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科学的学科关系与基础思考

2021-11-25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罗通元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交叉应急

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罗通元|文

安全科学内涵思辨

安全是古老的话题,但是以安全科学来研究它却尚待突破。须知安全科学是复杂性综合科学之一,研究综合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思想。目前的安全科学基础研究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安全研究从上游基础理论到中游的技术基础再到下游的工程技术层面,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老中青三代安全学者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当前全行业宽领域重实践的安全研究局面。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安全进行细分研究,形成了代表性的方向(领域),如系统安全学派(吴超及其团队)、安全系统学派(刘潜)、事故模型学说(傅贵及其课题组)、安全文化学派(罗云、赵云胜等),此外分行业的安全科学研究较为丰富:煤炭、化工、建筑、冶金、交通运输、工贸等等。

安全研究的成果固然值得尊重,但是目前国内外严峻形势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加快促进安全科学自身理论的完全统一和精准体系形成,如何在国家宏观政策、社会管理需求和企业生产安全三者间实现协调统一,如何厘清安全科学学与应急管理、国家安全学、公共安全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关系,这三大历史问题得不到完美解决就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安全,也难以继承和发展半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安全成果(理论和实践)。探讨出适合安全科学(安全学)的新内涵对于当前及今后的安全科学研究目标能起到指导作用。

安全科学地位的梳理

安全的认识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A.H.)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根据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安全需求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社会系统的复杂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安全认识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消除危险、远离伤害和预防事故,必须从整体安全出发,树立安全系统思想,在系统安全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的安全系统。因此,人类对安全的认识经历了四大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安全自发认识阶段,手工初级劳动,没有专门解决安全问题。对危险无知矇昧。所处时期大约为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第二阶段:安全局部认识阶段,机器大工业发展,针对生产过程或机器危害采用技术方法,所处时期大约为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至19世纪末。第三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生产系统安全解决工业过程某领域全面安全,所处时期大约为20世纪至今。第四阶段:安全系统认识阶段,大数据时代实现复杂技术系统整体安全需要系统思维。

当前还是第三阶段占主流,以科学哲学思想、系统科学方法和科学学内容为基础的第四阶段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学界在安全科学认识中很少能主动以系统思维去分析问题,而且已有的思维定势决定了第四阶段研究困难重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智造等新兴业态技术嵌入到传统社会和企业中,无疑加剧了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困境,倒逼安全实践的改革和安全认识的革新。人类未来安全研究将是系统性结构、复杂性藕变和智能化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第四阶段的广泛认识和主动实践。

安全科学的学科解释

国家标准和文件中安全科学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位〔2011〕11号。在这3个文件和标准中体现出安全科学的学科地位,但是实际的发展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高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都是较成熟的一级学科)难以形成自身的一级学术话语体系。

有必要讲清楚安全科学、安全学科的概念,它是关于事故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预防事故手段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看出核心是预防事故,这就与应急管理分清楚边界了。学科是根据学术研究的对象划分的科学门类,安全学科是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被称为交叉学科,由于安全学科与所有学科都有关系所以被称为综合学科。这里的综合既指的是理、工、文、法、管等的学科门类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又指安全科学自身要素的关联交叉(人、物、环、管)。安全学科是研究安全科学的手段,研究安全科学这一综合科学性科学需要建立安全学科体系(安全学科的上中下游)。如果以人的安全健康的特定角度和着眼点来设计现有的各个学科,可以得出一个以安全学科为中心的全新学科分类体系。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知识都是由于人类的存在所衍生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以人的着眼点去看待才存在的,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学科具有广泛融合性,在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中,其绝大多数学科、专业名称前面或中间如果加上“安全”两字都是能够成立的。

安全科学与其他安全学的关系初探

安全科学与工程与国家安全学的关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相互叠加,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政治意识、能力担当的国家安全人才。因此,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其中包括“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2”)。其实对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研究最早出现于1994年《中国科技信息》第12期刊发的《安全科学与预防事故》一文。这篇文章认为“安全科学的学科可以很广”,如国家安全学、社会安全学、生态环境安全学、劳动安全学等。之后学者刘跃进给出较为科学的学科定义:国家安全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安全本身、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及活动4个方面。它的基本任务是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和探讨国家安全及其相关对象的客观状态、本质、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和指导国家安全活动。

由此可知,从学科属性上是国家安全学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的新兴综合学科,并且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安全科学定义。安全学科虽然也是交叉学科,但是它着眼点在于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不受威胁的状态),出发点是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参与者(以人为本)。来源交叉学科基本上涵盖了学科门类,缺乏明确的研究边界。其中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及技术、安全工程(安全学)均隶属于自然科学(工科领域)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王秉认为安全科学是国家安全学的母学科有待考证,刘潜提出应建立安全科学,还有不少学者以“大安全”为理由将国家安全学纳入安全范畴是缺乏严谨科学依据的,同时,如此简单的划分也违背国家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初衷。

笔者以为:大安全是在围绕保障人身心健康(安全)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核心价值而任意囊括其他学科。国家安全学虽含有“安全”一词,但是其内涵、外延、属性、着眼点和安全学科中的安全截然不同。“安全”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要将其科学化必须在特定的研究对象层面进行具体定义,否则就毫无科学价值。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都属于一级学科,都具有综合交叉的属性。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学科门类,也具有交叉学科的共同特征而已。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的关系

应急管理的研究自2003年“非典”事件开始处于热门领域,尤其是2018年组建应急管理部以来关于应急预案的研究、应急物资调配、应急协同机制、应急科学理论等研究大篇幅占据期刊资料。应急管理部门要全面准确彻底地履职尽责,必须从理论上说清楚自己不可替代的职责使命。国内有许多专门研究应急管理的学者,主要分为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和自然科学(应急预案)两个方向。应急管理由来已久,近年来作为学科进行研究就产生了归属问题。应急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个体,客体是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突发事件机理规律研究和管理主体行为研究两方面,前者比如灾害学、气象学、毒理学等,后者包括危机管理、公共管理等,尚没有统一的独立学科支撑应急管理成为应急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事前预防,应急管理研究的是事故后的救援和处置。安全科学主体是企业(个人)的行为和管理,政府是监督、检查的角色。应急管理的主体就是政府,政府调动社会资源(人力、物资、金钱等)以应对突发事件,这就是两者的不同。在梳理两者隶属关系时,学者刘潜对应急管理是否成为一级学科提出质疑:缺乏科学论证和长期理论积累的实践产物应寻求可归属的现有学科立足,而不是跟风似的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姜传胜认为可以将应急管理列为公共安全下的学科或单列应急管理一级学科。笔者认为安全科学的研究一直都有应急管理的要素,只是近年来没有得到重视而已。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非常态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也没有现实基础来单列应急科学(应急管理及技术)相关学科,无非就是公共管理的迁移改造,真正缺乏应急基础理论的应急管理学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关系

安全科学研究的路径是根据以往学科分支所建立的领域进行的,例如安全管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系统学、安全教育学等学科,这些都是基于国家学科分类代码所拓展的。公共安全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城市公共安全、社区公共安全、政府公共安全应急、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治理等等。公共安全体现的是面向公众和社会全体的安全现状。如此看,安全科学的范畴要远大于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只是安全科学在公共领域(政府和社会层面)的科学延伸,难以提升到科学高度,从学科地位和丰富性上也不能和安全科学相提并论,从行业角度看仍然属于行业交叉的应用。公共安全问题更多研究的是实践(社会事件)中暴露的安全管理短板的弥补,从科学体系看,也属于安全下游的技术问题范畴。

安全学科架构设计原则

根据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安全科学技术,下设二级学科包括: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和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目前的安全科学下设的三级学科有些分支学科存在空白,尚未建立和完善,如,安全科学学、安全仿真学、安全模拟学、安全物质学、安全人体学、安全统计学、安全协同学、安全信息学、安全历史学、安全社会学、安全物流学、安全能量学、比较安全学、安全混沌学、安全科普学、安全关联学、安全环境学、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毒理学等等。这些都是亟待建立的安全科学分支学科,安全学科是典型的交叉综合学科,要有研究交叉科学的新思路才能丰富和完善安全科学体系。框架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

一是学科科学理论原则。科学学逻辑将安全科学的研究分为上游学科理论研究、中游安全专业技术研究和下游工程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可以细分为哲学、安全系统哲学(安全系统论-桥梁)、安全基础科学(奠基性基础支撑)、安全技术科学(安全共同的理论与技术,如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学、安全信息学、安全协同学、安全规划学、安全关联学、安全组织学或组织安全行为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技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安全系统工程)。这样的划分是传统学科的划分标准,能够有利形成学科的理论-技术-实践-理论的循环发展,安全科学研究的层次之间不是严格独立,尤其是工程应用层次具有交叉综合性,这就造成主观上对安全学科与其他交叉学科的界定不够科学。

二是交叉学科归属原则。交叉和综合是当前学科的特征,安全科学尤其具有交叉综合属性。这就涉及安全科学的交叉(综合)对象、交叉(综合)方法、交叉(综合)形式、交叉(综合)内容等等。从交叉的学科进行划分,如经济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划分出安全经济学,管理学和安全科学的交叉划出安全管理学,统计学和安全科学的交叉划分出安全统计学,混沌学和安全科学的交叉划分为安全混沌学等等,这是根据交叉的对象进行划分的。此外,根据交叉方法也可以进行划分,例如,基于模型创新的划分、基于方法改造的划分和基于技术路径的划分等。根据交叉形式也可分为安全小系统学、安全中系统学和安全宏系统学;安全动态学、安全静态学;宏观安全经济学、微观安全经济学等等。

三是研究视角分类原则。由安全现象到安全规律再到安全科学,都是以人的身心安全健康为核心。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分为:人的安全身心理论、物质管理技术、环境抗扰方法、管理体制机制等4方面。可以分为安全人体学、安全物质论、安全环境学、安全管理学等。科学体系的研究视角分为:生命系统、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系统科学5大要素。据此,安全科学可划分为:安全生命科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安全社会科学和安全系统科学。技术问题视角可分为:公共风险、应急管理、危机治理、学科基础、事故预防等。也可分为:安全现象(观察的安全记录)、安全规律(安全现象背后的可重复联系)、安全科学(科学学)。

安全科学的学科基础重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科学具有自身科学基础理论的独立交叉学科科学,安全学科是诸多学科门类的综合学科。安全学科具有浩瀚的时空特性和交叉方法,理论基础涉及理工文管法教等,结合近年来的国家安全学、公共安全学、应急管理、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学科的情况,笔者提出安全科学自身学科架构,见图1。由图1可知安全科学自身理论和前述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关系,特别指出安全科学的独立地位,安全科学与国家安全学的并行学科关系,应急管理隶属于安全科学的从属关系,为进一步探索安全科学的学理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图1 安全学科基础结构模式

小结

根据学科科学理论原则、交叉学科归属原则和研究视角分类原则来重构安全科学体系结构。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都属于一级学科,都具有综合交叉的属性。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学科门类,也具有交叉学科的共同特征而已。安全科学的研究一直都有应急管理的要素,只是近年来没有得到重视而已。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非常态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也没有现实基础来单列应急科学(应急管理及技术)相关学科。公共安全只是安全科学在公共领域(政府和社会层面)的科学延伸,难以提升到科学高度,从学科地位和丰富性上也不能和安全科学相提并论,从行业角度看仍然属于行业交叉的应用。安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交叉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