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2021-11-25彭丹红

经营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法律管理企业

彭丹红

(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00)

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要求社会各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提供指南。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法律风险列为企业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指导各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本文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主要分析生产型企业运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一、对企业法律风险的理解

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是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或者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引起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目标实现造成影响。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一个法律主体,其遭受的法律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的法律环境变化,或者自身没有按照法律规范和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一)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法律风险也是不可确定的。

第一,是否发生不确定。就个体风险而言,其是否发生是一种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发生时间不确定。虽然某些法律风险必然会发生,但何时发生却是不确定的。第三,发生概率不确定。即法律风险带来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不确定的。第四,风险的损失程度不确定。

(二)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客观性

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三)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可认知性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被人们认识的特点。一般来说,企业管理者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就可以轻松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的性质、大小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法律风险所具有的这种可认知性,意味着法律风险可以被预测,企业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法律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生产型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别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生产型企业的管理工作经验,现将生产型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分为四类。

(一)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风险

设备是生产型企业运营的必备条件,企业需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技术改造等,以确保设备能够支持生产正常运作。在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过程中,若发生违章作业、操作不当或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易发生安全事故,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如果导致作业人员或场所内人员受伤,就可能带来人身损害风险;如果导致企业设备及事故发生范围内的财产毁损,就可能带来财产损失风险;如果设备不能运行导致企业停产,就可能带来违约风险;如果设备不能正常运作,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与相邻企业或居民的关系,继而带来侵权纠纷的法律风险。如果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二)招标采购活动方面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经营过程会涉及各种采购活动,例如工厂建设工程招标、采购生产设备、采购生产物资等。企业除了依法通过招标的方式采购,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企业为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主动进行招标采购的情况。招投标领域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现可以将招标活动的法律风险划分为程序性违法风险及实体性违法风险。这两种违法风险可能使企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丧失市场准入资格,不能参与特定经济活动。

(三)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

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书,除了记载双方交易合作的关键信息,如交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也是合同签订双方发生纠纷时,赖以为据的重要证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果合同管理不善,会引发法律纠纷与风险。例如,企业在合同签订前未调查对方的资信,就可能因相关主体履约能力不足、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当合同条款设置不合理、存在歧义或意思不明确时,可能带来因合同履行困难、引起纠纷的法律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可能存在因其中一方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能履行等情况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具有多样性,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合同管理尤其是合同的法律风险管理,以保障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四)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管理是否合法关乎企业是否能实现正常生产运营,建设好人才队伍。我国现行的劳动法体系架构具有其特殊性,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定,各地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政策,各地司法机关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司法适用方面的规定,这使得劳动关系管理相对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更为复杂。因此,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的各个环节,除了需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变化更新,还需及时、准确地把握当地最新司法实践的操作管理情况。企业如果在上述任一方面把握不当,都有可能引起劳资纠纷,企业管理者应当重点关注。

三、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

企业管理层应对充分认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从而有效推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经营及管理决策过程中主动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风险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企业其余各岗位人员应该正确认知其岗位工作相关的法律风险,如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要有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风险认知,负责劳动关系管理的人员要有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风险认知。

加强企业普法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风险判断能力,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最终从整体层面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可通过讲座培训、法律知识竞赛、从业人员法律法规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普法讲座培训可以将邀请专业律师讲解、组织企业内部人员职业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有机组合,要特别注意分析同类型企业的案例,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生产型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企业外部人员进入企业现场作业的情况,企业外部人员的不当行为也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如人身损害风险。因此,除了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企业相关外部人员的法律意识也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企业外部人员进行作业前的法律专题培训,可以采用作业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作业区域安全隐患与风险点提示以及上岗前考试等方式,确保相关外部人员符合安全上岗条件后,才让他们进入相应区域作业。

(二)抓好企业内控管理,完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为有效减少法律风险,企业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还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管理推进风险防范工作。企业应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控制法律风险点,为每个法律风险点设定责任人,让他们进行风险点的监督管理,保障各项环节的法律风险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工作开展循序渐进、有章可循。

首先,制定内控等级管理与责任机制。可按法律风险的大小、影响范围、金额数量确定对岗位、层级的授权,各岗位、层级人员不得超越授权范围进行决定和审批,否则应根据权责相对应的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惩罚。如,在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及合同管理中,根据合同的金额制定相应岗位、层级人员执行的审批制度。

其次,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在法律顾问和法务参与的前提下,梳理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存在的法律风险点,并针对法律风险点拟定预警、监控与处理机制。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原则需以事前防范为主,以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为辅,结合企业的特点,实现各部门协同一致,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抗击法律风险的主动性、前瞻性和计划性。良性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帮助企业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减少企业内的违规操作和诉讼案件发生,维护和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最后,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管理学与法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效率。除了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借助法律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加强防范也必不可少。聘请法律顾问,形成企业为主导、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意见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既可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又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三)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依法行事

企业经济往来主要通过合同形式进行,合同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合同管理不当是企业法律风险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对企业防控法律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企业合同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即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管理。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对交易主体进行资信调查十分重要,需要确定交易主体是否有资格承接业务,是否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约定。资信调查重点审核的是交易主体的营业执照、专业资质、法定代表人以及证照等信息,此外,还需要了解及核实该交易主体的住所地、经营范围、商誉、业绩,留意其财务状况,注意收集财产信息,为日后发生争议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早做准备。

事中管理,即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法律风险的管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拒不履行、履行不当和履行不能的法律风险。拒不履行,指合同相对方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无正当理由,却拒绝履行合同内容;履行不当,指合同相对方延迟履行及部分履行等,此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使催告履行、解除合同、追究违约等权利,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损失;履行不能,指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履行风险,企业首先要求合同相对方提供不可抗力的相关证据或及时主动向相对方提交相关证据,从而避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积极与对方沟通,寻找解决方法。企业在处理事中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时,应善用外部专业顾问资源,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有关鉴定机构和评估机构,邀请外部专业顾问及时对专业性的问题提出意见,给出风险评估和处理建议,必要时协助证据的梳理、收集和保全工作。通过外部专业顾问的帮助,企业可以有效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也可以及早地发现、预防问题,为日后可能发生的诉讼、仲裁争取有利地位和主动权。

事后管理,即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对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及解决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合同管理中运用相关解决办法,减少企业法律风险。

四、结语

企业应及早判断、识别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通过加强普法宣传增强企业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实现管理依法行事,规避和减少法律风险,以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法律管理企业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