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5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英语课程思政

陈 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2019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要求。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新指南”)。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须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同时为新医科建设服务,其跨学科性质突出,课程建设具有一定挑战性。

本文基于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要求,提出“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从what到why再到how,对其内容、理据、建构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构建符合新指南要求、顺应时代变化、凸显医学院校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一体两翼”的内容和理据

“一体两翼”模式立足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与定位,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

1.1 内容: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

所谓“一体两翼”,是以课程内容为主体,以育人功能、技术工具为两翼。如图1所示,大学英语课程以语言和文化为内容主体,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且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语言教学活动习得语言技能、获取文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医学院校学生以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为主。课程内容涵盖语言技能和相关内容信息,内容与技能融合,是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信息技术是支撑语言教学的平台或手段,培养学生技术素养,这是时代需求;育人功能融入语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职业精神、提升爱国情怀等。

图1 “一体两翼”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两翼”模式符合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要求,帮助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该模式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主体的语言技能教学,它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生活和专业语境的语言应用,如获取信息、学术和职业交流、成果展示发表等。工具性需要有技术支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已悄然改变人们生活的时代,科技元素融入语言教学是大势所趋。网络学习平台、技术手段的使用、各种终端或移动设备接入等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英语学习自主性、随时性、延续性,一定程度拓展了语言课程的工具性,为学生迎接职业挑战储备能量。

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1]。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文化教学,包括中外文化理解与阐释、对比与分析、接收与传播等,从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实现该课程的育人功能,也是人文性的体现。人文性是基于工具性的提升,关乎价值观培养、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

1.2 理据:符合时代性与学科性

“一体两翼”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科融合需求、体现学科特点。

1.2.1 时代发展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地应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21世纪初出现的翻转课堂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MOOC在大学教学中兴起、并与传统校园教学融合产生SPOC[2],云课堂、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师生已适应了教学模式的变化,技术介入打破了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也对技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生活在互联互通的国际网络中,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国家建设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价值观正确、专业过硬、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具备创新思辨能力、技术素养好的建设者。大学英语不仅是公共基础课程,更是核心通识课程,在学习英语、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分析中外文化及差异,提升思辨能力。

1.2.2 学科融合要求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在医科环境下的文科课程,需兼顾新文科、新医科的建设要求。龙宝新[3]认为,新文科不仅是多门具体学科指涉,更是“全新文科样态”,带动“新思维、新范式、新格局”,以中国价值为内核,兼顾“求知、育人、社会服务”学科功能。另一方面,新医科建设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医、文、理、工多学科联动培养人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新医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依托,学科建设从治疗为主拓展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求学生“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4]。新文科将外语学科能力的培养扩展为语言应用、跨文化交际、研究、创新、反思、技术能力等;新医科旨在打造中国特色的教育新体系,培养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服务新医科建设,但其本质是文科课程。结合新文科建设“时代性、中国性、世界性、技术性”的精神要义[3],该课程需最大化实现其核心通识课程的功能。通识教育有跨学科属性。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内容教学,科学素养、跨学科研究方法、思辨能力等涉及其中。这与新文科、新医科建设要求一致。新指南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尤为重要。同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1]。大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依托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学习的“泛在”时代,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满足了语言学习的延续性需求。

1.2.3 外语学科特点

新文科背景要求大学外语课程顺应“识变、应变、求变”的新形势[5],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传统外语通识课程须做出四个转向:从跨文化教育向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转向、从单一的人文教育转向与科学教育并举、从去语境化外语通识教育转向专业通识教育、从文化素质培养转向批判性思辨和沟通能力培养[6]。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媒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语言工具性功能,同时,获得语言符号承载的信息内容。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多样、文化多元,中外文化碰撞频繁,中西方思想在此高度融合,课程学习中融入价值观、品德教育、社会责任、职业精神等内容,因此,有机会且有责任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育人功能。大学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人生阶段,大学英语的育人功能需要彰显,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必不可少。新形势下的四个转向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提出更高要求。立足外语学科特点,与医学专业结合,发挥通识教育应有的作用,能更好地服务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2 “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时代发展,医药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大多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并未形成一套结合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对“医学+英语”重视不够[7]。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跨学科属性,若脱离专业语境,将导致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不够,因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建构都需考虑专业特点。

2.1 课程内容构成教学主体

语言是承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大学英语旨在学习语言及其承载的内容信息。以语言文化为主体,重视语言承载的教学内容是“一体两翼”的核心。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是将语言教学建立于某学科或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课程内容学习结合,在提高学生学科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语言水平提升[8]。基于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注意内容与语言的关系,注重语言学习的本质。以语言应用为主,学习医学领域的英语,凸显语言的实用性,重视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以英语为语言工具获取医学文化信息。因此,守正创新的课程建设原则是守语言教学之“正”,坚持语言课程的本质,在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医学是专业性强、分科精细、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学科。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语言教师要涉足医学专业知识难度较大,然而,在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引入医学信息是可行的。图2展示了医学专业相关内容的层次,从内到外包括医学各专科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医学通识内容、普通英语中的健康话题四个圈层。最核心、最专业的两层是专业英语范畴,而医学通识和健康话题可纳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

图2 医学专业相关内容层次示意图

近年,部分医学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尝试将专业内容引入本科二年级的大学英语课程。医学通识层次的课程可包括《医学英语入门》《中医英语基础》等入门级课程,或者与语言技能结合的《医学英语视听说》《中医翻译》等。将健康话题引入英语教学适用于师资有限、学生专业分散或英语基础较弱的情况,可在语言操练中选择医学健康话题,也可在内容型课程中加入相关章节。例如,某中医院校开设英语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中医药文化作为重要章节。总之,课程门类多样,授课形式灵活,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在线学习作为拓展或补充。学生课后结合专业选择拓展内容,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线下),又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专业化、可持续化。内容与语言相辅相成,学习语言、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训练专业语境下的语言应用。

2.2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变革对师生的技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体两翼”模式中的技术一翼,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平台支撑、辅助工具,也是培养目标。技术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有三方面需要提前规划和充分利用:学习平台或软件、终端设备、学习资源。

第一,结合课程特点、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或软件,用于教学、辅助学习或评估。普通英语教学一般有教材出版社提供的大型、稳定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增补资源、利用平台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医学英语入门》等专业英语入门课程,更多选择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利用现有平台上传学习内容、设置进度和测试等。也有教师组织自己的学习资源,利用云班课等软件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此外,批改网等带有评估功能的平台或软件也可迅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总之,面对多样化的平台和软件,恰当选择、充分利用才是关键。

第二,充分利用终端设备,使其发挥恰当的作用。如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能用于学习的终端种类繁多,因其便携、可接入网络的优势,在外语学习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课内外合理使用,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过度依赖。

第三,凭借技术手段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资源多而杂,如何甄别、选择、组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的内容。“泛在”学习模式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获取资源是形成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主流媒体英语新闻网站、英语学习网站、自媒体、影视剧、电子书籍等可利用的资源应有尽有,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学生熟练掌握、提升技术素养,同时体验技术带来的便捷和效率。

2.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

课程思政是育人功能的体现。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它超越了政治、社会制度范畴,上升到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包括品德、价值观、社会性、集体观、职业精神等。大学英语课程涉及多元文化内容,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情况普遍,教师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了解世界、理解外国文化,客观分析、理性对待西方文化,了解外国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短,实现文化互鉴。课堂教学抓细节,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需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眼光长远、全方位思考问题,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与课程内容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的显性教育不同,育人过程是隐性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学各环节,因而,“融”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何时融入、如何融入、何以融入是教学实践中需把握的重要环节,即,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使用什么材料将思政元素融入内容教学。

以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医学英语入门》为例。第一单元主题为Doctors’ Life,课前活动的阅读材料包括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新华网的三篇报道“ChineseDoctorRacesAgainstFateandCoronavirus”“PicStory:VillageDoctorinFightAgainstNovelCoronavirus”“OnlineDoctorConsultationPlatformforNovelCoronavirusReceives118 000Visits”。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等方式,结合时事将职业精神引入语言学习。第四单元Alternative Medicine的拓展部分,加入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介绍了三大标准及制定过程,引导学生熟悉标准、对比差异、分析翻译原则和译者立场,由此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主权问题。第十单元Health Care System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补充介绍了英国NHS制度,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利弊,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的表现。可见,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操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结合主题选择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作为课程思政的基础。找好结合点、自然融入是关键,避免生硬嫁接、为思政而思政,思政教学是副产品,是教学的提升。

此外,重视思政教学的整体性、延续性和系统性。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活动,形成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思政元素融入课前、课堂和课后各环节,形成单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形式;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完成课程体系内部思政教学的衔接和多学科协作,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

3 “一体两翼”模式下的教师发展

“一体两翼”模式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胜任语言内容教学、具备技术素养、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与新指南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一致,即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1]。其中,学科素养是语言教学的内核;教学素养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是实现学科素养的保障;科研素养是教学活动适应发展需求的原动力,也是提升教学素养和学科素养的保证。

根据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的TPACK能力框架,教师应具备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即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CK)、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 PK),三者交互、整合及转化[12]。这既是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是教师发展方向。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医药专业人才,课程内容知识(即CK)有跨学科要求,涉及英语、医学等专业,难度较大。大学英语转向专业通识教育是发展之必须,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现有师资不足以支持医学内容教学,须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以某医学院校为例,24名大学英语教师中,仅有1人获得中医学博士学位,有2人通过培训承担医学英语课程多年。其他人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培训,仅有部分教师在课程中有个别章节涉及专业领域。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发展需求,教师发展需循序渐进,需要有应对挑战的能力和准备。

教学知识(即PK)的要求不仅涉及组织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等教学法的知识和技巧,也涉及教学目标拟定和价值观培养,“一体两翼”的育人功能涵盖其中。技术知识(即TK)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备的素养,是支撑教学活动并为其保驾护航的关键要素。同时,学生也需习得信息技术,提高语言学习的技术使用质量。技术素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师生的共同要求。

4 结语

在“四新”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核心通识课程,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需彰显其育人和技术功能。“一体两翼”模式基于课程内容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适应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活的需求。该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发展,适用于外语类课程,也可推广到其他学科。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英语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