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2021-11-25王雪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养博士后创作

苏金成,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云南大学与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东方智库专家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成员、农工党上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新加坡国际水墨协会海外评审委员、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公共艺术设计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代艺术大师都是文化学养深厚之人。自宋元文人画成熟并自成体系以来,文化学养更是从事书画创作之人最为重视的积累。近现代以来,新的美术学院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书画家,他们逐渐成为当代画坛创作的主流力量,苏金成博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从学习的经历来看,苏金成让我尤为羡慕。他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父学习书法,对书法诸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书法的临摹及书学理论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他大学的专业是美术教育,因此,他受过学院专业的国画、油画、版画与雕塑的训练,造型基础的扎实是他后来从事创作的前提。后来他又接受了两年系统的国画专业训练,对国画山水、花鸟、人物进行了工笔与写意方面的系统学习。本科毕业后,苏金成进入另一所大学工作,教授书法与国画。这些都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1年,他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修,在著名画家杜大恺教授与刘巨德教授的指导下专攻水墨人物画创作。其间,他更是受到清华名师张仃、吴冠中、李燕、王玉良、戴顺智等名师的熏陶与教诲,学习期间的创作也颇受老师好评,杜老有意收他为自己的研究生。清华的学习不只是让苏金成的绘画技法得到了提高,同时,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众多博物院、美术馆的展览和收藏也让他的眼界得到了开阔,学养得到了丰富。他意识到,笔墨只是中国画的一种媒介,真正优秀的画家还必须要具备丰厚的学识修养。北京的学习让他对北方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结束之后,他决定南下求学。

苏金成于2003年考入位于古都南京的东南大学的艺术学专业。东南大学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里的艺术学专业是中国第一个艺术学专业,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艺术学全国重点学科。在这里,苏金成跟随著名民俗学家陶思炎先生先后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在攻读学位期间,他选择了与以前学习的文人书画相距甚远的专业——民间美术与宗教美术,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眼界开阔的重要性。六年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涉及艺术史、艺术考古、艺术批评、民俗艺术、设计艺术、公共艺术等领域。他尤其专注于宗教艺术,为了深入感受佛学的深厚义理与奥妙所在,更是搬进白鹭洲公园鹫峰禅寺挂单,一住就是两年。几年来,他对佛学的研读与参悟是他最大的收获,他对佛学的信仰与感悟,让他的心性与修养更是与众不同,可以说这影响了他后来的为人处世及艺术创作。

博士毕业后,苏金成来到了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设站之后的首位报到进站的博士后,在国际著名的明清美术史研究专家任道斌先生指导下从事明清宗教美术史研究。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更是让他在学养上达到了新高度。

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结束之后,苏金成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边继续在上海大学指导美术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边进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随著名学者朱青生先生研究汉画和当代艺术。作为中国人文第一学府,北京大学的文化氛围将苏金成的学术品格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进入北大访学不久,他被选拔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先生工作室的精英班与首届学术理论班,有幸成为沈鹏与曾来德先生的弟子。同时,因为个人品质优秀,他还被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聘为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画院史”课题组学术助理。

这样的学习经历是让一些朋友为之羡慕的。从北京到南京,再南下到杭州、上海,最终又回到北京。这就是他的学习路径之“圆”。苏金成曾说明自己选择这条学习之路的初衷:北京让他开阔了眼界,南京让他能醉心于学术研究,杭州让他在西子湖畔得到了心性的陶冶,上海给予了他国际视野。南方和北方的学习,让他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有着个人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他认为只有了解了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了解了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文化领域和艺术创作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对艺术的影响,才会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尽可能不狭隘、不自闭。因为狭隘与自闭及由此导致的自高自大、自我满足是学者和艺术家常常犯的毛病。

苏金成的兴趣广泛,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他对书法、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有较深的见解。几十年的书法学习使他对中国书画的线条与笔墨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时,作品受到众多教师的称赞,因为他能将书画融合,同时在形式上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设计意味。

苏金成每年都要赴西北进行考察,对敦煌、云冈石窟等的考察研究是他学术研究的重点。近几年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多集中在佛教美术研究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苏金成的视角只是集中在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事实上,他在大学曾经教授过多年产品设计与景观设计课程,他的设计课程教学有着个人的特色,他指导的研究生也涉及美术学及设计学。苏金成的创作集中在书法与国画两个方面,研究则集中在中国美术史与公共艺术两个领域。这些看似学科不同的专业,在他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早已被打破界限。将美术与设计统一于造型与设计美学的范畴下,这是他学养深厚并灵活融通的结果。

苏金成早期创作的都是典型传统中国画面貌的作品,而2002—2011年这十年间,他看的多,画的少。2012年博士后出站之后,他的绘画风格与创作思想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他要求自己的創作是随性而发,创作中完全任由自己的感觉而行,不去考虑别人怎么看,不去想画廊和藏家是否认可,这当然也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他为自己而画,抒胸中之逸气。他的画讲究书法用笔,追求墨分五色,但又不失丰富的色彩。他认为学院美术教育与传统绘画教育应该是不相抵触的。如果没有笔墨,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画,但若是将学院教育中对西画的认识与训练全部抛弃,也是不应该的。融会贯通、开拓创新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苏金成的作品既受学院训练的影响,又是学养积累的结果。因此,他的艺术成长过程可以说是当代画坛学人书画创作的一个缩影。我们看苏金成的绘画作品时,往往会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压力。他的作品轻松,自由,明快,清雅。这是他心性的抒发、本质的展露。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这幅画石作品题款上就能看出他的心之所向,他向往心性的自由,他的性情如他笔下的灵石一样,坚毅而有灵性。他的工笔画《雨荷清韵》将整幅作品的色调处理成变化丰富的绿色,画幅正中间两朵盛开的荷花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而《月荷清辉》整幅画面则笼罩在朦胧而神秘的蓝色调中,这种处理方法很少见到,从中可以看出苏金成技法与造型基础的深厚,又能看出他是受过中西两种艺术训练的影响的。他的山水画作品《夔门天下雄》《峡江烟云》等是他深入大自然写生的创作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写生能力相当深厚。而从他近两年的花鸟画小品又能看出他对笔墨神韵有着熟练的把握。

十余年的求学经历,坚持不懈,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正的艺术大门就是为这样执着的艺术家而开放的。现在,苏金成定居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他对前些年的学习与工作积累进行了整理与思考,重新定位,为未来的书画创作与学术研究方向确定了目标:将文化学养融入笔墨之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具有个人独特风貌的书画作品。能够书画兼擅,并能熟练进行多种绘画形式的创作,这与苏金成多年来受到较好的艺术训练是分不开的,他将创作与理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是苏金成博士的绘画特色和成功原因。

近几年,苏金成除了从事个人书画创作与学术研究之外,还策划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这与他儒雅的性情与综合修养有关。苏金成性情淡泊,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因此,他的朋友很多,这使他有着开放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不至于犯下书画界很多人常有的坐井观天和心胸狭窄甚至的弊病。这也是他书画作品面貌醇雅的原因所在,更是他佛学研究的结果。

苏金成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真诚、达观,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优秀品质他全部具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和学术品格,这样深厚的积累和学识,我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

王雪峰,东南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学养博士后创作
Jazz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后发展现状分析
钟章队:重视博士后的培养使用
学术
文献馆员之解读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