如天津市委宣传部要对城市宣传规划作出部署,在天津市内六区通过宣传标语、城市规划、高校项目等形式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思想;

3.3 召开“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周动员大会,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并发表动员讲话。

4. 其他

4.1 利用媒体开展宣传。充分利用车载广播、网络、自媒体等媒体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专栏或主题宣传日,介绍习近平生态思想、十八大以来我市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环保规划,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2 开展绿色消费生活宣传活动。利用宣传单、展板等形式围绕绿色出行、日常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绿色主题进行宣传;

4.3 举办环保进商场活动。选择辖区大型商场、超市,充分利用店内广播、橱窗、电子屏幕等宣传设施,向广大顾客宣传习近平生态思想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让绿色环保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三)经费预算

天津市内六区小学约有148所,中学约有97所,高中约有43所,天津普通高校约有57所,计算时学校数量按350所,其中平均每个学校3张海报、2个横幅、3张宣传标语,5000张宣传单;天津市内六区社区约有470个,平均每个社区3张海报,宣传标语3张,横幅2个,2000张宣传单。展板共1000个。(计算时取较大整数)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参与的志愿者要听从总指挥及各小组组长的安排,发生特殊情况要上报在场的负责人;未经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宣传小组;

2、尽量维持宣传场地卫生整洁,如发放宣传单时提醒公众不要随手乱扔,爱护环境;

3、所有参与宣传的人员要做好降温、防暑、防晒等工作,注意安全防范;每小组配备一名医务人员,以防突发情况。

四、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先导,以洞察时代发展的锐利目光和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转变。6

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歷史成就,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强烈越来越普遍和强烈。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生态问题在我国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出现高度频发的趋势,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幸福感,更是关系到党是否能够实现对人们的庄严承诺、践行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融合更加密切,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成为各国执政党必须要面对和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发动全社会成员共同保护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吕湘湘.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及当代教育启示[J].改革与开放,2020,{4}(12):50-53.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陶廷昌,王浩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四重理论架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8):4-8.

[4]李芗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21,{4}(03):11-16.

[5]张伟.浅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党史博采(下),2021,{4}(06):14-15.

本文系2020年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方法新探》的最终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蕴泽(1996- ),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生态哲学与文献翻译。

注释:

吕湘湘.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及当代教育启示[J].改革与开放,2020,{4}(12):50-53.

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陶廷昌,王浩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四重理论架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8):4-8.

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28页。

5 李芗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21,{4}(03):11-16.

6 张伟.浅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党史博采(下),2021,{4}(06):14-15.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