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宝妹:让“全国人民穿好衣”

2021-11-25丁秀伟

现代妇女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模车间社区

丁秀伟

黄宝妹家珍藏着一张老照片,是周恩来总理接见她时被拍下的一幕,这张照片成了她家的传家宝。

从童工到劳模,她是新中国发展的“参与者”

1931年,黄宝妹出生于上海浦东高东乡麦家宅。因为家贫,黄宝妹12岁时就跟随母亲贩盐,13岁时成了童工,进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前身——日资的裕丰纱厂。“我被分配到细纱车间,一天工作12个小时,白班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一个星期倒一次班。”她暗想:“哪怕再苦再累再屈辱,技术一定要学到手。”经过勤学苦练,她做到了“挡车400锭”,而一般工人只能到270锭。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新的上海国棉十七厂,黄宝妹迎来了重生:“既然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纺纱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就拼命干。”

全厂细纱车间的挡车女工中,就数黄宝妹的皮辊花(又叫“白花”,是指粗纱进行细纺时,由于纱线断头而卷绕在皮辊或绒辊上的棉纤维)出得最少,浪费最少。

爱动脑筋的黄宝妹还探索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先进操作法,每个人从400锭扩大到800锭,节约了车间1/3的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黄宝妹还首创了“逐锭检修”法,及时调换歪锭子,改善机械状态;为减少牵伸部分的飞花,保证棉纱质量,黄宝妹还与人一同试制了一种“红芯子”(集合器),使皮辊花大大减少。

黄宝妹成了紡织行业的带头人,1953年成为第一批“全国纺织工业部劳动模范”。她管理的二纺细纱车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与此同时,进厂时还是文盲的黄宝妹,也进了厂办的业余学校,得到了读书机会。之后,她又进了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简称“华纺”)开办的“干部特别班”,并在两年后取得了毕业证书。

在以她名字命名的电影中饰演自己

为了用镜头留住全国劳模的真人真事,1958年,谢晋导演和摄制组来到了国棉十七厂,拍摄黄宝妹的故事,并决定让她“自己演自己”。

当时她紧张得不得了,谢晋导演和蔼可亲,耐心开导她,黄宝妹对镜头也慢慢习惯了起来。当时电影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在北京放映,周恩来总理请电影主要演员吃饭,黄宝妹回忆:“我就和周总理坐在一起,当时文化部有人向周总理说我演得好,提议可以让我改行拍片。我一听一下紧张了,马上说:‘我不行的,我拍电影连路都走不好。”黄宝妹心里清楚,她不是专业演员,导演对她要求不高,要是做专业演员,要求就不一样了,连跑龙套都轮不到。

黄宝妹一直相信“专业精神”,而她的专业领域就在车间。1957年,黄宝妹被调任厂工会副主席,但她主动要求调回车间。就这样,黄宝妹一直在车间工作到1986年退休前夕,她觉得很满足,因为这是她喜欢的工作。

她是新中国发展的“奉献者”

1994年黄宝妹集资办起了英豪科技实业公司,用获得的利润来帮助困难劳模。回归社区后,作为共产党员的黄宝妹重新拿起了劳模时期的钻研精神,和其他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了解并精准地找到居民需求,用绣花般的功夫解决了社区治理的大难题。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同老党员、老劳模黄宝妹亲切交谈。黄宝妹激动地说:“自己见证了上海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感到无比自豪。”

疫情期间,已经90岁的黄宝妹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带头并且号召小区的居民一起捐款。

如今,黄宝妹依然身体硬朗,健步如飞。她依旧发挥余热,带着她“不忘初心”的故事,走遍社区和企业,作报告、上党课,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号召发动更多的年轻人一起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猜你喜欢

劳模车间社区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超过定额
“扶贫车间”拔穷根
为劳模“SPA”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A7_p69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