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慢就业”的思考

2021-11-25张明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慢就业大学生对策

摘要:本文以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学生“慢就业”原因,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辨证看待“慢”的角度,探索改变临床医学“慢就业”现象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慢就业;对策

一、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 临床医学毕业生人数增加

近年来,临床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另外,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需要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大量接收应届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对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2、临床医学毕业生择业标准与社会现实脱节

相比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这导致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对就业没有紧迫感。与此同时,很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存在偏差,其择业标准与社会现实脱节,多数毕业生就业意向为大城市、三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然而,城市一级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他们的需求已经从量转为质,更希望招聘一些有资深工作经验的专家型人才,这也就造成了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有业不就”的并存现象。

3临床医学专业供需结构矛盾

当前,每年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日趋增多,但医疗机构的需求并未对应增长;同时随着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各级医疗单位也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吸纳能力有所下降,加上社会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和医疗卫生单位出于发展规模的需要,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移。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符合他们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慢就业”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学生自身消极就业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毕业生“慢就业”的主要原因。

1、自身就业消极心理的影响

身处毕业年级,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盲目从众、逃避、攀比的不良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部分学生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意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忽略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强调“大城市、大医院”,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形成了“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人没有工作做”的结构性失业状态。有些医学生把考研当作就业的唯一途径,不安心、专心实习,甚至放弃实习,在考研失利后,不甘心,选择继续“二战”;部分学生一心只想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不愿意去医院工作,这些行为都导致其失去就业机会。

2、外部原因环境影响

学生的职业观、就业观呈现的偏差,除了个人原因,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社会、高校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方面。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来自家庭的就业压力减少,很多家长也支持、包容学生不理性的、不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这致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逃避,尤其在就业市场上,学生就业不主动、不积极,“等、靠、要”思想严重。

其次,社会方面。伴随网络的发展,当前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们,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剧了他们在毕业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加之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用人制度、待遇发、发展等模式,还未完全转变,这也是毕业生们担心自身发展,不去基层就业。

最后,高校方面 。当前学生的职业观与就业观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也是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实际需要。而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固守传统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对临床医学毕业生“慢就业”对策

1.临床医学专业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对此学生们首先的就是扎实基础学识,在校期间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将专业知识学精、学深;在见习、实习阶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技能,早临床、早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其次,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而言,无论你今后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基层第一线,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你的能量的发挥程度。因此,要特別重视实习,在临床实习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最后,锻炼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生在求职中,频频碰壁,首要的原因就是自身的观念不对,对此就是适应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的面对挑战、融入社会。对此,在校期间一要大胆参与,抓住机遇,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实践活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获得成长。

2.辨证看待“慢”,三位一体促就业

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要辨证的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积极、合理的‘慢’,社会应当给予充分理解和包容,但被动、懒惰的‘慢’,必须引起警觉和反思。”如果学生是充分评估形势之后作出“慢就业”决定,如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选择支教、创业等方式,规划人生方向;或者想先去用人单位体验一段时间,学一点真本领,再决定是否留下来。对于这部分毕业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和包容,但毕业生“慢就业”的决定是盲目的、草率的,选择各种理由来逃避竞争,那么就要引起重视,这时,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相互联动来帮助毕业生就业。一是要强化学校育人教育,通过课程、管理、服务等载体,强化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观就业环境、就业形势,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要强化家庭引导,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就业理念,积极就业,在社会的课堂中成长;三是要政府部门要营造就业氛围,出台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在全社会营造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的价值共识,扭转用人单位“唯学历”“唯帽子”的导向,积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马京帅.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J〕. 青年与社会,2020

[2]花培培.医学类高校大学生 “慢就业”现象研究-以河南省内医学类高校为例〔J〕.中国就业,2019

作者简介:

张明珍(1988-),女,汉族,云南镇雄县,助教,研究生学历,西安医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慢就业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