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逻辑下初中生时政素养培育探索
2021-11-25乔丽军霍修兰
乔丽军 霍修兰
[摘要] 时政教育在形态上多样、在理念上自主,用历史材料充实、历史思维分析、历史眼光把握、历史范式指导时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发展初中生时政素养,需要选择好故事呈现的载体,促使时政教育样态的完善与丰富;需要设计好故事展现的路径,促使时政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需要演绎好故事内蕴的底色,促使时政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升华。
[关键词] 时政素养;历史学逻辑;样态;方法;理念
时政素养是学生对时政热点关注热情、对时政问题分析能力和对时政事件敏锐度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剧增,对时政的关注精力与时间投入相对不足,时政教育在质和量上也未尽如人意,这使得初中生在时政素养方面呈现出明显短板。这一短板制约学生综合学业的发展、限制学生视野的开阔,成了德育的现实阻碍。
一、历史学逻辑下时政素养培育的价值意义
时政素养反映出学生对时政信息察觉、分析及生活指导应用的实际能力。以历史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时政素材,将历史思维意识渗透进时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二者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耦合性,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初中时政教育在形态上多样、在理念上自主,并融合与借鉴历史学教育与研究的方法路径,因而用历史材料充实、历史思维分析、历史眼光把握、历史范式指导时政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不究过往,无以察现实。作为现实发生的新鲜素材,时政信息往往也包含着历史要素的沉淀,只有充分挖掘时政信息的历史要素才能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素养与时政素养是交融互摄的,以历史素养为底蕴才能真正地洞见时事,形成对时政信息判断分析的关键能力。而在学生时政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历史思维方法不仅能够提供现实问题理解的支撑要素,更能增长学生的整体生活智慧。简言之,学以致用是时政教育的重要目标,经世致用是明史、解史的价值取向。在初中阶段,对鲜活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可以且应当以史为鉴,梳理好热点焦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挖掘其历史成因,并借用历史经验与智慧启发当代。比如说,历史上是否有“雾霾”,前人又是如何治理的?水污染问题的源头在哪里?中美关系是从何处走来的?古代国家之间是否有贸易战?观照现实、回顾历史、前瞻未来,作为研究者我们既要透“时事”见史,让历史在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联结生活实物的真实场景,为学生时政素养的培育广寻路向,同时又要注重时政素养培育所面临的新遭遇,解答与回应好时代问题。可见,在时政教育过程中,融合历史的思维方法,以历史智慧化解教育偏向问题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二、历史学逻辑下初中生时政素养培育的路径
发展初中生时政素养,需要我们选择好故事呈现的载体,促使时政教育样态趋于完善与丰富,并通过精心选择、组织和架构,破解内容泛化、实施弱化、结构固化等问题;需要我们设计好故事展现的路径,促使时政教育方法更加优化;需要演绎好故事内蕴的底色,促使时政教育理念的传承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对形势政策的敏感度,增进政治素养培育。
(一)选择好故事呈现的载体:时政教育样态的完善与丰富
在初中时政教育过程中,存在内容泛化、内涵建设单一、精准实施偏位、保障机制滞后、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要让时政故事“讲得好”“扎住根”,需要我们选择好故事呈现的载体,不断完善与丰富时政教育的样态,建构起时政教育的多样载体。
1.精心选择,破解内容泛化问题
好故事要有好样态,好样态离不开好内容。在初中阶段,时政信息的庞杂内容与学业负担存在较大沖突,时政教育泛化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需要对时政信息进行“瘦身”筛选,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以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等为主干力量,对初中生时政教育的内容进行甄别、归类选择,在“精选”上做文章,提高展示内容的含金量。
注重来源的客观权威。在时政信息的来源上,我们要注重检索源的权威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来源渠道上糅合网络端、纸质报刊等渠道,以权威媒体为依托进行信息收集,突出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在时政信息收集方面,需要充分动员教师与学生,设立专职岗位,对收集信息进行二次把关筛选,突出人文性和思想性,既注重保障量的积累,更注重质的提升。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我们选择时政信息内容的重要依据。收集与整合初中学生的有效需求,致力于提升时政教育内容与初中生学业发展成长的契合度是开展时政教育的重要着眼点。在时政信息选择前,通过调查问卷设计、学科教师教研探讨,了解与把握学生时政信息的“遗漏点”“兴趣点”“发展点”,使得时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与初中生的发展要求相匹配,在形态样式上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依托专业的筛选把关。让专业的人承担专业性的任务,时政信息内容的筛选过程需要组织专业的把关师资队伍,对时政教育的信息内容进行专业筛选,对时政评论性内容进行体系化处理,形成专题性教育,从而提升时政解读与教育的学术化水平。教师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者与提供者,更是价值理念引导的重要力量。通过专业加工,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建构逻辑关联,为初中生的时政学习提供更加完整的素材内容。
2.精细组织,破解实施弱化问题
收集与选择好时政信息后,关键问题便在于时政教育的实施。时政教育的落地离不开多样化且接地气的实施载体,需要精细化的呈现样态。具体来说,时政学习载体的多样态呈现,融合于学科教学的专业学习中,融合于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中,融合于专项活动的实践体验中,以破解单一实施载体的弱化问题。
融合于学科教学的专业学习中。传统思政课堂学科教学是时政教育的专业课堂,在学校教学中有意识地呈现专业性资料,结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评价。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课程形态上进一步拓展丰富,如开设专门的时政课,以思政课堂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补充,让时政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凸显时政教育的专业性。
融合于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中。环境育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效应,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中需要有意识地融合时政教育的内容,充分扩展学生对时政知识的接触面。比如,在学校餐厅入口、宣传栏可以开辟时政信息专栏,在班级中可以设置时政要闻播报角,并安排专项播报员进行时政信息的收集整理。还可以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时政要闻我来评”的活动,让学生发声,以演说、辩论等多种形式推进时政教育。
融合于专项活动的实践体验中。活动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形态,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让学生参与时政教育的各种实践形态,让时政教育知识情景化、情景内容活动化,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形成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知理解。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实施专项性时政学习活动,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线索的时政手抄报评比、学子大讲堂等活动,以政史类内容为主题,鼓励学生去了解、关注时政要闻,并结合历史等其他学科进行观点分享。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落实时政教育,并为学生提供时政学习、展示的平台,学以致用,突出时政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3.精密架构,破解结构固化问题
在选择好载体后,我们需要针对故事样态的结构进行精密架构,通过时政样态的重组优化,不断提升时政教育的水准和效果。针对时政新闻的样态构架进行分析,根据初中学科发展与学生认知特点,可以将时政从内在结构上分为三大类型。
其中,识闻类新闻只需要学生关注即可,侧重于学生视野面的广博;解读类新闻需要师生解析,侧重内涵解读与本义发掘,在理解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应用类新闻侧重于学科联系拓展,生活事项迁移类比,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和学科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如此,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时政教育,以时政播报、时政专栏、时政竞赛为载体,较好地落实各个部分内容的达成目标。
(二)设计好故事展现的路径:时政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1.方法选择与实施
借鉴其他学科的教育思路,促使时政教育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在时政素材的展现路径上进行科学设计。如果说时政信息内容是学生时政学习的横坐标内容体系,那么历史分析与解读则构成了学生时政学习的纵坐标内容体系。用历史材料充实、历史思维分析、历史眼光把握、历史范式指导时政教育,通过历史演绎法优化时政教育展现的路径,能够让时政教育“内涵发展”的探索有实料,让时政教育更具有纵深度,让学生时政学习更具有“立体感”。
在历史学科思维中,总是把单个的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考量,分析其来由并推论其走向。针对时政新闻材料进行历史加工,梳理其发展走向的历史脉络,要在学理上精析、在思想上高拔、在价值上守正,追求透彻的学理分析,以思想理论、历史史实来吸引学生、回应学生、说服学生。而且,时政故事不仅仅要老师说,更要让学生说;不仅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也要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类比,聚焦时政前世今生、聚焦时政“专题”,让时政素材“活起来”“串起来”。
[案例1]港珠澳大桥——百年交通出行往事多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1)选择“主题词”,自主发掘历史“内涵”(感知)
让学生了解港珠澳大桥从规划到现实的经过,让学生联系说出历史上中国的“名桥”,并简单介绍其典故。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桥所象征的“意义”。从赵州桥的技艺高超到卢沟桥的抗战历史,拓展了知识关联,真切地感知桥的历史。
(2)拓展主体联系,由桥到“交通出行”(解读)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回到主题——桥的沟通作用。作为交通之要件,桥的变化反映了近代百年中国的交通出行變迁。教师展示近代百年交通变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百年交通出行从“骆驼祥子”到高速铁路的变迁史实。之后,教师将预先设置的问题分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解析变迁的缘由,说明百年变迁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3)升华主体意境,展望未来“大道”(拓展)
小组探究分享观点,教师进行引导提升,由港珠澳大桥的交通变迁上升到国家的发展变迁。学生自由畅想,走向未来的中国制造,在过程中树立大国制造的“信心”,进而上升到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聚焦专题,对时政信息进行专题化处理,并以专题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时政教育活动。在专题开展中,一方面利用历史学习方法组织学习,另一方面突出“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消化理解。
[案例2]科技专题——年代中的科技大事件
(1)自主分工
确立年代范围主体,学生自主分工。以科技为专题,由近及远梳理出三大主题范围:2018年的科技十大新闻;近代百年的科技大事件;人类科技史上的“先行者”。
(2)自主整理
各组自主分工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任务整理完成中,小组内部进行再分工,分别从材料收集、问题收集、评论收集三个维度进行专题材料的准备。各组学生将收集整理的材料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3)自主分享
每周利用午间和活动课进行小组之间的分享,并集中在班级上展示。学生整理制作的手抄报在班级板报公开展示,以便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4)自主运用
通过自主整理和分享,使得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与能力基础,然后教师对科技专题所涉及的原理知识进行概括,结合学科应用进行阐述,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应用知识、迁移方法,引导学生以此类方法解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自主确立主题进行探究。
2.路径演绎与优化
在具体的时政教育过程中,我们遵循着一定的演绎路径,通过搭建学生基础夯实的平台,创设思维培养与能力获得的学习情境,确保时政学习顺利开展。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任务驱动—情境熏陶—平台展示的路径。
(1)任务驱动:设岗位、提要求,推着学生学时政
在班级中,每周班会课预留时政讲堂,在班级设立时政播报员,搜集、整理时政信息并定期在班内分享。设专门岗位,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时政播报的类型,组建辩论队伍,人人有任务,人人参与,通过设岗评价考核有效推动学生学时政。
岗位(人数) 岗位标准 自我评价
时政播报员(1人) 负责班级每日时政信息的播报(中午),以及一周时政要闻的播报(周五)
信息收集员(5人) 负责班级每日时政信息的收集工作,分国内和国际两大板块分类收集
时政主持人(2人) 负责每周一次的时政论坛,以及每月一次的时政事件辩论赛的主持工作
时政小组组长(5人) 负责时政小组组员的分工安排以及信息汇总整理工作
(2)情境熏陶:创环境、造氛围,引着学生学时政
创设时政学习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探究的气氛中,自觉地、主动地感受时政,从而激发起学生理解与寻究时政问题的兴趣。在班级中,有文字专栏,有每日时政视频学习,有班级时政议题辩论;在学生群体中,以班委成员为核心,形成一批“领头羊”与班级时政学习“达人”。此外,还可以探索、实施家长进课堂活动,利用班会课邀请家长给学生开设时政讲堂。
(3)平台展示:搭舞台、出成果,促着学生学时政
时政学习需要一定的载体,为此就要搭建好时政教育展示平台,让学生的时政学习有用武之地、展现之地。在班级里,有时政专栏、时政讲坛,班级板报设有优秀时政手抄报的展示空间。在学校层面上,有时政大讲堂,让学生时政学习成果得到充分展示,提升学生学习时政的热情,从而让学生乐学。
(三)演绎好故事内蕴的底色:时政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升华
1.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
自主发展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实践中应始终贯穿这一核心理念,在过程中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播报、自主整理、自主展示、自主应用,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并在关键节点由教师把握价值导向的需求。在方法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要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自主参加一个班级合作小组、组织一次时政辩论赛、完成一次时政播报、绘制一份时政手抄报、亮相一次学子大讲堂。这“五个一”的要求既是硬性要求,也是柔性要求,它是班级所有学生的规定动作,又在实施中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多向替代选择。
2.中国立场、世界视角的价值选择
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是时政学习的价值导向。在材料的选择和解读上,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世界视角,以世界视角来阐明中国立场;在时政评论上让学生了解评价事件的尺度,掌握辩证的方法,以世界视野、历史思维来解读事件,以中国立场进行价值评判,讲好故事的“中国观点”;在论点选择上,有意识地突出中国选择、中国方案,把国内时政信息放到国际舞台上进行考量,让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识物明理,知曉天下大势,明了天下公理,站牢中国立场。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尤其关键。要在议题综合筛选把关上着力引导,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在政治认同上选好人、把好关。
3.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核心素养承载着从政府到社会各界的无限期望,在标注基础教育改革最大亮点的同时聚集着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在班级建构起时政教育的微制度体系,为故事的落地搭建好平台,以制度来用好人、发展人,让学生“讲得出”“讲得好”,培训学生讲好时政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时政的兴趣,提升学生时政学习的效能,并让这种学习在组织化微制度下持久延续,不断培养学生时政学习的必备能力、核心素养。最终,夯实学生时政学习的文化基础,以制度设计与管理有效推进学生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
乔丽军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霍修兰 嘉兴南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