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四川某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2021-11-25何俊波杨子骄翟远航汪芯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问卷研究生

曾 雯,何俊波,杨子骄,翟远航,汪芯玉,孟 阳,刘 浩

(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大力发展及对其质量内涵建设的强调,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也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国家战略。而培养符合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则是践行纲要的必然要求[2-4]。

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具有高层次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关键在于医学高等教育。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人才为目标[5],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性学位。一套客观公正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可以指明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方向,促进其自我的奋斗和成长[6-8]。然而,现行的综合评价体系纷繁复杂,并未完全符合新时代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也不尽与新医学模式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此外,既往评价体系研究多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评价方式单一且难以反映学生本身对职业标准的要求和追求[7-8]。

因此,本研究归纳综合了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并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研,通过结合学生对于评价条目和评价方式的观点对新时代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进行讨论和反思,以期在社会的需要和当代医学研究生的需求中找到平衡点,从而对未来该评价体系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总结[6-10]、专家咨询以及对《四川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试行)》《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文件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框架(见图1)。该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专业学位研究生问卷。

图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框架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全部在读2018-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标准:①全日制非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②获得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因故中途退出或暂停专业学位攻读的研究生;②已转为学术学位的研究生。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自2021年3月—2021年4月,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填写需要与学生个人信息相匹配且只允许单次提交以排除干扰。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择业原因及就业意向、对评价体系各条目的认可度及增设删减意见,以及对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本研究遵循保密原则,对参与研究者无伤害且无利益纠纷。研究者于网络平台收集填完后的问卷,对各题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软件和SPSS 24.0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定量变量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分类变量率或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与总体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两两对比采用SNK法进行。构成比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份,收回调查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0%。参与调查的男、女研究生分别为83名和81名,平均年龄27.6(23~42)岁。各年级及专业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共调查了2018级研究生47名(28.7%)、2019级研究生54名(32.9%)、2020级研究生63名(38.4%)。

表1 各年级及专业受调查学生基本特征比较

2.2 择业原因和就业规划

在医学专业的选择中,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工作性质(治病救人)(76.8%),社会地位(44.5%)和经济收入(44.5%)。同时值得注意的是,40名(24.4%)学生表示父母长辈的期望要求是左右其择业的重要因素。在就业规划方面,149名(90.9%)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医药行业工作,其中143名学生愿意从事一线医务工作,而14名(8.6%)学生暂无对于未来的规划。

2.3 对评价体系的要求与期望

各年级对评价体系的期望比重如表2所示。整体而言,人文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身心素质,学生期望比重与研究预设比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评价体系的期望比重各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图1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23名(14.0%)学生认为非常合理,111名(67.7%)学生认为基本合理,23名(14.0%)学生认为不甚合理,7名(4.3%)学生认为非常不合理。

表2 各年级评价体系的期望比重比较

在思想意识和道德考查方面,学生认为其所占比重(26.1%±10.7%)。其中,学生表示应该增加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医患关系(61.0%),科研诚信(51.2%)和廉洁从医(50.6%);表示应该降低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服务意识(36.6%)、思想意思综合表现(28.1%)和师生关系(28.1%)。

在人文综合素质方面,学生认为其所占比重平均值为(19.0%±8.2%)。其中,学生表示应该增加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医患沟通能力(71.3%),团队协作能力(52.4%)和危机应变与决策能力(51.2%);表示应该降低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人文精神(37.8%),其他沟通能力(32.3%)和学术交流能力(30.0%)。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认为其所占比重平均值为(38.5%±10.1%)。其中,学生表示应该增加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临床医学知识(72.6%),专科知识(65.9%)和临床思维(56.1%);表示应该降低的项目前三位分别是在读期间学术成果(45.1%),临床工作量(42.7%)和外语表达与交流(25.6%)。

在创新素质方面,学生认为其所占比重平均值为(14.3%±8.9%)。其中,学生表示最应该增加的项目是探索进取精神(75%),最应降低的项目是双创比赛(63.4%)。在身心素质方面,学生认为健康状况所占比重平均值为(11.4%±12.1%),心理素质所占比重平均值为(11.3%±11.9%)。

2.4 对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观点

各年级对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观点如表3所示。在思想意识和道德考查方面,学生最认可的考察方式是多元反馈评价(72.0%)。在人文综合素质方面,学生最认可的考察方式同样是多元反馈评价(83.5%)。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最认可的考察方式前三位是专业知识笔试(72.0%),专业知识面试(61.6%)及问卷调查(59.2%)。同时有103名(62.8%)学生认为不应将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在创新素质的评价方式方面,114名(69.5%)学生认可多元反馈评价,70名(42.7%)学生认可专利成果,57名(34.8%)学生认可双创比赛成绩。在身心素质的评价方式方面,101名(61.6%)学生认为应该将体测作为身体素质评价指标,114名(69.5%)学生认为应该将心理医师评估作为心理素质评价指标。

3 讨论

3.1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肩负新时代重要使命,研究生价值观念应树立牢固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高层次、高素养临床医生的重要储备及来源,是我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规划目标的关键力量。在本研究中,87.2%的调查对象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一线医务工作,并且76.8%选择医学行业的原因是其治病救人的工作性质。与孙玉龙等针对本科生的调查相比[11],本研究调查学生的择医意愿和规划更为明确,体现研究生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示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要价值。但本研究12.8%的调查对象表示毕业后首选为非一线医务工作,并且近一半学生表示社会地位(44.5%)和经济收入(44.5%)是决定其择业原因的原因,更有24.4%表示父母长辈的期望要求是左右其选择的重要因素。这反映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价值引领等方面依然有提高空间。而据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年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临床执业医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6.5%,而基层医疗单位中该比例为0.4%~4.3%[12]。这种研究生医务工作人员分布的巨大差异也再次从侧面提示了本研究结果所示的价值取向问题和影响[13]。

3.2 研究生评价体系可引领研究生教育教学方向,但其构建方式过于单一

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多项关于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办法与通知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不断发展,构建相应的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必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9]。近年来,胥娇[6]、王悦[7]和张俊俊[8]都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实证研究。然而,上述研究均采用专家咨询(德尔菲)法,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且应用广泛,但其受被咨询者主观倾向性影响较大。同时其纳入意见人群类别单一,因而最终结论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出入[6-10]。在本研究中,各年级研究生对于评价体系中的人文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身心素质均显著高于预设期望值。该结果反映了研究生对于上述指标的重视。同时,与基于专家观点的研究结果相比[10],本研究中学生调查对象尤其看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比重,这反映了医学生对于临床的重视程度。同时,该结果也同样表明评价体系的构建存在人群主观倾向性[14],提示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参考不同群体尤其是被评估研究生本身的意见。

3.3 研究生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应单纯以学术论文为导向

除指标条目存在差距外,评价方式也是目前研究生评价体系工作的争议点。在本研究中,研究生在思想意识和道德考查、人文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素质三个方面都首选多元评价反馈,表现了学生对该方式的认可以及对参与评价中的主观意愿性,尤其是低年级研究生。然而,在思想与人文等主观评分方面,既往研究在实证中多使用问卷调查[7-8]。但胥娇等[6,14]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评估者使用同一评价体系对同一学生的评分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分时,多元评价反馈的方式在真实性方面具备优势[15-16]。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与既往研究相似[7-9,17],本研究结果证明,必要的笔试和面试依然是主要考察方式且得到了医学生的广泛认可。

此外,本研究发现仅有37.2%的学生认可将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情况作为评价指标。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18]。然而,文件的出台是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等现象,而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张俊俊等人在2020年的研究也显示,论文质量的方差贡献率与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方差贡献率几乎相等且是比重最高的(11.9%比11.0%)[19],再次提示破除论文“SCI至上”不应矫枉过正,而应以有价值、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导向[20]。

3.4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是基于文献、专家咨询以及部分学校文件设计而成,但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未经系统检验。且本研究仅在单个院校进行,其结论未来尚需多中心、标准化问卷结果和实践加以佐证。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对医学研究生的调查,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生对于当下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比重考量和评价方式均有不同看法。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和人民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因势利导,优化评价体系,使当下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好地成为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问卷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问卷大调查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问卷你做主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