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中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
2021-11-25王蒙蒙
王蒙蒙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空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当前面临的严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具有引领主流价值观,疏导网络舆情,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等多种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通过分析网络空间治理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性、探析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中高校网络思政的优化路径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网络空间治理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契合性
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互相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3]网络空间治理是治理理念在网络空间的拓展与运用,围绕着什么是网络空间治理,如何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所开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网络空间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网络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展开的新阵地,网络空间治理实效的提升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提供新契机。同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顺利展开提供价值引领等作用,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1.目标的同向性
目标就像一面旗帜,有助于不同行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发展目的,朝着同一方向前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高校在网络空间中借助网络信息媒介,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从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赖于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付诸大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4]网络空间治理不仅通过法律、相关技术这些硬手段解决治理问题,同时也通过价值引导来规范网民的日常行为,最终形成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两者在具体目标的指向上有所区别,但都有赖于正确价值观念的内化来指导现实实践,具有同向性。
2.主体的互动性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处于动态交互之中,共同影响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效。教育者作为施教者,在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影响中,在一定情况下也能成为受教主体。对于网络空间治理来讲,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网络运营机构,网民等,这些主体在治理实践中联系紧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根据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恰恰是主体之间的互动性与交叉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不仅在相关理论研究上有着深刻的联系与交叉;同时在具体教育实践与治理实践上也存在着主体互动,为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中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3.路径的互补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网络空间治理实践的主体都是具体的现实中的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对客观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区别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教育或治理方式、手段的差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教育目标,一般采取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在路径选择上不具备强制性与惩罚性;而网络空间治理达到预期目标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具体规章制度、相关法律的约束上,因此采取的方式方法较为直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本质上,二者都是一种对人的约束力量。因此,二者在达到各自目标的路径选择上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互相借鉴,这是二者具有契合性的重要表现。
二、网络空间治理中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在网络空间治理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主体、客体及介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上,包括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挑战、优化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和提升理论研究深度等挑战。
1.满足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挑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进而激发大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外部世界,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不管是在虚拟网络空间还是在现实社会,大学生的需求在纵向与横向上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一方面,在网络空间条件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更为充分,这就需要从多种网络平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获取多样信息,这无疑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自身内在的思想混乱,在现实社会中很可能出现价值缺失、生活迷茫、消极对待自己的人生等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品在多种网络平台的渗透力有待提高。“立足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即网络空间中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充分不系统不灵活的信息供给之间的矛盾。”[5]这就需要对多种网络平台的个人需求信息进行匹配度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偏好与频次。从大学生关注的、需要的资源信息出发,结合这些实际需要进行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努力缩小内容生产与需要满足之间的矛盾。
2.优化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的适应性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就网络信息平台应用来看,网络信息交流与分享平台迭代更替的特点非常突出。大学生使用多个平台及在新旧平台上转换更新的情况会导致大学生被不同平台所分流,降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加大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因此,教育者需要紧跟时代,学习了解多种信息传播平台与应用,学会用最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与大学生沟通。在收集到学生们的浏览信息数据之后,运用网络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让非网络信息专业的思政教师去掌握这门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培训、设备支持与专项经费的综合投入,这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增加了难度。
3.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深度
马克思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6]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网络空间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相关理论来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掌握借鉴信息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来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从而有利于解读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不同的问题与现象,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举措,增强理论的现实说服力。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能力与思维、善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
从网络空间治理中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出发,立足于主体、客体及介体之间的互动联系,提出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指向性三个方面的路径。
1.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网络空间信息资源多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教育资源挖掘深度不够,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碎片化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系统治理原则,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网上思想与行为特点,筛选网络教育资源,分类并再生产,形成系统的主题逻辑与具有各自特色的资源结构,避免碎片化,将系统分类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络文化产品开发,满足多样化需求。第二,坚持精准治理原则,满足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建立的教育资源库与多种网络平台相结合,并对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推送的系列网络文化产品进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专门分析,从中把握特殊性,实现满足个性化需求资源的内容生产,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2.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
从治理方式上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网络媒介与相关技术来实现自身的功能与目标。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更新换代较快,一种新兴网络平台的产生需要教育者及时迅速地对其进行评估,对它的主要受众、传播特点,以及和网络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进行分析。如果传播内容受大学生喜爱,影响受众范围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具有强关联性,就要及时传播核心价值观,创造适合该平台、符合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作品,促进全媒体建设,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引导其价值观念,占领新阵地。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网络信息新技术,特别是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利用。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对网络空间里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处理与分析,因此高校信息治理部门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对大学生的网络数据信息加以处理,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再运用大数据溯源分析,从而把握网络舆情的性质与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同时,大数据也可以用来分析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获取与交流平台,对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
3.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指向性
从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多样化、互动性强的特征来看,网络空间治理有赖于政府、社会、网民等多个主体的协同治理。在高校网络思政学科研究中,政府、学校、思政工作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有着统一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成才成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促进高校网络思政交叉学科的研究有赖于三者的协同努力。政府与高校主要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物质与精神激励,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条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研究能力是影响该学科理论深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尝试多学科角度研究,采取多种研究范式,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采取多种方法,例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向性。
四、结语
网络空间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空间治理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契合性,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供了新机遇。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运用、信息化治理手段的更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等都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借鉴,对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吸引力,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交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