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5廖治华
廖治华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1]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工作推进会上,针对西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到:“要适应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建设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西藏各族群众。”[2]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把办好西藏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一、西藏现代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西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制定,标志着西藏职业教育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在党和国家关心支持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努力下,西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一)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
西藏职业教育通过助力教育扶贫、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服务社会发展。
1.西藏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西藏教育系统在教育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西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西藏生源学生提供多途径升学渠道,为学生在中职、高职阶段赴内地就读搭建平台,促进教育公平。西藏共有高职高专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县级职教中心24所,为解决西藏职业教育校容不足的问题,西藏在内地12个省(市)3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设立内地西藏中职班,18所对口高职院校面向西藏籍中职毕业生招生。其次,西藏职业教育院校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抓手,助力精准扶贫。西藏高职高专院校立足地区实际,围绕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制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专项招生计划,采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优先就业措施,为贫困家庭孩子就业、经商、创业提供帮助。
2.西藏职业教育有效缓解了西藏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困难。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西藏公安系统境培养基层干警,并充分发挥全区公安教育训练主阵地作用,承接全区各级各类公安机关培训任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西藏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断输送人才,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400多人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就业。西藏职业院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行业人员岗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培训,提升西藏人力资源水平。
3.《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服务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西藏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将加强传统工艺理论、技术研究列为主要任务之一[4]。西藏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人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高职学院整合资金用于支持工作室建设,同时鼓励高职学院开设传统工艺相关专业,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目前,西藏全区高职院校共有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引进技能大师和非遗文化传承人5人(1)数据来源于《西藏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为传承和发展西藏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职业教育支撑产业优化升级
西藏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区经济重心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职业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西藏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1.职业教育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2010年西藏人口普查第一产业就业147821人中,有88.8%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36.6%的人未上过学[5],低素质的劳动力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近十年的发展,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向第一产业输送毕业生近500人,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培养毕业生近800人,县级职教中心提供县域内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升、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培训200余期,培训19000多人次。西藏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多层次农牧业技术人才,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依托科技实现粮食增产、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有效助推西藏农业现代化进程。
2.职业教育为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储备人力资源。根据2019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和《2019年西藏统计年鉴》[7]提供的2013—2018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就业比重数据,测算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数学表达式为(2)pi为产业结构偏离度,yi、Li分别为第i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偏离度等于零,表明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表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表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应该使更多的劳动力从该产业流出。:
通过测算,发现2013—2019年的偏离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都大于0,说明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仍然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第二产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将国家重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治区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作为优势专业,进行重点突破建设。各中职学校结合地区、学校实际将净土产业、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供用电技术等专业规划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调研发现,2019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二产业培养毕业生460多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土木水利、加工制造、轻纺食品专业毕业生近700人。优质人力资源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结合市场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为第二产业储备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3.职业教育将第三产业推入现代化快车道。根据2019年西藏统计年鉴2018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就业人员数统计表提供的行业类别[7],将其分为传统第三产业(3)传统第三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和现代第三产业两类(4)现代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及其他服务业等。。通过分析发现,2018年传统第三产业就业518801人,现代第三产业就业620562人,传统和现代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值为46:54,说明西藏第三产业正逐渐向现代化转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区情、第三产业市场需求及本校自身条件,将电子商务技术、会计专业作为重点突破专业;中职学校将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工艺美术、藏医医疗与藏药、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美术等专业规划为重点建设专业。西藏职业教育为现代第三产业着力培养人才,同时发挥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的核心作用,使第三产业迈入现代化快车道。
二、制约深化西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因素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绘制了未来三年职业教育质量革命的“作战图”[8]。虽然西藏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由于西藏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许多因素仍然制约着西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纵向不衔接
西藏职业教育各级学校专业设置纵向不对应、课程内容纵向不衔接。首先,中职高职专业不衔接。根据调研,2019年西藏中职学校共开设89个专业,覆盖18个专业大类。中职学校专业存在划分过细,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如2019年农林牧渔、医药卫生专业在校生约3000-4000人,而休闲保健、司法服务专业在校人数都不足100人,石油化工专业0人。中职学校本来师资严重不足、实训场地条件差、数量少,如果专业设置过广,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不符合专业精细化发展的理念。根据2019年西藏自治区对口高职生源招生计划[9],2019年西藏对口高职共开设55个专业,覆盖16个专业大类,其中区内高职高专开设24个专业,覆盖14个专业大类,中职、高职专业衔接困难。其次,高职和专升本专业不衔接。2019年西藏三所本科院校开设专升本专业29个,覆盖18个专业大类,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设专业(含对口高职专业)37个,覆盖13个专业大类。高职高专阶段学制通常为3年,学习专业化程度高,专升本后本科学制2年,如果接受本科学历教育,至少有8个专业学生必须放弃原有专业,如藏语、英语等就没有可衔接的专升本专业。2019年职业教育各级专业大类数量趋于一致,但是中职、高职、本科阶段专业方向的数量却急剧减少。由于很多西藏学生更愿意在家乡求学,而西藏高职院校专业数量只能满足中职阶段约27%的需求,造成中职阶段美容美发专业学生到高职阶段学习唐卡,高职阶段英语、藏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后改学文秘学的现象出现,间接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使学生专业难以精深化发展。再次,中职、高职、本科阶段的课程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学生知识体系断层,不利于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不对接
根据调研发现,西藏中职学校2019年毕业生中约84%升入上一级学校,就业人数占全区总就业人数比例较小,故只统计西藏三所高职、高专和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各高校发布2020年招生计划统计出西藏职业教育院校(不含区外对口高职院校)现开设专业47个,覆盖西藏15个行业。根据《西藏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各行业就业人数得出2018年西藏经济主要由25个行业大类组成,其中10个行业没有对应专业,而个别行业如邮政业就业人数占比为11%,可是只有一个对应专业,显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县级职教中心发展不充分
西藏自治区县级职教中心主要承担县域内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升、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能,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西藏自治区第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建于1989年,到2012年全区共建成70个县级网络中心,地区覆盖率达94.5%。但2012年之后,46个县级职教中心陆续停止办学,目前仅有24个县级职教中心正常运营。西藏县与县之间距离遥远,农牧民跨县接受培训不符合地区实际,县级职教中心为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提供了条件,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储备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10]。尽管县级职教中心在助力脱贫、培养现代农牧民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近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县级职教中心大量萎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县级职教中心办学质量不高,培训条件较差社会吸引力不足,招生困难;二是由于培训归属于人社部门,而县级职教中心归属于教育部门,导致县级职教中心承接不到足够的培训项目,难以维持正常运营;三是师资紧缺,无法满足办学要求。
(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充足
西藏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西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按照2020年招生规模进行测算,至少缺教师700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按编制配备标准测算还缺2000多个编制。自2016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大学每年定向为西藏培养30名专业教师,累计目前已培养180余名专业教师,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师资需求。中职学校在编老师多为普通中学转型而来,转型成“双师型”教师成本较大,西藏中职院校师资中只有30%的教师达到了双师双证的要求。县级职教中心多是以“一校两牌”的办学形式,挂靠在县中学办学,师资力量以县中学教师为主,另根据本县财政情况,聘请部分技能教师。但是普通中学教师无法兼顾两边,且大部分县财政经费普遍不足,无法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聘请兼职教师,造成职教中心教师极其紧缺,无法满足办学需求。
三、深化发展西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
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远远落后于毗邻的青海省、甘肃省,不管在学校数量上,还是学生规模上,西藏职业教育都存在很大差距。与此同时,不同于内地办学类型多元化,西藏职业教育目前只有公办院校。西藏必须结合自己区域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地探索本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统筹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8]。根据2019年数据,西藏职业教育中职、对口高职、本科专业比值89:55:29,专业随着教学层次的提升呈下降趋势。西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统筹中职,对口高职、本科专业设置,保证专业设置大类、专业方向大体相符。首先,解决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摊子太大太广,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自身条件,根据就业、对口高职专业保留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淘汰一批与市场发展匹配度不高、培养难度过大、成本过高专业。其次,增强高职高专与本科专业衔接度。确保每个高职高专毕业生都能够通过专升本完成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应用型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如果本科阶段再次更换专业,势必导致培养的学生不专不精,偏离职业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初衷。再次,西藏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行业、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科学的职业教育标准规范下才能得以化解。西藏职业教育体系做好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正确研判,根据西藏“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市场发展需求,逐渐压缩低产值、劳动力需求少的专业。本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开低技术含量、零门槛就业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高产值、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行业增开专业;同时注意对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开设与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切实做好专业设置的战略性调整计划。最后,课程内容不但要和职业标准对接,还要实现纵向衔接贯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需由专业课程团队在科学精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统一制定。针对不同层次院校设定不同级别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呈现形式多样性、注重应用性,组织形式突出科学性、强调逻辑性。总之,各级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内容一定要衔接贯通,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服务于德技并修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二)统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县级职教中心着力于培养新型农牧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是职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推进职教中心建设。一是要理清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思路,转变服务对象,加快转型发展。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要树立以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办学思想。由于县级职教中心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局限等客观因素,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并不适宜,但是现阶段县级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仍有存在的必要。二是加强与自治区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整合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工作,为新型职业农牧民、“两后生”(5)“两后生”指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的人。、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等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三是针对学历教育,县级职教中心与中职学校之间试行横向学分互认。由于县域内企业不多,县级职教中心实训环境较差,学生开展有效实习实训困难,可通过与中职学校及其他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学分互认,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四是针对培训,组建优质教学团队,联合区内高校应用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职院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结合西藏农牧民实际,将理论部分制作成标准化、精品化、具备地方特色的线上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师资缺乏的问题。五是要建成能解决问题的专家型团队。对于老百姓在农林牧渔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充分利用科研院所、产业、行业等相关人力资源,制定解决对策,并安排人员跟进反馈,切实在实践中生产中促进、完成现代农牧民转型工作。
(三)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西藏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怎么建设,是西藏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西藏人才引进相对困难,要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本地区自身造血、供血能力。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可根据学校专业结构面向中职学校、县级职教中心试点开设应用型师范专业,联合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实训中心,联合中职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共建实习基地,毕业后持三证上岗,即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同时根据所设专业,对西藏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开通学历提升绿色通道,节约培养时间和成本。二是制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学历、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区内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已日趋完善,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博士层次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尚不充足。在职教师工作后承担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或其他任务,还要承担家庭的各种责任,国家统招博士考试对西藏高职高专院校老师而言难度很大,而通过人才引进博士对西藏高职高专院校又相当困难,导致目前高职高专师资队伍中博士寥寥无几。高职高专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硕士虽然能基本满足现阶段教学、科研、实训要求,但是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重点学科博士培养计划,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商,增强与对口支援高校合作,尽早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储备人力资源。同时为应用型师范专业积蓄师资,逐渐承担起培养区域职业教师师资的任务。三是深化对口“援藏”智力帮扶,加快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自2016年以来多种“援藏”计划促进了西藏职业教育发展,并为西藏职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援,为“双师型”师资培训提供渠道。西藏职教体系建设还需在“援藏”政策的支持下,与援藏单位建立深入交流机制,就“双师型”讲师培养等工作建立深度帮扶机制。
四、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提到了战略性的地位,西藏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来自国家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西藏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藏的职业教育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许多挑战。只有时刻坚持问题导向,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科学处理困难的能力,西藏的现代职业教育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西藏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地方、职业院校的通力配合,也需要产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地区实际的西藏职业教育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