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以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为例

2021-11-25翁涨焕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文旅融合

翁涨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人民在持续不断的劳作和社会实践中,先富带后富而后逐步形成了对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看,未来的共同富裕目标既要让整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准,又要求不同群体的差距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并处于不断缩小的状态。近年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但城乡区域产业发展失衡现象仍较为明显,乡村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情况始终存在。基于“城乡二元体系”的架构背景,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对共同富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共同富裕的理论背景下探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提升乡村经济收入、增强乡村文明和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学理观点出发,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凸显了人类社会始终贯彻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为广大无产阶级追求最终的生活富裕和幸福生活指明方向。当前谈论的共同富裕是社会普遍富裕基础上的一种差别富裕,并不是所谓的“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提出,美好社会是文明全面提升的社会形态新要求,要求通过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推动思想进步,充分彰显中国社会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化人民内在精神的富足。

从历史内容回首,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锲而不舍的核心追求。共同富裕追求改善甚至消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共享发展模式推动整体社会的共同富裕,不断加强社会公正法治和公平正义,为实现国家各地区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依据。共同富裕的理论目标日渐清晰,不断走向成熟,实现路径与发展方式逐步成形,全体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6月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要求浙江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延续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自古以封闭的小农经济作为村域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宗教、民俗、习惯、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绚丽多彩的乡村文化,造就了乡村风格迥异的景况。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业态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传统乡村旅游观光模式向特色旅游小村、小镇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指乡村本土文化、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相互促进、补充而形成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模式。以文化注入为突破口,深化细分文旅融合产业形式布局,不仅能保护旅游地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乡民百姓生活、提高生活幸福度,更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远大目标。

1.乡村文化对村域旅游发展的支撑

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结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指明新的方向,文化能给在地旅游注入新鲜内容,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动力。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旅游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易地猎奇的差异性,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去探索、感受地域差异,这种反差更多地体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内涵中,尤以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差异最为强烈。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乡村文化的传统和根脉是农业文明,而农业文明又以乡村作为发展基础。因此,彰显丰富的中国文化景观资源,其根本在于传统乡村。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中体现出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文化是不同民族具有可识别性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是保持自我个性化的精髓,也是发展创新创业、宜居宜游和有文化魅力的文旅产业,构建文旅特色小镇的主要靓点,挖掘传统村落可供旅游消费体验的文化价值。

2.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游客出游往往基于对未知事物、场域的好奇,被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吸引而出游。旅游地通过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体现出文旅地域融合所产生的面状带发展、创意性资源导向等特征,并孵化为“资源内生型”“产业耦合型”“文化创意导向型”等更具新颖性的乡村文旅新形态。因此,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体现出互相推助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发展对应关系

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活动存在高度的关联性。文化既是旅游活动的推动因素,也是旅游者出游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个性化、多样化是乡村文化的基本特征,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文化动机,主要在于希望了解异地他乡的音乐、民俗、舞蹈、人文、传统、绘画、宗教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因此了解异域文化是人们出游的重要推动力。丰富的文化形式注入乡村旅游发展体现了创新提升文化内涵的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界定,同样要突出文化对旅游活动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旅游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1]。旅游资源的界定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助推作用。文化要素具有地域指向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尊重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充分剖析和挖掘在地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将文化特色融入旅游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强化文化和旅游活动之间的联系。

旅游产业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乡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负面化的影响也使乡村文化不断遭受挑战。当代商业追求快节奏、高效益模式而摈弃原有的传统文化,如大肆拆建和包装乡村文化建筑,替换乡土文化元素,各地商业步行街区涌现,造成“千村一面”的局面,乡土文化消失殆尽。而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旅游活动因文化的注入得到极大改善,内涵不断提升,从而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目的地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使在地元素通过高端设计或者创新思维的方式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2]。这种过程不仅表现为对旅游目的地已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包括对已经消失或弱化的文化资源的恢复和修复,对旅游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文旅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乡村文旅融合促进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的内涵理解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比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二是打造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从上述两点内容研判可得出,乡村生活是否富裕、乡村精神是否强实,都直接影响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进程。当前,文旅融合战略的目标是按照“应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实现文化促进乡村旅游、旅游促进乡村延续,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业态新结合。文旅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具有粘连性,文旅融合发展是指以产业为依托,将经济资本、技术手段和各资源要素进行跨界跨区域的集约调配,借助文化旅游项目将各产业有机整合,延伸产业价值链条、完善利益机制,最终实现产业链延伸、促进新业态形成,构建良好业态结构,以调整供给侧结构,激发消费侧潜力。

另外,文旅产业融合与共同富裕具有联动性。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径,两者互促互进、相辅相成。文旅融合一方面可以带动乡村农业转型和乡村文创手工业、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促进乡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有助于乡村文化保护、乡村非遗传承、乡村文创空间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从扶贫到扶智,乡村战略也由脱贫攻坚递进到乡村振兴[3]。

三、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的文旅创新融合

1.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地理区位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村,距离温州市区11km左右,毗邻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乐园、温瑞塘河,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和南塘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位置便利,区位条件较好。山根村于2016年被当地政府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于山根村多保留清朝和民国不同时期风格的民居建筑,最终通过多方探索考虑以“村旅融合”“拆整结合”的乡村文旅改造新方式,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文旅融合新标,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由此诞生。

2.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功能分区模块

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是温州地区首个采用“PPP模式”开发的“村旅融合”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近40.9万m2,其中一期用地为11.6万m2,因为部分老建筑的保留发展和结构的相对简单改造,保留使用面积5.1万m2。当前,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的业态规划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传统文化旅游区、休闲精致购物区、艺术人文体验区、创业商务办公区和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区。规划乡村创意民宿、地区精品酒店、传统音乐艺术街区、大学生创业联盟、设计联盟五大模块及其他公共配套,演变为焕然一新的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于一身的新型乡村文旅综合体,将具有现代美学气质的新式商贸小村和拥有历史传统记忆的农村完美融合。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建筑等物质文化资源,通过前期拆整结合的预先设计,使当地总体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特色中的江南历史风韵与现代时尚交融共生,打造成一款宜人居、宜人游、宜人业、宜人闲的乡村文旅融合综合体。

3.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文旅融合分析

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通过整村置换开发模式,以“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的方式激发传统乡村老建筑新魅力,没有破坏当地原住民记忆中传统的乡村生活环境,让建成后的山根小村保留过去不同年代的旧建筑风貌,呈现一个江南传统古风与现代时尚人居相融共生的文旅新村,其文旅融合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温州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文旅融合模式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积极植入文化旅游、现代商业、高端时尚设计、艺术交流、新型消费、创业办公等业态布局,围绕“音乐文化艺术”主题线,结合当下“网红经济”“直播产业”特点精选优质商户入驻,意在推动传统文化、当地特色文化、音乐艺术、文创设计、旅游研学等融合,努力缔造成为温州市乃至全省旧村拆整治结合的示范项目样板,让现代化的美丽新农村和记忆中的传统小村镇“乡愁”在这相遇。据调研,当前核心区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完成招商70家,正式开业39家,其中一些已经成为抖音、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的“网红热门爆款店铺”和“文旅打卡新地标”,加强了小村的整体推广和引流;新引进多家以文化推广为主题的商户,定期开展创新创意性质的文创艺术活动,让广大游客观砚品茗、听琴吟诗,处处彰显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村里的瓯海民间艺术馆也别开生面,将现实实物展览和数字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魅力,让更多人走进瓯海,感知温州。这也是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区别于国内其他仿古建筑的纯商业街区的特色所在。

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径方法

1.明晰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二者间的发展关系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从管理体制上推进了文旅融合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聚焦点的转移,新的议题内容相继出现,传统乡村文旅融合新业态模式已成为乡村经济增长动力点,打造乡村文化与传统旅游产业的聚集性发展,汇聚文化、旅游、社区、居民住户等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乡村旅游产业的边界弱隐性,导致产业之间关系的模糊而成为乡村文旅融合矛盾关系的一个因素。因此,在各要素相结合的路径中,要明确内涵、体制、发展、要素等,对乡村属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进行一体化有机融合并准确定位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旅产业规划,从乡村产业内部探寻融合矛盾的要素,以系统的特色文化为方向构建综合交叉型乡村文旅空间体系[4]。

2.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动力,构建文旅融合机制

将文旅产业融合引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议程安排上,从日常的综合产业发展、社会工作管理、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等维度寻求新模式,积极突破传统规则体制壁垒,鼓励各地依托传统乡村本身特色和优势进行文旅融合旅游产品的创新,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挖掘创新文化内涵。要注重建立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搭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推动乡村创新人才储备,加强传统文化供给,活跃乡村文化,培育根植且热爱乡土文化氛围的专才。此外,设立和完善乡村产业跨界融合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文化产品或服务供给质量和速率,形成健全有序的文旅融合供给体系,实现文化领域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3.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重要基础动能作用的提升

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融合创新。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点,可以推陈出新,把旧有的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当作新的旅游资源重新唤醒并与使之乡村产业相互融合,提升附加值。从创新丰富内涵出发,积极发展具有在地特色的乡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出版刊物等现代数字产业形式,重视文旅宣传作用,借用新兴互联网数字媒体新技术,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新兴高端文化设计产业。尊重历史文化,实现民艺保护、艺术创作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5]。从创新内容载体出发,加大乡村文化载体创新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原住民的生活习惯,着力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促进新旧载体功能有效发挥,增强乡村文化的发展后劲。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在于乡村经济和文化等的持续振兴,文化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文化力量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经济要素互为关键因素。因此,促进传统乡村文化同现代旅游形式、商业贸易、数字金融、高科技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完善、利用具有传统乡村场所精神的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和角落空间、古村落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文旅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