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日语思政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教育国际化也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外语教学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多元文化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受不良思想影响而出现“崇洋媚外”,非常不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本国文化自信,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并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也成为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的新课题。

一、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教育部指导下,2014年上海市开始了“课程思政”试点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依据。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不能分割。以上文件为建设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无须增开一门课或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在课程教学与改革各环节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2]。“课程思政”强调:高校所有课程要有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剖析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有高校教师均要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高校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各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等均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一致、同向同行[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在高校外语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逐渐深入。崔戈(2019)[4]阐释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实践中探索外语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了外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示范课程、教学指南和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外语教学,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卢军坪(2019)[5]从教师、学生、课堂、课外几个维度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徐淑丹(2019)[6]探讨了日语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赵宏杰(2019)[7]进行了“课程思政”在《日语词汇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

清华大学2015年10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模式”[8]。李臻(2020)[9]分析了如何在生产实习中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裘莹(2019)[10]研究了如何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挑战性课程。陆淳(2018)[11]论述了如何在羽毛球课程中实践“三位一体”教育理念。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讲授日语基础知识与日本社会历史、中日文化对比、中日关系、中日交流等方面知识,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与合作能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实现“四个自信”,面对大是大非能够站稳脚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基本情况

石河子大学2019级和2018级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课程《日语(一)》60人,2020级全校各专业学生通识课程《大学日语(一)》26人。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1.价值塑造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日语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目标,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过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学生积极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日文化对比、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力培养

将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关注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关系等,培养跨文化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日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

3.知识传授

讲授日语基础知识与中日文化交流、中日关系等方面内容。在教学中讲授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关系、日语日常用语、日语动词分类及动词变形、日语常用表达句式、日语汉字发音规律及特点、日语形容词及助词的用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社会文化、中日交流、中日关系等方面内容。

(三)在高校日语课程中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有机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核心要素,摒弃“死记硬背、先学后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即学即用”,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选择教学材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将教学内容按难易程度分类,将易懂内容设置为学生课前自学内容,在课前发布预习作业。将日语应用能力培养与育人目标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材料、安排教学活动,采取“融入式”和“任务式”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合适的中日时事新闻、中日双语文章、录音、视频等材料,建立课程思政资料库并不断更新,并让学生完成测试、谈感悟、学习体会等任务。

2.课中: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结合,设计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利用雨课堂授课:先对课前学生自学内容中错误较多之处进行讲解、答疑。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知识点讲解,让学生实际运用,并利用雨课堂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学生上传图片、录音、视频等)、弹幕、投票等功能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学生走神。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单词接龙、分组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对话并表演、你问我答(例如一人说出一个形容词,另一个人说出形容词的现在式、过去式、否定式、过去否定式;一人说出一个动词,另一个人说出动词的各种变形形式等)、听写单词和课文内容、播放日语学习视频和日语谈话节目等,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分,增加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融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相关内容中以讲解加评论的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避免割裂成两张皮,若将课程思政内容生搬硬套进课堂,无法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

“任务式”课程思政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任务型学习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英雄文化、中日文化对比、中日交流合作、中日关系等书籍、时事新闻报道等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针对学生对日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特点,介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日文化对比等。7世纪左右,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的儒家思想。日本革新派根据中国唐代律法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日本的节日文化深受中国元旦、七夕、端午等传统节日影响,日本吸收借鉴中国唐朝的歌舞文化形成了“雅乐”。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融入伦理、宗教、哲学等内容后升级为礼仪形式。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假名文字,形成了日本的文字。日本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模仿中国古诗的内容。在材料选择时尽量选择中日双语材料,既可以使学生进行日本语言方面的学习,提高日语应用能力,又实现了育人目标。

3.课后:通过输出使学生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根据每课内容设计会话练习和课后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测试、让学生谈感悟与学习心得等方式,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深入思考。

4.评价机制: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将课程思政内容列入评价体系

学生的考勤、预习情况、答题情况、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后作业等均列入平时成绩中,成为过程性评价考核的依据。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表现也计入平时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在期末考试中加入相关的考察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程思政内容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育人目标。

(四)学生反馈

从期末考试学生写的学习感悟中,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有必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日两国互帮互助,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情谊,有利于中日两国关系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日本的节日文化、语言文字、茶道和服等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对中国灿烂文明非常自豪;通过学习了解了日本社会存在“网吧难民”等社会现象,加深了对日本社会问题的了解。

四、结语

高校日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并重,要重视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价值塑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接触异文化时能够立场坚定,不轻信、不盲从;在国际交往中,做好“民间大使”,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日语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思政课“需求侧”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