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探析

2021-11-25王晓勇

经营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贷贫困地区贫困户

王晓勇

(深圳前海保利达能源供应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

金融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脱贫攻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年来,不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各个金融机构,都着重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出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让“高大上”的金融更加接地气,为脱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金融行业通过不断创新实践,用创新的产品、服务、制度与体系有效助力各地摆脱贫困。

一、金融扶贫的内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放在了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通过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性地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当前贫困标准衡量,所有贫困县的将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成为一项名垂青史的伟大成就。脱贫工作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扶贫指金融机构通过信贷、保险、基金等形式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型金融需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1]。

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精准。不同的贫困地区间存在较大的资源差异,加之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因此解决贫困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必须找准“穷根”、量身定制、精准滴灌。与传统“输血”式扶贫不同,金融扶贫不仅是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推动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

二、助力扶贫的金融创新举措

(一)创新型信贷扶贫

银行是金融扶贫的主力军,创新型信贷的种类与授信方式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推出了扶贫小额信贷产品,这种专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特殊信贷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农户的信贷融资可得性,扩大了信贷融资的覆盖面,提升了贫困农户的满意度。在贫困地区设立承担主要责任的银行,由这类银行逐户走访所属区域的贫困信贷客户,进行信用评定和授信审批工作,采取差异化信贷管理方式提升效率,管控风险。银行要加强基层金融网点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增加融资服务的便利性与可得性[2]。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对进行扶贫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将资金用于补偿扶贫小额信贷发生坏账产生的损失。

产业扶贫贷款、扶贫再贷款、异地扶贫搬迁贷款等都是创新型的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能够对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以及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问题给予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推动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深度融合,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更多低成本资金进入扶贫开发领域。

针对传统信用评级方法对贫困户不适用的问题,银行机构在贫困地区创新推广了贫困户信用评分体系。该体系要求银行机构在乡镇村“两委”、驻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村级风控小组协助下,依据诚信度、劳动力、劳动技能、家庭收入等指标,按照一定权重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为贫困地区的信贷介入奠定坚实基础。在审批权限方面,可以在风险防控前提条件下增加基层授信权利,进一步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办理效率,要求贫困户按时生产、不误农时。

(二)创新型保险扶贫

防止贫困农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同时也是保险扶贫的精准着力点。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实现了对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同时,还在持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量,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的医保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拒绝“病根”变“穷根”,最大限度杜绝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保险公司深入推进保险扶贫,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分散转移农业基础保障和种养殖业风险。目前,农业保险服务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乡镇,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超过270种,基本覆盖常见农作物。

(三)创新型期货扶贫

期货是分散、转移商品价格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货相关的金融机构立足于自身行业优势,通过套期保值、场外期权等手段,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助力金融精准扶贫。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使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承受力较弱。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对参与者的专业性、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要求较高,普通农户无法直接参与其中。我国相关金融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让保险公司加入套期保值过程,创造出了“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保险公司在综合考虑期货市场中特定农产品的价格和变动幅度后,有针对性地开发特定农产品的价格险,让农业企业和农户购买这一保险为自身收益提供保障,避免价格波动导致收入受损。保险公司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特定产品,可以对冲因特定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利用期货市场复制期权对冲保险公司的行权风险,能够进一步转移和化解风险。

以市场化手段向贫困地区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通过保险和期货相关金融机构进行专业运作,能够对冲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减少农户因农产品价格下跌产生的损失,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我国“保险+期货”模式所涵盖的农业品种有大豆、玉米、鸡蛋、棉花、红枣、白糖、苹果、橡胶、生猪等,这一模式发展至今,成为稳定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防灾减损的重要保障。

(四)创新型金融市场扶贫

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扶贫地区实现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是资本市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向。资本市场扶贫的关键是给予企业扶持和帮助,转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思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让企业财务管理朝透明化、规范化方向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筹集的资金,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稳定发展。

2016年9月,证监会印发《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在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的前提下,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做到“即报即审、审过即发”。证券公司要综合分析企业融资的差异化需求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有效运用并购重组、保荐承销及财务顾问等手段,增加贫困地区企业融资渠道。

三、脱贫攻坚战中金融创新的启示

(一)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构建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在顶层完善金融扶贫政策,如在扶贫贷款利率、期限和贴息等方面进行细致规定。各金融机构要在产品研发、资金运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差异性制度,积极引导资金供给向扶贫工作倾斜。

(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让金融产品惠及广大贫困人口。不仅要创新单一的金融产品,还要创新复合型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保险+期货”“贷款+担保+保险”等模式的出现就是创新复合型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的优秀范例[3]。许多贫困地区所处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融服务成本高,因此,需要加强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增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三)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的风险性无处不在,扶贫领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应坚持“促发展、防风险”的工作理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积极主动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开展扶贫信贷工作时,要加强贷前管理和贷后监管,实地走访,精准把握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和信贷需求,对贷后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加强项目准入管理,在项目准入阶段,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因地制宜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避免“一刀切”现象。在扶持贫困地区,企业的挂牌上市和多渠道融资要坚持标准不降低,防止不合格企业对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冲击。

(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贫困地区要想实现全方面发展,就要发挥金融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其核心是构建与完善信用体系。依法对贫困地区各类工商企业和个人进行信息采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并制定数据更新机制;加大贫困地区信用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落实褒奖诚信、惩戒失信等措施;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信贷贫困地区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