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效

2021-11-25王家红

政工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教师

王家红 杨 涛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明确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条要求,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深切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选拔、培养、使用、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深入推动,真正把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过硬队伍。

一、严把选拔关口,把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教师选出来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选优配齐是壮大队伍的“重要一招”,要求我们必须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将适合从教、乐于从教、甘于从教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岗位上去,从源头上提高队伍建设的起点。

一是把理想信念坚定作为首要条件。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的示范作用决定教育的效果和效力,台上讲得再好,台下做不好,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传递正能量,有时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把好高校思政课教师“入口关”,关键要看其政治信仰坚定不坚定,有没有矢志不移信仰真理、坚持真理、宣传真理的毅力和决心;看其言行是否一致,有没有把说的和做的、正人和正己、真理力量和人格魅力统一起来;看其敬业精神强不强,有没有把上好思政课当作崇高的事业来追求、作为精深的学问来钻研;看其模范作用好不好,有没有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公正处事、带头廉洁自律。

二是把理论功底深厚作为根本保证。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就必须把理论素养作为第一素质。自觉勤于学,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突出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自觉敏于思,悉心领悟科学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重大思想理论观点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自觉善于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学以致用中深化学习效果、夯实理论根基。

三是把教学技能精湛作为关键重点。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教学技能精湛,善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在选拔思政课教师时突出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考察,重点看能否把课前调查、教案准备、课件制作、讨论交流等环节一步一步搞扎实,在一招一式、点滴积累中练就过硬基本功;重点看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是否开阔,在讲台上有没有充分自信、会不会答疑解惑;重点看能否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加大培养力度,把知识更新、能力升级的工作抓到位

实践出真知,人才靠磨练。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用好常态培训这个“主渠道”。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必须把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筹划、统筹实施,推进能力提升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构建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培训体系,建设在线课程体系,持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积极采取专题研修班、“理论大讲堂”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专题培训,促进思政课教师把能力素质强起来硬起来;积极用好用活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优质资源,加大示范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思政课教师有机会拓展思维视野、提升教学技能。

二是用好岗位锻炼这个“磨刀石”。岗位是一个人干事创业之基,也是成长进步之梯。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塑理想、培育品德、开发智力、健全人格重要使命,更要珍惜岗位、立足本职,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研究、竞赛交流、挂职锻炼贯通起来,既注重提高备精品、讲大课的能力,也要不断厚实解读重大理论问题、阐释最新理论观点的功底,自觉做到敬业、勤业、精业、授业、乐业,进一步提升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

三是用好融合培育这个“倍增器”。坚持以互帮互带为有力抓手,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以老带新、以强帮弱,经常性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查活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意识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思政课教师,参与重大教育活动经受砥砺,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摔打磨练,力求每完成一次教学和研究任务,能力素质就精进一层,理论素养就提高一筹。深化拓展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育才合作,突出在资源统筹上下功夫、在渠道拓展上求突破、在深度融合上见实效,切实走开聚才育才新路子,推动形成效能倍增新格局。

三、健全体制机制,把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导向立牢固

正确的导向是无声的动员、持久的动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效,既要靠实践锤炼夯基,更要靠鲜明导向、制度机制激发,从顶层上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真正使“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形成集聚优秀人才的政策保证。

一是优化评价机制。一个单位评价体系正了,每个人的努力方向就很明确,精神世界就很阳光,就充满生机和活力;评价体系不正,就会对人才的敬业精神和履职能力产生不可低估的杀伤力。要从内在机制优化上切入,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督促思政课教师时刻对标,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际本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使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用好了,就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效,必须按照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完善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尽最大可能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量才、精准励才。要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衡量指标,对肯钻研、肯吃苦、肯奉献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评选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形成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激励效应。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思政课教师大都处在求知成才的关键期、事业发展的爬坡期、家庭生活的负重期,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尤其要在信任、减压、解难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获得感,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善于端盘子、搭梯子,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让思政课教师有尊严、受尊重。着力提升归属感,综合运用政策激励、典型引导、文化熏陶、解难帮困手段,大力实施“安心、暖心、拴心”工程,让思政课教师有活力、有干劲、有奔头。着力提升幸福感,积极开动脑筋,想好办法、用好政策、办好实事,全面激发敬业奉献的动力活力。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如何说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