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基础性与走向标准化
——我国中职公共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中等职业课程标准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中等职业学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课程系列,其指向具有普遍性,相当于一个中职版本的通识教育课程系列。中职公共课程的改革是一个持久的政策议题。从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到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家一直在对中职公共课程的改革进行政策引导,整体上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回归基础性,二是走向标准化,这也是中职公共课程改革的一个现实效果。

一、从文化基础课程到公共基础课程

1.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概念的使用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其中课程设置及要求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阐释,首先要对“文化”一词做出解释,文化有广义和狭义内涵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人类通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被理解为狭义上的文化[1]。而本文所研究的“文化”概念更为狭窄,仅指在学校学习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关于“课程”的定义相当繁多,比较传统和权威的解释是把课程定义为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综上所述,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素养为目的,学习除专业课程以外的各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的总和。

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程功能定位以及改革的问题曾激起学界一场持久的热议,比较极端的观点是取消独立设置的文化基础课程,把文化知识简单融于专业课程中学习,这种观点把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价值完全否定掉了。大多数人是坚决抵制这一做法的,其原因是:虽然职业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相对来说可以处于次要地位,但绝不可再否定掉文化基础课程现存的地位了。这种观点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还是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普通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文化基础课程怀有渗透到潜意识中的朴素情感。这是一种对基础教育的回归,正是这种情感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中维系文化基础课程地位的最原始的力量[3]。

2.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概念的提出

2001年《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开启了我国中职公共课程改革的序幕,8年之后,教育部2009年再次颁布《原则意见》,这样提道:“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4]在这一文件中,文化基础课程正式更名为“公共基础课程”且沿用至今,相比于2001年出台的《原则意见》,此次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相关描述中,“国家规定”“国家统一制定”等词表述的频率也增多了,且在文件中还特意强调:“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该文件的发布与实施,不仅表明公共基础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还标志着国家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公共基础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高等职业院校或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中,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使用这一概念,表明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经历了前期的艰难探索后,其功能定位已逐步清晰明了,其意义与价值不再仅仅依靠人们潜意识中对传统教育的朴素情感,而是从国家顶层文件的设计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发挥着基础性建设作用。

二、从原则意见到课程方案

1.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001年和2009年教育部都先后颁布过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两次教学大纲颁布之前教育部都发布《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作为铺垫。然而,在2019年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出台之前,教育部都没有再像前两次那样颁布《原则意见》,而是紧随其后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随着此次文件的生效,之前的《原则意见》立即停止执行。

两次颁布的《原则意见》中,国家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比例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2001年的《原则意见》中提出“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6”,针对该要求,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文化课的比例过大,没有必要开设这么多课时的文化课,这从本质上也能反映出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不明晰,现实中的文化课课时比例正面临着不断缩小至边缘化的境地。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导致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遭遇阻碍,且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态度也会相应地影响该类课程的教学实施。2009年新颁布了《原则意见》,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比例进行了重新规定:“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这就给了许多想要缩减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比例的中职学校找到了一些可靠的政策依据。

2.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都是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三位一体,缺一不可[5]。《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是我国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第一次单独派发的文件,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课程方案》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课程结构由三大模块构成,模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这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且周密的课程结构设计。《课程方案》还要求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夯实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共同基础。”[6]这是中职公共课程回归基础性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相对于之前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做出了细微调整,例如把德育调整为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改为信息技术,且新增加了历史这门必修课程,这在中职教育里是一次创新之举,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更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迈向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推行

2000年教育部组织制定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数英、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等七门文化基础课程的试行教学大纲。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且所开设的课时比例也都远低于2000年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但该大纲在规范中职公共课程总体方向和统筹指导方面还是发挥过重要作用。原大纲施行8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原大纲进一步的修订工作被提上日程,直到2009年年底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正式颁布实施。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来展现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这就意味着教学大纲是从“教师的教”层面出发,对于教师该如何教、教什么、怎样教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这样一个从国家层面设计来指导教师的基本教学规范的蓝本,固然可以为广大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提供很好的教学引导作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发挥,陷入教学大纲过于具体详细且刚性的教学建议和指导中,无法突破舒适圈去寻找新的方向,以更加广博的视野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也主要是通过三维目标进行阐述的,其目标的表述方式也可以看出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总体而言,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虽也发挥着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存在它自身的局限性。

2.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实施

2017年,教育部开始启动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国家标准的修订,将过去沿用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也正式替代了教学大纲而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职业教育课程论概念。其后不久,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中职公共课程教学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一门课程标准都有其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系统设计的,其课程内容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结合课程目标还规定了15个学习专题内容,每一门课程标准都对课程目标和内容做出了较为规范统一的要求,这是中职公共课程回归基础性、走向标准化的重要体现。

课程标准主要是用来指称对课程计划所设置的每一门具体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性的课程文件[7]。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为了落实课程计划而制定和颁发的纲要性文本,但课程标准并不会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而是在大课程观的观照之下,将课程与教学有机融合在同一标准体系之中,更像一个注重课程理论的建设与应用的灵活机制。从这个意义来说,课程标准是关于课程的基本规范,而不是关于教学的基本规范;课程标准把教师看作课程方案的开发者,而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关于课程标准、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课程是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之间的中介,课程标准通过课程作用于课堂,课程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载体。”[8]课程标准更关注课程建设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开发课程,且把学校和教师都当作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共同建构一个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教育意志的重要转向,是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升级[9]。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或是形式上的变化,它承载着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制度的创新,这都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深刻把握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框架,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深入改革。

四、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课程系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试图通过政策导向的方式来介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课程的改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职公共课程的基础性和通识性得到了强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回归,与此同时,国家也在试图促成中职公共课程教学的标准化。中职公共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可以看作我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回归基础性和走向标准化这一主题下,各中职学校可以在公共课程教学领域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中等职业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博物馆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