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小儿咳嗽病理分析

2021-11-25石瑞珍段秉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石瑞珍 段秉兰

摘要:目的:观察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1月—2020年10月于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例小儿咳嗽患者,予以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药后依患者临床症状和状况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有效率为 93.0%。结论: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

关键词: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小儿咳嗽;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小儿咳嗽属于常见病症,尤其在秋冬季节。无论是天气变化导致的外感,或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所致的食积内伤,都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多以孩子们的外感咳嗽常见。其中,外感咳嗽多数在气温骤变和季节更替时,由于孩子们个人体质的差异,大致分为风热、风寒、暑热、秋燥咳嗽等病理现象。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基于小儿咳嗽症状和年龄、身体等特征的个人差异,进行对症治疗。

1.小儿风热咳嗽的病理分析及其辨证治疗

1.1临床反应

主证:多发于春秋两季,咳嗽以白天为甚,无痰或黄稠痰,口干唇红,舌苔暗红或呈现淡黄色,指头纹络浮紫。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风寒入里化热的症状也可表现为,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舌苔白。

1.2病理分析

大多数风热咳嗽属于温燥外袭,肺津受灼症候。其因我国北方地区春秋之季早晚气温变化影响较大,小儿或被大风(尤其北方地区)吹拂,非常容易感冒,邪气通过皮肤和呼吸道侵入,或者由于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使温燥之气集聚于体内,伤于肺卫,营气不得宣通,故出现发烧、咳嗽等主要症状。根据外感风寒湿热的程度,其发热咳嗽的病理反应轻浅不一,小儿由于肺气虚弱,抵御风寒外邪的抗感冒机能不强,宣发的卫气温润供养不足,故燥热郁结于肺,进而导致身体发热,咽干咽痒,咳嗽不止。由于燥气伤肺,灼热消耗体内津液,肺气不宣,失却肃降功能,难以维持水液正常代谢,故表现为口渴、咽干、干咳,痰少而粘症候。这样的病症虽起于风热表证,但因温燥为根为患,灼伤肺津,营气受损,卫气不足。依据对症治疗的原则,应当采取内外兼顾共同施治的方法,外治以清热宣燥为主,对内辅以润肺止咳之方剂。

1.3辨证治疗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散热,宣肺止咳。该方中的桑叶为主为君,是解表疏风清热良药,味甘、苦、寒,入肺经;杏仁入肺、大肠经,是止咳平喘首选药材,苦杏仁长于治疗实证咳喘,甜杏仁长于滋养,用于治疗虚咳。桑叶和杏仁共同组成宣降肺气的主要药材,称为君药;豆豉作为最佳配伍中药,能够更好地配合桑叶、杏仁治疗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尤其感冒咳嗽伴有腹痛吐泻者,应根据症状加大剂量或多用。豆豉性平,味咸。归肺、胃经。有疏风、解表、清热、除湿、宣肺气等功效,可以宣透胸中一切郁热;栀子皮轻,清除上焦肺热之火。豆豉与栀子同为方中的重点臣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解表、宣郁,清热作用。另外,沙参是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滋阴良药,清肺热而益肺气;象贝(浙贝母、大贝母)具有止咳、宁喘、祛痰、润肺之功效;配伍梨皮、兼可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比较好的佐使药。对于春秋季的外感风寒症状,亦由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采用该方剂的加味法进行对症治疗。

处方:桑叶5克、杏仁8.5克、沙参9克、浙贝母5克、香豉6克、栀皮5克、梨皮6克。

加减法:段秉兰(注:段秉兰中医主任医师,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市级第二批名老蒙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鄂尔多斯市名中医、鄂尔多斯市中青年技术骨干)中医主任医师在指导过程中特别强调,对于咽部红肿程度较重者,加味牛蒡子5克辛凉解表、蒲公英、地丁各5克清热解毒;如果小儿鼻塞,可加葱白3根水煎;若伴有发热,方中薄荷后下,另加蝉蜕、钩藤各3克;如果孩子咳嗽严重,而且呕吐,可加枇杷叶5克,淡竹茹3克;有的小儿由于热盛,咳嗽连声兼有痰鸣,可加麻黄3克,生石膏18克;对于部分咳嗽且大便干结的小儿,需要酌情加味大黄1.5-3克,但要注意便通立即停用;宝宝舌苔黄腻夹湿,加藿香、佩兰各3克。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亲属的过分疼爱,往往在平日的饮食中有意增加营养成分,尤其多以高蛋白和助长身体或提高智力的补品混合食用,再加上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油炸、烘烤、生冷等食物,导致大部分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好,但体内多热、多痰。在這种状况下,如果遇到天气骤然变化,即使发生外感风寒侵袭,也会最终导致“化热”的症候。因此,临床上又多以风热咳嗽的情况居多,所以治疗时常常采取桑杏汤加味,以清肺火并酌情考虑祛痰除湿之对策。

2.桑杏汤加味治疗的实践应用

2.1治疗对象

60例小儿患者中,男孩30例,女孩30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4岁;病程最长六个月,最短一周。所有病例的主要共同特点是,头痛、发热、咳嗽、咽痒、痰少不易咯出。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x线摄片检查示肺纹理增粗外,余未见异常。患者都有西医治疗咳嗽的病史,因感觉效果不佳而到中医院进行治疗。

2.2治疗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药用桑叶5克,杏仁8.5克,沙参9克,栀子5克,梨皮6克,豆豉6克,浙贝母5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150ml,每次50ml(根据患儿年龄段和病症具体区别应用),每日分3次服用。对于病程较短而表症为鼻干、打喷嚏、咽干口渴身体燥热的患儿,可以加味荆芥、石斛、知母等清热生津药,以轻宣肺热,润肺生津;对于那些病程较长,而且几无表症者,有的出现干咳少痰,身热,舌红少苔的情况,可以加味桑白皮、玄参、天冬、麦冬、石膏,以清除燥热,滋阴养气;有个别痉者通过加味麻黄辛温解表,以解卫气闭固之恶,取其宣肺止咳之功。

2.3治疗效果

经过对60例患儿的对症治疗,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桑杏汤加味对症治疗小儿咳嗽的整体效果明显。其中较典型的一个女孩王某,7岁,2019年9月来本院就诊。诉5天前因淋雨感冒,后咳嗽不止,身体发热、感觉有痰又咯不出,咽干咽痒而且伴有微痛,家长在药店咨询后,购买了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等消炎药,配合服用抗病毒冲剂、感冒清、桑菊片等药。但是,服用一周后,虽感冒症状有所缓解,但咳嗽症状仍然如初,咽痒更甚,不停地咳嗽。经过临床诊断,发现该患者除咳嗽、咽痒外,还有痰黏难咯,口干不欲多饮,大便干燥,咽部微充血,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舌质略红,苔薄少,脉弦细的症状。细问病史后,分析该患者适逢北方秋季早晚气候变化大,加之淋雨,孩子的抵抗力较弱,感冒后化热而致燥热侵犯咽喉,损伤肺气,肺燥失去滋养,所以出现上述症状。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桑杏汤加味法对症治疗。处方:桑叶、杏仁、栀子、浙贝母、麦门冬、防风、薄荷、牛蒡子、桔梗、木蝴蝶、射干、僵蚕各5克,梨皮、板蓝根、金银花各8克,蝉蜕6克,甘草5克。嘱咐孩子服药期间不吃生冷刺激食物,尽可能少说话,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导致慢性咽炎。服上方3剂后,患儿症状缓解,嘱继续服用3剂,咳嗽已经停止,咽痒咽干的症状渐渐消失,经检查发现咽部已不充血,各种原发病症明显好转。

结语: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能遇到久治不愈的咳嗽患儿,有的时间长达十几个月甚至数年,经过了解病史及其治疗途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未能对症治疗;其二是没有较好地开拓传统中医配方的创新探索途径。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临床上一定要针对实际致病因素,有的放矢,对症治疗,而且要根据患儿的实际身体状况,恰当地进行辅助药物的加味,实时地进行剂量的调节。切记不分寒热燥湿,一味地使用清热解毒之药。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引起咳嗽的病理因素,综合考虑并有效控制加重咳嗽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对咳嗽实施标本同治,彻底根除。

参考文献:

[1]吴瑭.《温病条辨》.[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10月

[2]张秉成.《成方便读》.[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03月

[3]钟振环,苏小霞.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5(24)

[4]张秋晨.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醫学专业).2011(06)

[5]王丽梅,李祥.浅述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J].陕西中医.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