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2021-11-25于波

经营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部门

于波

(济宁市泗水县审计局,山东 济宁 273200)

面对国家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的新形势,对照审计监督的新标准,县级审计部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加以梳理,剖析原因,找准症结,明确目标,从而切实加以改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当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责任审计、同级预算监督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部分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方面。未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不能全面掌握县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限于审计权限,对国有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企业以及电力企业等关系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重点部门,未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不利于激发、调动这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审计职责发挥不深入、不充分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够深、不够透。项目多侧重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方面,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上级重要决策部署的情况、本级实施重大经济决策的情况、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些真正反映领导经济责任的内容,缺乏全面、深入、系统、联系的审计监督。同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多,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少,审计监督明显滞后。二是政府投资审计。审计内容主要聚焦于工程审减额方面,防控作用发挥不足。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覆盖面、审减额逐年增加,反映了审计监督力度的加大。同时,审计中也存在项目中问题屡审屡犯的情况。如何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制度,目前着力不够、办法不多。三是政策跟踪审计力度不够大。尤其是在争取上级政策、服务地方发展的项目上,审计中局限于提出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规范,但对整改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被审计单位在出现问题时找客观因素、找理由、整改不到位,很难适应当前上级审计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局面,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审计质量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干部职工审计质量意识不够强,专职审计作用发挥不足,质量管理不够严格,项目质量不高,缺乏审计精品意识。二是审计“四分离”执行不到位,审理、执行人员过多地参与审计项目,有些审计项目由审理、执行人员直接负责审计,失去了“四分离”制度互相监督制约的核心目的,审计项目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个别审计事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存在执法隐患。如对招商引资合同审议、参与扶贫项目整改验收等工作,审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发挥不好监督作用,也解决不了不规范的问题。

(四)外部环境亟待优化

当前社会上下对审计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但仍然存在外部环境问题亟待优化。一是社会期望值过高。具体表现为与审计职责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较多,如扶贫项目、棚户区改造的验收、招商引资等,这些议事机构或工作大部分与审计职责无关,不仅与审计署对各级审计机关全面退出与审计职责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的要求不符,而且占用了较多的审计人力资源,甚至影响审计执法的合法性。二是有的部门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上级重大政策落实中的问题,讲困难多,讲成绩多,讲客观多,平常对审计部门敬而远之,不愿意接受审计监督,上级来了才临时抱佛脚,请求审计部门介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容易造成上下级审计部门之间的矛盾。

(五)自身发展后劲不足

审计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明显且越来越突出。具体来讲,一方面,国务院和上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地方党委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了越来越多的工作项目,各级纪委监察、巡察需要审计部门参与配合,审计任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干部职工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境界、工作作风呈现逐步弱化的趋势,极大地制约了审计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效的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长时间存在并难以有效解决。县级审计机关经费有限,不能开展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大数据应用水平较低、高水平计算机人员匮乏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改进并加强审计工作的措施

审计部门是经济监督部门,在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有8万名审计干部,大部分在县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的发展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1]。县级审计机关要高质高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应该以“补短板、立标杆、求突破、上水平”为目标,积极挖掘潜力、狠抓内部建设,选准突破口、实施精品带动,全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两办规定,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自然资源和资产审计相结合,拓宽监督面,增加监督深度,促进领导干部尽职履责、担当作为,为组织部门管理、评价和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建立健全整改责任、整改报告、整改回访、整改问责等体制机制,为切实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依托金审工程审计管理模块,发挥信息化在审计整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审计整改的信息化水平。

(二)推进政府投资审计转型

当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仍然是双重领导体制,人财物在绝大程度上受同级党委、政府管理。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与此同时也要紧紧围绕同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审计工作。必须由上级党委、政府强令下级党委、政府推动转型工作,才能取得明显成效[2]。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结合审减率、差错率指标实行末位淘汰。同时,注意发现、收集、整理问题,形成有质量的审计建议,探索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的方法和途径,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有效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三)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立足于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审计结果文书复核审理审定、业务考核、责任追究等环节,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分环节、分层级落实质量控制责任。严格执行审计项目限时完结,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探索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开展项目质量考核,坚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研究把握省、市优秀审计项目标准,重点配植、跟踪扶持,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四)突出审计工作成果运用

落实好《关于审计结论落实及审计成果运用的实施意见》,促进相关部门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对于上级审计项目尽量避免过多依赖审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审计重点应是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组织开展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资金审计,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对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开展认真的分析研究,从源头上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准对策,形成审计专报,报同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结语

在审计机关发展很多年以后,目前的审计程序和业务流程既有简化的必要,也有简化的可能。要从步步设防的程序性监督逐步转移到提高质量、分散和降低审计风险、杜绝审计责任事故上,简化程序要辅以提高作业技能,硬化取证手段,增加硬件投入,使审计底稿涵盖的内容高度可信、周全、丰富,使审计工作立于不败之地。解决县级审计机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力、经费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只有解决县级审计机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效能最大化,才能使审计事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审计机关管理改革的实践牵动着广大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心,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实施改革举措。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部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