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2021-11-25刘淑琴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合

刘淑琴

摘要:本文通过对什么是课程思政、怎样挖掘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三个问题的分析,阐述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通过“三全育人”,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课程思政古已有之,韩愈的《师说》中开篇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教育之道是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过程的综合,传道,即传授万物发展的规律、教育道德观念,也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那么就容易误入歧途,無法成就之后的国家栋梁之才;授业、解惑即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习中的困顿、迷惑。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建设起步晚,专业技术水平低,经济建设急需大批的专业人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不足,学生在学习中重技能轻品德修养。最近几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思政工作会,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以及2019年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三次讲话,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育人”元素,只要是对学生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的都应当是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由此可见,,先育人再育才,是古今的共识,课程思政就是将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是教师对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师道古训的传承,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二、怎样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呢?我认为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挖什么,第二是怎么挖。挖什么是认识问题,怎么挖是具体操作问题。个人认为挖什么就是挖课程中隐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元素每个专业课都有,但很多老师在讲课时过于注重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而对理论知识如何被发现很少提及,这就使得学生对以前的理论研发者和技师发明者缺少了解,他们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废寝忘食、大公无私等等学生都知之甚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就是要提炼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个问题,怎么挖思政元素。个人认为可以把思政育人元素分为共性元素和特性元素两类,共性育人元素是跟本学校、本专业、本课程没有必然联系而对国家、民族、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因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时,我对北大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深深感动,他们相遇时互行鞠躬礼,以示对彼此的尊重。因此我当时剪辑了几个场景,上课时给学生讲解尊师重礼的重要性,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由来等等。并提倡在之后上课前学生起立行鞠躬礼,老师还礼。我认为上课前学生起立行鞠躬礼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提醒学生上课了,要做好认真听讲的准备;二是表示对老师传授知识的尊重。个性育人元素主要是指与本校的历史发展、专业特色以及具体的课程背景相关的因素,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师生的奋斗精神、优秀校友的创新创业精神等;从学科专业来看,包括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因素、也有专业理论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课程背景知识方面也涉及很多的思政元素,如有些老师为了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废寝忘食,在各种资料中斟酌出符合学情的专业知识。这些都可以融入到课程中去,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都很多,但是需要我们下功夫、用心去搜集整理并恰当的运用。

三、如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我们如何将提炼出的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呢?现在各大高校都在践行课程思政,但是效果不一。陈沁、谢海波、黄彩娟等在《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一文中将课程思政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他们最初级的课程思政是通过挤压专业课程时间、直接增加思政课程内容,即典型的课程+思政,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刻意“塞进”思政元素,硬性“灌输”思政内容,因此无法实现知识和思想的融合;中级的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思政混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如同盐溶于水,而不是汤、盐分开,一口汤配一口盐;高级的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的思政内容有机融合,也就是把提炼出的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那么,如何才能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呢?这是社会对当下教师、学校提出的严峻考验。需要学校重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选好素材,教学团队在课前通过集体备课,整合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采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具有较强“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 的专业教师队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人事部门首先需要在人才引进、职称职务晋升、教学评价、评先评优等方面加强 对入职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责任,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其次则需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专题培训、讲座、比赛等活动,激励教师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交流与研讨,发挥其在课程思政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其育德能力。

2.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重视教学团队的力量。课程思政的最终落脚点在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吃透教材,选择恰当的素材,把价值观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具体可总结为三个字:敏、思、勤。敏即敏锐性,指对时下新出的相关政策、国际事件、新闻热点等保持敏锐性;思即针对性,因材施教,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思考如何将外界的热点事件与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联系,使得教学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理解教学目标;勤即及时的将新的素材补充道课堂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前一本教案用十年的做法已经不能胜任当下的教育环境。现在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取集体备课,课前大家有针对性的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引入时事热点,讨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等,课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为了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可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针对性的调查,获取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课程思政的存在方式和实现路径是融入而不是“灌输”,课程思政是需要教师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结语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把传统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调整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获取 “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纳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融于一体。课程思政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是教师个人魅力、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在知识的链接、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意志和能力,是在知识的熏陶、文化的浸润、思想的升华中塑造着学生的“三观”,引领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陈沁、谢海波、黄彩娟.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15-117

[2]赵占恒,王爱芳.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思政资源整合路径探讨[J].经济师.2021(1):201-202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