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园林空间环境及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2021-11-25石晶晶李宁
石晶晶 李宁
中国的佛教分为三个体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其中前两者影响较为深远。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在空间布局的营造上各具特色,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经验与审美情趣,对当今的园林设计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本文从庭院空间布局、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以及包括建筑群体在内的园林空间布局三方面入手,对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1.寺院的空间布局营造
1.1 庭院空间布局
寺庙的庭院空间是为了迎合寺庙的宗教性质以及为僧人和游人提供优美环境而营建的。它是一种园林文化的体现,我国自古就有对寺内庭院空间营造的记载,僧人慧远法师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时写道“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森树烟凝,石径苔生”[1]。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在寺院庭院空间布局的营造中也是各有千秋。
1.1.1 汉传佛寺的庭院空间布局
汉传佛寺的庭院空间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在不打破寺庙中轴对称布局的前提下,采用较为灵活的园林布局方式,通过借景、障景、虚景等手法,对空间加以组织,配以亭、廊、桥、楼阁、轩榭等园林建筑,以及塔、经幢、佛像、放生池等宗教小品加以点缀,同时对植物注入精神文化内涵,寓情于景,神情兼备,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使僧徒与游客在无形中感受佛法的深远教义。
例如,北京法源寺采用汉传佛寺布局模式,七进六院,布局严整,宽阔庞大,为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寺内花木繁茂,空间层次变化分明。洪亮吉诗云:“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远繁丁香。”寺内每到花开时节,丁香繁茂,海棠盛开,花香飘逸,与寺庙内清幽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是这种意境的写照。
1.1.2 藏传佛寺的庭院空间布局
我国藏传佛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藏式寺庙,即喇嘛庙;另一种是汉藏混合式寺庙。
(1)藏式寺庙多依山就势,视野开阔,吞吐八荒,以大片草地与树木为基调,突出民族建筑,借景周围群山形成自己的特色。
例如,普陀宗乘之庙,全庙布局、气势仿拉萨布达拉宫,寺内空间依山势自然散置,建筑由南向北层层升高。院落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
(2)汉藏混合式寺庙融合了汉传佛寺曲折通幽,欲露还藏的布局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藏式寺庙自由发展,山地特色的布局特点。
1.2 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1.2.1 汉传佛寺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汉传佛寺的建筑群体空间布局采用传统的“伽蓝七堂”制式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以南北方向为对称轴,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模式——庭院式,形成多层次、多空间的院落围合式结构,以此满足佛事仪轨及寺院生活的需求。典型的汉传佛寺如西黄寺、万寿寺等。
1.2.2 藏传佛寺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1)藏式寺庙建筑群体空间布局。藏传佛教式寺庙的空间布局采用的是曼荼罗图式空间布局,平面形式有简单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十字形,呈现出中心对称、秩序对比的特点,由中心向四周辐射,是一个具有藏聚、屏蔽与生发性的空间[2],具有圆满具足和聚集之意。藏传佛教式寺庙不仅仅是将曼荼罗当作平面布局来处理,而且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融入曼荼罗图式布局中,使僧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佛学的信仰。
如宗镜大昭之庙,是一座藏式风格的喇嘛庙,殿宇坐西向东,整体布局呈中轴对称,其中的大红台便是“曼荼罗”图式的体现。以大红台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处对称设置殿堂,由此呈现出四周向大红台聚集的空间布局模式。
(2)汉藏混合式寺庙建筑群体空间布局。汉藏混合式寺庙的建筑群体由汉族建筑形式和藏族建筑形式两部分组成,也就是伽蓝七堂制式布局模式与曼荼罗式布局模式的融合,进而达到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例如,妙应寺,整体寺庙空间布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汉传佛寺布局模式——伽蓝七堂制式布局,一部分为藏传佛寺布局模式——藏式布局。前半部分的汉传佛寺布局模式沿着南北中轴对称线依次展开,后半部分沿用藏传佛寺的塔院。塔院部分以藏式布局特点——方圆同心、十字对称的“曼荼罗”平面图式布局为主,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处理,整体以白塔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处角落对称布置角楼,并且四周围合院墙。
1.3 包括建筑群体在内的园林空间布局
包括建筑群体在内的园林空间布局包含了寺庙的全部外环境。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在寺庙外部环境的空间布局营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寺内园林空间的有限性,需借助寺外的自然风光,创造出无限的禅意空间,所以都依据特定的自然条件,借寺庙之外的景色,突破有限空间而至无限。
寺庙的外部园林空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山林型佛寺,另一种是城市型佛寺。山林型佛寺依托自然地势,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超尘脱俗,恬静无为”。如香山碧云寺,其地处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气势宏伟,又不缺乏意境幽深。另一种寺庙的选址在城市中,被称为城市型佛寺,这种类型佛寺的寺外园林空间没有山林型佛寺的自然天成,意境悠远,布局多是简单的城市环境。有一些寺庙在寺庙外部或城市景观环境中设置景观空间,使其空间扩大从而成为城市空间与佛寺园林空间之间的连接体,同时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万寿寺就属于这样的空间布局模式,寺庙选址于城市环境氛围中,而一条长长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这座寺庙的南侧,为这座寺庙增添了无尽的禅意空间。
2.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2.1 寺庙园林在庭院空间布局营造中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寺庙园林在庭院空间布局的营造过程中通过借景、障景、虚景等各种造景手法,冲淡了寺庙空间的森严沉闷气氛,通过对园林建筑、宗教小品、植物等元素的灵活运用,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而且不断改变视点、视角、视距,为人们提供不同的空间画面,从而促进情感的形成,形成一定的空间意境。通过具体的实体、空间、景物要素等的安排组织形成深藏、含蓄、铺陈等能够启发人想象和联想的意境氛围,引导情感的生成。
现代景观空间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空间布局模式,集合了简单、灵活,复杂、变化等不同的特点,它的本质是在景观设计中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营造出具有一定意境氛围的空间环境。通过对寺庙庭院空间布局中使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希望能够将其中空间的层次、景致的层叠、虚实的变化等方法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营造出在有限空间中探索无尽思想氛围的空间环境。
2.2 寺庙园林在建筑群体空间布局营造中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寺庙园林的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在营造的过程中,根据严格的规划结构形成一定的视觉空间秩序,这种空间秩序的形成可以引导人们虔诚地向佛的方向递进,与此同时,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佛的尊重。由此可见,空间秩序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体现在空间的景观构建中,而且可以在视觉上引导人们的游览方向,与此同时,空间秩序还有助于人们在游览过程中融入一定情感因素,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2.3 寺庙园林在空间布局营造中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每一位景观设计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利用有限的空间环境,营造出无限的景观效果和活力。寺庙园林景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包括作为建筑群体的园林空间)创造出无尽的佛教景观。寺庙的空间范围虽然很小,但是通过创建无限的禅意空间和有限的景观空间,在极目凭怀、仰眺俯瞰之间,产生“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宏远境界,与“来去自由,通达无碍”的禅境相吻合,并且将欲露先藏以及实中求虚、虚实相生的布局特点运用到极致。这些都是现代园林景观空间在布局中应该学习的地方。
2.4 寺庙园林整体空间的秩序性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寺庙园林空间通过建筑空间以及园林空间营造了“引导空间——宗教空间——寺庙内园林空间——过渡空间”,形成了一定的秩序性,这样的秩序性使寺庙的整体空间层次完整、严谨、庄严,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沿轴线进行组织形成空间序列的基本方式。
3.结束语
寺庙园林历史悠长、文化弥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特点,但其在空间布局的营造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及成功经验。笔者希望通过对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空间布局营造的探讨,总结出寺庙园林设计与创作的宝贵经验,从而对今后的园林艺术创作及景观设计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