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动商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5赵龙龙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大学生

赵龙龙,张 杨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06)

动 商(Motor Quotient, MQ)概念在我国最早由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提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动商培养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将动商理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是培养情商、智商、动商3种人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高校教学中也早已引入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 + 动商的视角重新认识体育,将动商基本原理作为培养手段,在教与学和大学生的自主锻炼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个体潜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 动商概述

198 5年,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多种智力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身体-动觉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其对于身体-动觉智力这一概念的解释被认为是国外对于动商的认识与探索,也是动商的雏形。

201 5年5月,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宗平在《中国体育报》发表了一则“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的报道,这是国内首次提出动商这一概念。王宗平教授认为,动商与智商和情商一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支脚,动商是人类情商和智商发展的基础。

王宗平教授认为动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主要是指运动能力、协调性、合作性、社会适应力这些较为明显的特征。而广义的动商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生命活动、生产劳动、身体运动的特质和能力。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侠义的动商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心理等。

动商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广大学者的研究热潮。研究多与互联网+动商、体质健康教育、动商与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有关。研究普遍认为,动商主要反映人的行为能力,可以让人类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及活力,增强行动的实践力和执行力,是个人获得成功生活、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共同要求;我国对于动商的探讨和认识尚不成熟,一直以来忽视了对大学生动商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体质下降、 协调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动商教育的缺失有关。

2 互联网+动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在经历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后,大部分大学生离开父母开始学校集体生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更大,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简单的一部手机,就提供给了大学生接触丰富生活的渠道。大学生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各种聊天软件、网络游戏、社交软件、影视资源等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聊天追剧打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常态,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也成了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已成为高校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最初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到现在的各类网络课程以及各类教学辅助软件,高校教师的教学似乎已经与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便捷、灵活,也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类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也使得教师在大学生的课堂管理、学习进度、课外辅导等各个方面更加便捷。

2.2 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 3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在我国出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融入各行各业,在教育中的应用也率先开始,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中国大学慕课、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学习通、易班、对分易等软件都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在慕课、网易公开课中,有大量的名校名师名课可供广大大学生免费学习。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各级学校开始了网络授课,钉钉、微信、QQ、腾讯会议等各类软件也纷纷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而发挥作用,为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展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信经此之后,互联网+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知识读取的便捷化和多元化以及知识展现形式的形象化,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触和理解知识。网络上信息繁杂,良莠不齐,如何挑选正向积极的、合适的知识或者课程进行学习,以及如何加强自己的自律性,有效地进行互联网+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获取方面,是否能让大学生真正有效率地获得知识,还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2.3 互联网+动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为每周1次,每次2个学时,大学四年需要修4个学期的体育课,一般为大学生自选项目,以选项技术教学为主。对于大部分体育项目来说,每周2次的体育课,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专项技术的掌握,其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要想真正地做到高校体育个性化,单靠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很难实现。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动商理念,是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趋势之一。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称之为动商。侠义的动商包括运动心理、运动意识、身体素质等。除此之外,本文认为体育运动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也应包含在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还应把动商概念有效地融入教学,加大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体育精神、项目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大学生从意识上重视体育,深入地了解体育项目的文化知识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抗压练习,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技术学习的同时重视战术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在不增加体育课时的情况下,互联网+动商是一个极其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目前已有很多高校采用了课内教学加课外锻炼监督的方法来评定大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有各种软件来监督大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通过教师提出要求、大学生课外练习、软件实时监督记录,最终综合评定成绩这种三位一体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课外锻炼意识和频率。

除了强制性的课外锻炼,互联网+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方式,去接触和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了解运动常识。各种运动类软件、微信公众号、视频自媒体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体育知识、运动课程、运动防护等知识,但其中也不免掺杂了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错误的知识和动作,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要及时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同时也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网上社交平台也是互联网+动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一些运动兴趣群组,大学生可以实现相互监督、自主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还是一种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互联网还为大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动商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如可以在等车、排队等闲暇时间通过微信、抖音等获取体育知识,在课间时段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等。

3 结 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在高校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评定,而这种模式势必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此外,在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王宗平教授等的倡议下,动商这一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互联网+动商的形式,通过利用多种途径,可以让大学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了解各类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运动防护知识和运动技战术,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从根源上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更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巧,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不正经运动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