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2021-11-25李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李慧

摘 要:历史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了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灌输型”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有效措施,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2

在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下,各学科教师都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采用合理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互助学习,从而完成课程目标。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获得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历史教育形式简单

中学历史教育中,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与历史课程的社会教育功能相結合,课程没有吸引力,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换句话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对积极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不感兴趣。

2.教师仍然是教育的领导者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部分教师负责安排整体时间,控制课程进度。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还是有“填鸭式”的模式,侧重于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的知识点和考点。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作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以纯记忆的方式学习所有的历史事件,缺乏独立探究和思考下的理解。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小组合作,帮助学生解读史料

史料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阐释史实的关键内容,有利于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历史批判思维。尽管初中历史学习相较于高中历史而言较为简单,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尽管可以通过史料实证来帮助学生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但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需要长期培养,基于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则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讨论氛围中依靠史料来提取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历史观点与资料,通过史料解读来促使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选出小组组长,之后教师提出观点:“关于辛亥革命,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成功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从失败的角度来说,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的历史命运得到改变”,让学生结合以上两种观点说一说自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其次,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沈从文先生所写的《辛亥革命的一课》两则史料,之后让学生结合出示的史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史料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来说一说辛亥革命到底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还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并得出无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当时的中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革命。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辛亥革命再次以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进行史料的搜集,并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与讨论。以小组合作开展史料解读,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进行解读,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形成,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2.构建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应当采用新的思维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可以采用科技性教学辅助方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关氛围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合作性学习。

例如,在进行《五四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当时的标语等进行还原,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在看完影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3.依托教学目标,选择历史地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不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历史地图的数量甚多,特点是简易生动,内容丰富,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地图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4.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应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实际,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带着问题去讨论、去研究。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合作学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过程当中。待学生通读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并焚毁圆明园?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丧失了哪些领土与主权?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深个人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深入各小组当中,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及时查明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组的讨论与交流中,学生基本上可以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如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国家并不满足当前所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入中国市场,并扩大侵略权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国家对中国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我国文化历史以及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让学生结合史实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深化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5.设定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为进一步深化与加强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效果,历史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法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历史课本上的插图资源以及多媒体设备资源,加深学生对当前“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认知程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播放与五四爱国运动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个人对于“五四运动”历史背景以及意义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教学氛围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视频资料以及历史课本内容、插图资源等,讨论“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以及历史意义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在这些参与“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身上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精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升华个人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此,历史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为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振彬《设问在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运用探究实践》,《中国农村教育》2020年第12期。

[2] 黄志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研论丛》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