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工笔画的写意性

2021-11-25路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笔画

路璨

摘 要:工笔画的写意性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另一方面又涵盖了工笔画的实践意义。将写意的“写”与“意”拆开进行分析,研究工笔画写意性的现状和写意性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笔画;写意性;“气韵生动”

写意性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绕不开的一个学术课题,尤以工笔画的写意性为甚。在现代文化时空中,梳理当代工笔画写意性“意”的具体所指,对于“尊道重器”的工笔画家来说是重中之重。

一、“写”和“意”应各为一义

“写意”在《辞源》中总称为“宣曳书写,描摹心思”。关于“写意”,一个词条为写的方法,如写物(描绘人或物)、写境(描写环境)、写状(描摹形状)、写貌(描绘形象),带有描述性、记叙性;另一个词条为表露心意,如写心(抒发内心情感)、写志(抒发情志)、写怀(抒发情怀)、写念(抒发思念之情)、写思(抒发情思),带有很强的抒发性。

从某种层面来讲,可将其合起来看,把《辞源》中带有记叙性的“写的方法”作为“写意”中的动词“写”来理解,将词条“带有很强的抒发性”的“表露心意”当作名词“意”去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写”可以作为“意”的方法,“意”则是“写”的目的。

因此,“写”和“意”应各为一义。我们在探讨工笔画的写意性时,不妨将“写”和“意”先拆分开来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写意性和其在工笔画中的作用,分析“写”和“意”的关系,更好地运用“写”的方法显现写意性。

二、写意的“写”

(一)“意象造型”作为“写”的方法,是工笔画造型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人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的写形追求,随着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学院教育有结构素描、线性素描、传统线描等造型方式,但以线造型一直是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虽然这种尚意的传统文化审美产物,在宋元之时被更重笔墨的文人画的兴起所影响、阻碍,但在现代也因写生这种方法的介入与融合,极大拓宽了表现的可能性。随之,绘画者也需要培养新的造型意识。陈孟昕先生言:“造型之贵在于‘造。”而形由心生,画形不能完全按照客观物象的比例结构,而要根据物象的特征进行适度夸张变异,甚至是呈现“目识心记”的胸中之形。中国画所遵循的“意象造型”正是要避开基础的纯客观描述的绝对写实,追求精神的物化之象和更具抽象性的艺术之似,从而追求“意象造型”中非“再现”,追求基于一定审美修养和感性感觉的对于“形”的表现,即主观造型。总的来说,“意象造型”是影响工笔画写意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绘制技法的写意性

抛开现代色彩学中色彩本身的表意性功能,绘画一般遵循传统的赋色方式——“随类赋彩”。通过对中国画历史发展的总结,基于现代人艺术审美的提高或者是偏爱,“意象赋色”在“意象造型”的基础上产生,这也充分说明写意性需求伴随着变化和发展。作为写的方法的写意性,“意象赋色”必然会带来新的绘制技法的创新,技法的创新也势必会影响材料的使用。例如唐勇力先生的“脱落法”,沧桑厚重。“脱落法”可以类比传统的笔墨,是可控制又不可控制,能预料又不能预料的写意性的技法,这种艺术语言产生的审美作用是由肌理带来的。其和更多的新技法的审美趣味变化都指向肌理意味,皆是写意性的绘制技法。正如我们很难对任何材料加以局限的定义或用意,只是在这些材料技法结合了“意象造型”,因人而异地表达了各自的绘画观念时,同时具有了写意性。而这正是工笔画写意性发展需求的具体说明。

(三)立意构图既是“写”的方法,也是“写”的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构图形式也是对写意性有影响的因素之一。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明代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传统构图方式有散点透视法、平面布置、水平或“S”形构图等多种随“意”组合式构图法,基于构图的基本思维过程是立意、为象、格局的“三一律”的综合体现。那么,构图就不只是个形式问题,而主要是如何通过形式确立需要表达的思想、意趣、境界等美学内容。构图作为一幅画的骨骼结构,对立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不一样的构图会产生不一样的意境和形式美。不过,中西艺理的不同产生了对点、线、面理解和处理的不同:点,我们是气点,西方是实点;线,我们是气韵线,西方是外形线;面,我们在方、圆与曲线的结合中突出“气韵生动”的境界,而西方在方、圆、三角中讲究实体区分的景象。因此,中国画的审美追求和形式体现了典型的、个性化的民族风格,而西方点、线、面形式美理论是我们在全球化大环境中的营养。我们在学习、融合的同时,也一定会产生新的立意。

三、写意的“意”

(一)“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涵

南齐谢赫的“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涵盖总结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普遍规律,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六法”為根本,一一讨论其包含的写意性属性。其中,“气韵生动”为首,不仅说明“气韵”在中国画艺术审评标准中的核心地位,也凸显了中国画审美追求的重要方面。“气韵生动”是最重要又最不容易理解的。本来,艺术的意境只能由体认而得,在精神上,现代人与古人的艺术精神更不相衔接。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气韵生动乃是顾恺之的所谓传神的更明确的叙述。凡当时人伦鉴识中之所谓精神、风神、神情、风情,都是传神这一观念的源泉,当然也是形成气韵生动一语的源泉根据。”谢赫所谓的“气”是表现在作品中的阳刚之美,“韵”是表现在作品中的阴柔之美,气韵是代表绘画中两种极致之美的形相。但气韵观念的出现,还是以庄学为背景的。庄学的清、虚、玄、远,就是“韵”的内容。中国画的主流,始终是在庄学精神中发展。这也说明了中国画“意”的哲学精神指向,正是画家“表露心意”的精神意境追求。庄子精神追求的不是某种美,而是人生的解放,可以说为人生而艺术是其艺术精神。因此,在绘画中“意”的所指,也大都是作者艺术精神追求的体现。

(二)“画分四品”中的逸格追求

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确立了逸格在绘画中的崇高地位,其对逸格的解释“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也呼应了张彦远的所谓“自然”。中国画历史上由人物转向山水、自然,就是由隐逸之士的隐逸情怀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可以说逸格是山水画自身的性格得到完成的表现,而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画家本身生活的逸。逸者必简,所以简也就必然成为某种程度的逸。逸又是神的最高表现,不管是高逸、清逸、放逸,都是寄情于事物,所以中国画发展由山水画之逸到人物画之逸,再回归画家自身便也是自然而然的追求。同气韵一样,逸格作为绘画品判的最高要义,同时也就成为个人思想高度的评判标准。其自身精神性与物之精神性相合,从而达到主客合一的精神,进而追求传之于手的技巧。

(三)写意性的“意”,作为写的目的的意义延伸

中国画的“意”,既是作品彰显的艺术精神,也是作者个体本身的精神追求。不管“意”是心、志还是怀、念、思,都没有跳脱其范围。那么,现当代工笔画的写意性作为中华文化的哲学性物化,也应该拓宽写意性的理解。这个“意”所指向的不仅是绘画和画家个体的艺术精神层面,也应该是新的文化观念、思想,甚至是去个人化的。世界艺术的语境改变,使得图像意识突破为观念先行。如若因此带来艺术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其他的艺术语言,工笔画仅仅作为其使用媒介的担忧,实则不必。这等同于当下试验性水墨探索和笔墨的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因为任何形式都要放进所在的系统里考量。基于此,如果要以工笔画本体语言为范围,那么观念、思想便应该归属其写意性的“意”的范畴。徐累先生的“新工笔”是很好的例证,一方面有传统的写意性审美特点,另一方面也有新的写意性解读。

四、工笔画写意性的重要性

工笔画和写意画是共同文化核心下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写意性又与写意画不同,写意性是针对工笔画而提出的。需要明确的是,工笔画的“工”是一种相对于写意画的创作态度。工笔画的特质往往要求工笔画的创作时间有一个较长的跨度。而这个过程需要极其严密的计划、理性的分析和相对枯燥的坚持。也恰恰因此,工笔画会出现缺少气韵的制作化倾向和流畅艺术语言的统领、过渡类型化造成的精神内涵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工笔画的写意性在工笔画表达中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当下工笔画“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文化追求和意象表达的审美要求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凝聚。我们在试图解释写意性“写”和“意”的同时,也应“写”“意”兼举,保持创作初期的创作激情,忠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崇尚“我有我法”的艺术语言,才能更好地用工笔画的艺术方式进行艺术表达。综上所述,无论工笔画用哪种方法“写”,去表述何种“意”,都应相辅相成,从而成为表述工笔画写意性追求的重要方面,为自己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孟昕.“工”尽精微固本开新:由“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说开去[J].美术,2021(6):30-32.

[2]张法.形式美之“形”及其基本因素[J].艺术学研究,2021(2):26-35.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唐勇力.厚德载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5]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湖北美術学院

猜你喜欢

工笔画
王菽一《大画西游》
细腻写实的工笔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听荷
工笔画:细腻的表达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工笔遇到当代 一样擦出火花
官春英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