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2021年总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21-11-25

文化遗产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现代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与叙事

朱 伟 (一. 1)

基于“气”的传统武术内劲研究

阳家鹏 米晓宇 李守培(一. 94)

新博物馆学视野下乡村博物馆的和顺实践

杜韵红(一.102)

中日手工艺文化保护历史及政策比较

钟朝芳 卢娇阳(一.126)

新时代非遗保护研究的路向选择

宋俊华 白雪筱(一.15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与嬗变

王 薇 (二. 1)

复调抑或专论:撰写法国人类非遗申报文本引发的问题思考

[法]尼古拉·阿戴勒 著 胡小宇 译(二. 10)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权威版本生产与遗产话语实践

——以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为例

桂 榕 袁 廷(二. 16)

经济振新与日本文化遗产的活用思路刘洋

[日]松田阳(二. 23)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空间建设的思考

杜 彬(二. 32)

国际文化遗产管理与研究:范式、趋势和展望

徐雅雯(二. 42)

场景理论下上海文化记忆机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刘中华 焦基鹏(二.126)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

蒋明智 樊小玲(三. 1)

粤港澳地区的“社”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

梁娟美(三. 10)

“非遗”保护与区域文化认同

季中扬 高鹏程(三. 18)

传统节气时序重构与当代公共文化生活

——以江南蚕乡为中心的讨论

袁 瑾(三. 24)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非遗”口述史客观性问题再认识

杨文昊(三. 34)

视觉书写与动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影像民族志运用

马伟华 张宇虹(三. 40)

江永女书传承人制度探析

何 研(三. 48)

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研究

杨 红 张 烈(四. 1)

新文科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从高校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耦合关系谈起

张 勃(四. 8)

从争议到共识:非遗研培的再认识与实践

巫宇军(四. 20)

2001-2020年CNKI非遗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段晓卿(四. 28)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严永和 妥学进(四. 37)

制度理性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权保护研究

聂 鑫(四. 49)

“允许商业化但不能过度商业化”:不同遗产理性带来的规范难题

[意]Chiara Bortolotto 著 马庆凯 译(五. 1)

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刘朝晖(五. 9)

希腊财政紧缩政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

[希腊]Panas Karampampas 著 张 煜 译(五. 17)

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王 历(五. 2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自我经营的非遗传承人

[德]Philipp Demgenski,Christina Maags 著 张 煜 译(五. 32)

活化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理建设思考

高小康 (六. 1)

从实践探索到学科建构还须行多久

——兼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

王福州 (六.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范式建构

宋俊华(六. 21)

痘神信俗的历史考察及其伦理言说

史小军 王献峰(六. 29)

遗产的增值:中医“内景反观”在西方的附象与误读

贺 霆 邓启耀(六. 36)

16世纪前中医针灸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原因

张益嘉(六. 45)

戏曲研究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灵台”考

——兼说现存的甘肃省灵台县古戏台

康保成 张 芳(一. 37)

乐部西来与乐部东传

黎国韬 黄竞娴(一. 45)

眉县教坊考

——兼论唐代地方音乐机构

张丹阳(一. 54)

论元杂剧中的“开”与“开呵”之区别

李 妍(一. 62)

论晚清地保对官方禁戏政策的执行与背离

张天星(一. 69)

“积石山麻布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刘玉忠 袁书会 安斌杰(一. 79)

依“舞”向“剧”:醒狮的戏剧性及其创新性发展

谢中元(一.102)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戏曲向何处去

章军杰(一.118)

磁州窑《五女图》瓷枕元杂剧故事画考释

廖 奔 林 达(二. 52)

通万物而考理乱

——古琴琴器之美

罗筠筠(二. 59)

四圣宫舞楼创建年代考

杨 阳 郭明明 高 策(二. 66)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两种清代内府抄本曲本考

彭秋溪(二. 73)

英国藏广府戏曲俗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兼论文献在海外的流播与价值

徐巧越(二. 82)

孙承泽与清初金石学的复兴

李 永(二. 89)

平遥县梁村神宫戏院及其演剧习俗考述

雷桂萍(三. 56)

《纳书楹曲谱》笛色的百年变迁

胡淳艳 王 慧(三. 63)

连厢搬演新证

刘叙武(三. 71)

明清戏曲中的元宵节书写

司若兰(三. 79)

关西大学藏孤本曲选《海内曲魁》考

林杰祥(三. 87)

从“滨文库”藏老戏单看民国梨园生态

谷曙光(四. 59)

民国戏曲场域:透视1917年《顺天时报》菊选

吴新苗(四. 66)

北方昆曲“花谱”《马祥麟专刊》探考

陈 均(四. 75)

论中华戏校的京剧人才培养模式

王永恩 董茳桐(四. 84)

民国“剧坛达人”郑子褒的剧评、办刊事业

刘梓秋(四. 91)

汉阴黑龙洞庙戏楼舞台题记考论

延保全 公蒗蒗(五. 39)

黄之隽《忠孝福》编创时间、目的和原型考论

丁淑梅 王士春(五. 49)

元杂剧的“外脚”“外”与“外末”辨

陈 燕(五. 57)

《风月锦囊》图题与戏曲出目的形成:意义与局限

朱 浩(五. 65)

唯物史观与“十七年”时期戏曲史书写

黄静枫(五. 73)

从“黑船”到“红船”:粤剧戏船变迁新探

陈雅新(五. 83)

探寻戏曲史研究的新视野

黄仕忠(六. 52)

苏联戏剧界及媒体对梅兰芳巡演的不同看法

陈世雄(六. 58)

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威廉·里奇韦的中国戏剧研究

谭 静 程 芸(六. 66)

论村田乌江的梅兰芳戏剧观

赵婷婷(六. 75)

粤剧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历程与特点

白海英(六. 82)

清末民国京剧的武汉传播及其对汉剧发展之影响

胡非玄(六. 90)

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

民俗认同是日常生活与人文研究的核心

[美]张举文(一. 9)

传统之“便利”

[美]西蒙·布朗纳 著 方 云 译 [美]张举文 校(一. 18)

知行·风谣·风俗·传统

——布朗纳实践民俗学的几个相关术语

鞠 熙(一. 29)

中国“神箭早发”故事类型的地域想象

林继富(一. 86)

鄂东机智人物陈细怪传说的传承机制探析

万桂红(一.136)

“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

祝鹏程(二. 97)

神话资源现代转换的话语实践

——以葛翠琳1949—1966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为中心的讨论

毛巧晖(二.105)

当代中国神话的大众化重构

——基于新兴自媒体对神话资源转化的分析

张 多(二.111)

中国神话的网络裂变与传播规律初探

黄 悦(二.118)

构建共同体:妈祖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许元振(二.135)

食与时:“一日三茶”与广州现代生活秩序的变迁

姚丽梅(二.143)

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经验与启示

张劲盛(三. 94)

美国迪士尼对中国木兰传说的跨文化演绎

徐金龙 姬厚祥(三.102)

“土医土方”: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

王 琴(三.108)

古代文献中的剪纸史料探析

邹丰阳(三.119)

传统音乐活态表演过程中的“身体记忆”及其功效

——以刀郎木卡姆的表演为例

杨银波(三.127)

粤调“南音”“龙舟歌”文体辨

杨 骥(三.135)

论《格萨尔王传》中藏族先民的生态意识

马成俊 方玮蓉(四. 99)

汉越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黎族始祖神话研究

叶远飘(四.106)

明清时期五通神信仰的空间分布及信仰群体研究

李宛荫(四.116)

从空间感知到社会互动:潮汕民间造像的物像情境

陈 丹(四.127)

从华人民俗到国家非遗

——马来西亚新山游神中的华人身份研究

胡 超(四.135)

乡村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

——基于设计视角的创新思考

李 倩(四.144)

明治时期的柳田国男与中国

——从汉文典籍到怪谈、民间信仰

王 京(五. 91)

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

包汉毅 桂书杰(五.100)

网络游戏中民间文学资源的创新转化

程 萌(五.108)

红与灰:从“锦鲤祈福”习俗透视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双重性

傅灵犀(五.116)

外推与内生: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动力机制

宁 晶 陈华文(五.126)

关陇民歌春官说诗的当代流变

杨 田 高 乐(五.133)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的民俗学研究

刁统菊 王艺璇(五.141)

茶气和茶韵:中国式的“味感”表述

张静红 (六. 98)

当代“仪式感”的日常生活节奏分析

龙晓添 (六. 107)

卡尔·舒斯特及其中国民俗版画捐藏

李明洁(六.115)

《清俗纪闻》的民俗比较意识

李 宁(六.122)

柏林藏《苗民图四十种》考释

吴雅迪(六.130)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内涵及当代创新

邹 蓓(六.140)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陕北说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应莲访谈录

李醉海 张 静(一.145)

新时期传统皮影艺术的市场空间探寻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薛宏权访谈

雷 茜(二.151)

黄土地上的“鼓王”

——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延河访谈录

王 潇(三.148)

辰河目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杳文访谈录

唐柳琦(四.152)

河南板头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光生访谈录

张 杰(五.150)

46年石雕之路的“常”与“变”

——绥德石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鲍武文访谈录

李振华 贺智利(六.147)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