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研究
2021-11-25廖婧艾斌
廖婧,艾斌
1.武汉商学院(武汉 430000);2.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33)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中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对外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1]。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年度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62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2.6%;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5.8%。在众多的产品出口类型中,食品出口占据首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类型多样,因此加工生产出来的食品种类更是千千万万[2]。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越来越意识到向世界介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食品包装是商品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而印在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就是该商品的介绍。通过食品包装文字说明可以让消费者明确了解商品信息,帮助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然而,出口到国外的食品,由于语言间的差异性,若是只是印有本国的文字说明,外国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也就无法实现产品销售[3]。为此,食品出口到国外时,生产制造商就会在中文下方印出英文对应翻译,帮助外国消费进行购买,同时也有助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塑造我国的良好形象。在此背景下,就产生一个新问题,就是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的译文从语言到文体存在许多错误,使译文要么完全无法理解,要么荒诞可笑,要么稍显尴尬[4]。为此,如何更为准确地翻译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使得商品信息表达得更为明确成为研究重点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以目的论作为视角,开展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研究。基于目的论下的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准则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策略和建议,提升中国食品包装文字翻译水平,以期增强食品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食品出口贸易额。
1 目的论视角下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研究
国际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食品都附有英文说明书参加国际竞争。食品文字说明书作为中国食品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对促进商品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重视食品文字说明的翻译质量对中国食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5]。然而,市场上存在大量误译和错误,导致外国对中国食品商品信息了解得很模糊,影响食品对外出口。为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Reiss和Vermeer经过多年研究和总结,提出英语翻译领域中一个重要理论,即目的论。目的论认为译文的形态应该由其在语境中要实现的目的决定,简单地说就是译者从翻译目的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6]。由上述目的论的定义可知目的论3条重要的基本规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试验证明,它们是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译研究中的适当指导原则。
1) 目的法则
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而产生,并且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因此,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7]。
2) 连贯规则
连贯规则要求译文应该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文本应该能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8]。
3) 忠实原则
忠实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忠实原文,忠实的程度与形式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它意味着译者接收到的源文本信息、译者对信息的解释及为目标文本接收者理解的信息之间的一致性[9]。
目的论打破语言翻译的束缚,为实际翻译做出巨大贡献,也为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的英汉翻译提供新视角。
1.1 基于目的论的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准则
基于上述目的论,提出适用于研究目标的英语翻译准则,具体包括4点。
1.1.1 分析接收者需求
出口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的作用是让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如组成成分、产地、食用方法、保质期限等,以帮助消费者进行购买和安全食用[10]。在该目的下,出口食品包装文字前要对所针对的购买群体进行一个范围的划分,然后针对每一个群体的需要,明确英语翻译目的,确保翻译出来的语义能够让该群体的消费者充分理解。
1.1.2 充分考虑翻译目的和接收者的饮食文化背景
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不同,因此对食品的关注点也不相同,西方人在饮食上,注重科学与营养,为了更好地保留下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对食品的再加工过程很少,因此对食品本身的组成成分和营养价值更为关注。在此情况下,在进行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时,要注重这方面的翻译准确性[11]。
1.1.3 遵照原文语言风格
在有的食品包装上会介绍该食品的起源和背景,因此会带有一定情感和民族色彩,这就要求翻译时英语语法与句式二者的翻译顺序要严格遵照原文风格,保证译文意思不变[12]。
1.1.4 适当运用专业术语
出口食品包装上很多文字说明都包含一些专业性词汇,因此在翻译时要明确目标语言如何表达,否则会直接降低翻译质量,引起理解歧义,达不到翻译目的[13]。
1.2 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问题探究
1.2.1 机械性直译问题严重
机械性直译翻译是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问题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问题。直译翻译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更为直接和明确表达出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并不是等于“一对一”的机械性死译。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14]。
原文:葱花薄饼。
译文:onion flower pancake。
从上述原文与译文每个词汇的分开开看,翻译并没有发生错误,但是葱花薄饼并不是3个单个名词简单的叠加组合,与汉语要表达的意思,即由大葱碎和面粉混合材料烙制的薄饼完全不同,导致外国消费者很难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怎么又是葱”,又是“花”,又是“饼”,完全造成错误性的引导,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
1.2.2 语法错误频出
语法错误也是在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中常见的一种错误。中文与英文的语言体系是完全不同,因此语法规则也不同,因此在翻译时,一旦语法出现错误,外国消费者就很难理解要表达的含义[15]。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原文:食品中使用的配料包括食用菌、食用盐、辣椒等。
译文:The ingredients used in food include edible fungi,edible salt,pepper,etc.
上述译文明显是按照汉语语法的思维模式进行翻译的,虽然在语序上没有错误,但是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译文应该是:Ingredients include edible fungi,edible salt,pepper,etc.。这种表达更为简洁和明确。
原文:应该在阴凉处密封保存。
译文:It should seal and save in a cool place.
应该在阴凉处密封保存是指食物应该被密封保存在阴凉处,翻译成英文应该是一个被动语句,而上述译文明显是一个主动语句,食物不能自己主动密封保存,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It should be sealed and saved in a cool place。
虽然存在语法错误有时并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理解,但是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较差的购买体验感,从而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也影响企业形象,对企业食品安全产生质疑,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16]。
1.2.3 翻译内容丢失信息
图1为一个粽子礼盒的包装文字说明。
图1 粽子礼盒包装文字说明
一般情况下,食品外包装上的商品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名称,成分组成、食用方法等。翻译成英文后,只对其中的关键信息,如食品名称、食用方法、成分组成等进行简单介绍,如产品含量、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等信息有时甚至省略,导致信息翻译内容丢失部分信息[17]。
以一个速冻饺子煮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示例1:速冻饺子煮法食用说明:无需解冻。水沸后水饺下锅,用勺子沿锅边轻推,以免粘锅,然后盖上锅盖,第一、第二次沸腾后各加半碗冷水。第三次沸腾时。掀起锅盖继续煮约1 min即可。水沸后需时间大约为6~7 min。
译文:No need to unfreeze,put dumplings into boiling water and stir them so that they won’t be sticky together.Add a little cold water in the pan when the water boils.The third time that the water boils,the food is ready.The hole procedure is about 6-7 min.
原文中的信息“盖上锅盖”,“掀起锅盖继续煮约一分钟”和“水沸后”在译文中被遗漏。“盖上锅盖”的省略似乎没有导致太多的不便,但省略其余两个肯定会带来误解。这2点疏漏,导致外国消费者有着不同解读,导致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饺子要么煮得不够,要么煮过头。
1.2.4 文化差异误解
对语言的理解很多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而中国与外国必然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18]。通过具体的示例进行表达。
示例1:龙凤呈祥。
译文:Prosperity brought by 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上述示例1的译文就明显存在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龙和凤是中国祥瑞的象征,因此在很多食品介绍时都采用了龙和凤的元素,但是对于外国来说,龙和凤是不详的象征,所以在将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成译文时,不能直接翻译成dragon and the phoenix,而是采用prosperity和peace这2个单词来替代。
示例2:张飞香辣牛肉。
译文:Zhang Fei hot spicy beef.
相传三国时期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张飞不仅是一位屠夫,而且是一名烹饪好手。宴席开始,弟兄们一边饮酒,一边吃牛肉,都称:“张飞牛肉好吃!张飞牛肉好吃!”[19]。该食品的名称就是以此来命名的,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典故。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知道张飞是谁?跟香辣牛肉又存在何种联系,所以仅进行正确翻译还不够,还需要对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和说明。
1.2.5 格式错误
格式错误是那些与文字内容无关的一些错误,如单词、句子和段落的排列方式,空格、大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它们并不是一种严重错误,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妨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或使其产生误导[20]。然而,这些错误的存在显著降低译文质量,损害译文可信度,损害译文完整性。
2 目的论视角下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策略
2.1 直译策略
直译在出口食品包装文字翻译中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商品信息介绍时,该方法仍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能让消费者的了解更为直观[21]。如在很多以动物,植物,建筑物,景点等命名的食品品牌采用这种直译的方法就很有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直译翻译策略示例
从目的论的视角上来看,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不仅满足对原品牌的忠诚,还可以更加直观地加深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印象[22]。
2.2 增译策略
很多食品品牌名称中都带有某一种历史传承,如东坡肉、水晶肴肉、无为鸡蛋卷、麻婆豆腐、东安子鸡、张飞香辣牛肉等。这些食品的名称都来自一段历史典故,只有本国人能够理解,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23]。因此,在翻译时,要进行增译处理,将其中蕴含的典故进行说明。以水晶肴肉为例,在翻译时,采用的增译翻译:There is also a beautiful legend in Zhenjiang:once,Zhang Guolao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the queen mother and asked him to go to a peach banquet in yaochi.On the way,Zhang Guolao suddenly smelled a strange smell.After a closer look,it turned out to be the fragrance of crystal meat.Instead of being tickled by greedy insects,he became an old man who bought some,had a good meal and went on his way.When I got to yaochi,I suddenly lost interest in the peach banquet.I thought that the crystal meat was so delicious that there was no need to go to the peach banquet again.So I turned around and went back to my house.
进行增译后,可以让外国消费者更为了解该食品的文化,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激励消费。
2.3 转译策略
转译是指当英语词语中没有较为恰当的描述词语时,重新寻找另外一个词语作为翻译词的一种方法。寻找的词语需要能够突出显示该食品的特点和优势[24]。如“鲁花”花生油。“鲁花”是一个著名的食用油品牌,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语,但是采用英译的方法又失去了该品牌的特色,这时就可以采用转译策略,将“鲁花”可以翻译为金黄色“Golden”。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这样翻译的好处在于直接体现该产品的特点,即食用油的金黄色,加深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印象,同时也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
2.4 音译策略
在很多出口食品中,食品包装文字名称极具国家特色,若进行直译,则较为呆板,生硬,无法体现本国特色;若进行转译,替代词有的很难找到;若采用增译策略虽然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也能很好地传递商品信息,但是需要大量的注解,不利于译文的精炼。这时就可以采用音译策略进行翻译[25]。如“拷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小吃,是地道的中国食品,采用直译、增译和转译都不是很适合,因此可以直接采用音译翻译成“kaolaolao”。这样可以传递给外国消费者一种神秘感,促进其消费。
3 结语
综上所述,出口食品包装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具有独特的特点。在中国食品标签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给食品出口带来阻碍,因此为促进外国人对中国食品的消费,进行出口食品包装文字英语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翻译原则、翻译问题和翻译策略的探讨,以期提高中国食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传播中国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