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及应对

2021-11-25李亚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疫情

李亚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权威机构统计,近几年来,全球约六千万人死亡,其中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总死亡人数的65%,而我国慢性病死亡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大量研究表明,过度吸烟饮酒、不均衡的膳食习惯以及缺乏锻炼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诱发慢性病的高危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如今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严峻,多项资料表明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免疫力低,易感染COVID-19,合并慢性基础病后易转变为重症;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多数需要系统的诊疗、随访、照护对COVID-19疫情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掌握当下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现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控思路,推进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病情控制率,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当下,我国城乡老年人养老方式包括居家养老、社会公共机构或场所养老以及二者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后者人群居住密度大,易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更大的威胁。关注老年人群对COVID-19的易感性,并预防老年人群特别是合并慢性疾病者在COVID-19流行期间暴露或感染风险,对于保护老年人群生命安全,降低COVID-19带来的的社会危害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1]。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的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升高。《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5%以上,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四千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顺位居前4位的依次是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及各个国家都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慢性病对全球健康的不良影响[2]。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多部门合作等各方面积极增强慢性病防控。

现阶段,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措施主要依赖社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相关的公共卫生政策,以健康教育为普遍措施,积极运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广泛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促使大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健康指导与防治结合的理念创新,在多部门参与形成干预组织体系下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控网络,发挥社会各部分的职能作用,最终建立健全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

2.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及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之后,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发病人群分布特点显示易感人群多为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病死率明显增加。由于老年人群易感及并易转变为重症,且老年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较少,获取健康知识不及时,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被动的防护。疫情应急状态与常态化防控期间,为降低感染风险,慢性病门诊大幅缩减,慢病长处方的应用大幅增加,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疲于应对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被迫暂停,咨询、义诊、宣传活动减少,慢性病患者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严重受影响[6]。另外,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受限,生活作息和日常锻炼有所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面临着基础病管理及COVID-19防护双重压力。

如何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从政府及社会角度出发,应重视这一问题。一是尽快制定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指南,指导养老机构科学合理的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照护及健康教育;指导居家患者做好监测、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卫生,尽量不出门、不聚集,避免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二是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社区服务能力:(1)有条件的社区,统一发放家庭便携式血压计和血糖检测仪等基础性的检测设备,让慢性病患者实现居家自我检测,培训其掌握科学的居家监测方案,缓解医疗压力,也能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2)在实现自我居家检测的基础上,保持规律的药物治疗,病情较轻或者症状较稳定的维持原治疗方案,出现危急情况的及时通过绿色通道送至专科医院救治。(3)督促无接种禁忌的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患者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4)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健康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将“互联网+智慧医疗”引入到社区、家庭,建设智慧型健康社区,灵敏监测慢性病患者健康指标。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推广自助检测、自我管理,探索精准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和健身项目,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三是建立综合医院、基層公共卫生服务单位、患者三位一体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模式,实现互联网平台的线上问诊,开通网络医院、网上药店,满足慢性病患者就医需求。四是对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或老年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优势,及时发现并收集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制定干预措施,开展有特色的中医等适宜技术,为慢性病患者及家庭解决实际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3.总结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促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这给全社会养老和医疗带来新的挑战,此种变化趋势深刻影响着我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国家大数据平台的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的不断推进,促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体系逐渐成熟,整体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与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医疗相互结合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如何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的关键防护,降低感染风险,落实慢性病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强化全程规范管理,对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卫东,胡以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4):373-375.

[2]陈文俊,郭娥.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风险与防护[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7):831-834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