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职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从“治理”走向“智理”

2021-11-25俞伟宏

职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治理

俞伟宏

关键词:中职学生 手机治理 疏堵结合 智理

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所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教育管理者的难题。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普及,不少中小学生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控”。针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校园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了“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中职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渡时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经历过挫折,由此带来的挫败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极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负面情绪,并错误地认为自己在能力、品质等方面都不如别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不再注重学习,而更倾向于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逃避现实和消磨时间,于是,手机乘虚而入,将大量娱乐化、社会性的内容传递给了自控能力、分辨能力还不强的中职学生,填补了他们精神上的空虚,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一、其他国家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治理措施

针对手机管理这一热点与难点,笔者分析研究了其他国家在治理中小学生校园使用手机方面的措施。

日本中小学生在校园禁用手机显现出“松动”的迹象,主要源于近年来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和犯罪时有发生,监护人强烈希望将手机作为在紧急情况下与孩子联络的工具。为顺应民众诉求,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明确表示,政府将重新审视“原则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规定,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校可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2012年,英国教育标准局宣布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德国各州政府尽管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但是各州的中小学校均制定了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校规。2018年,法国通过相关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此法案为学校限定使用手机的场所及强制没收手机等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纵览上述几国治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国家或地方立法、颁布行政规定,实现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的顶层设计;二是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校规,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三是通过家校合作和正确引导,允许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有条件地使用手机。

二、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弊端

科技的发展使手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辨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足的中职学生极易沉迷于玩手机之中,手机对他们而言可谓弊大于利。

(一)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目前的手机大都实现了智能化,各类App层出不穷,功能齐全,包含聊天、游戏、购物、出行等功能,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精力分散。中职学生普遍自控能力不强,长时间使用手机很容易陷入其中,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学业。

(二)助长盲目攀比之风

智能手机的价格因性能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多则上万,少则几百。这样很容易让价值观还不成熟的中职学生因为手机质量、性能的不同而形成攀比风气,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部分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影响亲子关系。

(三)学生易受黄色、暴力等信息的诱惑

智能手机的便利性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得各类信息,而中职学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分辨能力不足,易受黄色、暴力等信息的诱惑。长期接触大量不良信息很容易使原本单纯善良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违纪违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长时间沉迷于玩手机会压缩学生与他人的沟通时间,产生社交障碍。另外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还容易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三、手机管理从“治理”走向“智理”的路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需要进一步端正对手机等媒体设备的认识,正视网课期间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正视新挑战。笔者所在学校在解决学生使用手机问题上的策略是“制度为主,人性为辅,定时定点,疏堵结合”。“疏”不等于全面放手,否则将会导致手机管理的失控,“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原则、有底线、有节制、理性地使用手机。

(一)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自律型学生基本不需要教师对其做思想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手机必然会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就可以避免其过度使用手机。对于沉溺于手机的学生来说,普通的思想工作已经无济于事,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必须用强硬的制度来约束他们。而对于纠结型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但有时仍经不住诱惑。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积极引导的同时,结合一定的制度管理,便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1.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科学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在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他们进行一次以合理使用手机为主题的班会。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曾经因为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了视力下降、睡眠质量不好、学习成绩退步等问题。这种同伴的现身说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同时,学校还会邀请青少年健康教育专家给所有新生举办合理使用手机的讲座,讲述不合理使用手机所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在刚进入学校之时,就在思想上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2.家校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不只是学校和学生的问题,更是社会、家庭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必须家校联合、共同解决。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买、学校管”导致的。如果家长能与学校积极配合,从源头上杜绝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笔者所在学校会给每位家长一份手机使用协议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制度。当学生再向家长缠着要买手机时,这份协议书就是家长的“挡箭牌”,当学生因违规使用手机被处罚时,這份协议书就是学校的“授权书”。

(二)制定严格的制度,明确告诉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底线

笔者所在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是寄宿生,每次到校后至少在学校生活五天,在此期间,学生除非请假,否则不能随意离开学校。为避免学生有被封闭、被隔绝的感觉,满足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方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笔者所在学校不仅在每个寝室都安装了固定电话,还在午休时间开放计算机室,并开通了网络,全校共有三百多台计算机可供学生使用。这些措施满足了学生的客观需求,缓解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不提倡学生带手机入校,但对于确实需要带手机入校的学生,也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了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即允许学生在中午休息時间(11:40—12:40)、晚自修前时间(17:00—18:00)和就寝前时间(20:30—21:00)在生活区合理使用手机;禁止学生在其他时段使用手机;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学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笔者所在学校对于屡次违反规定使用手机的学生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处罚措施之一就是由学校“暂代保管”,将收上来的手机放入保险箱,代学生保管手机的最短时间是一个星期,最长是一个学年。对于沉溺于手机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严格执行学校的制度,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做法,让他们知道学校的底线在哪里,一旦触碰到底线就会受到严肃处理。

虽然对于滥用手机的行为,笔者所在学校是“零容忍”的,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手机带来的便利性,并巧妙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有益活动。例如,为了美化校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以校为家的归属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卫生死角大家拍”的活动;利用手机发起技能之星、十佳歌手等投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班级建立手机微信群,搭建信息化的互动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群里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互动。一些教师把上课的教学内容做成了微课放到群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利用好手机这个媒介,可以大大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传递信任与尊重。

四、小结

在手机管理这一问题上,学校的管理与疏导并不相悖。笔者认为,应从教育规律出发,不断创新,才能找到有效管理、智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怀玉.信息时代背景下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的策略[J].班主任手册,2021(3).

[2]刘钦涛.关于中职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