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2021-11-25主持人杨利慧
主持人: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持人语:
作为人类创造的重要文化遗产,神话一直是中外学人探索的对象。迄今为止,在世界神话学界,古代典籍神话一直占据研究的核心,追溯神话的起源、神祇的原初形貌、神话流传演变的轨迹等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向后看”(backward-looking perspective)成为主导性研究视角。这极大地限制了神话学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充分关注,削弱了其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和学术对话的能力,也严重束缚了学科理论和体系的创新。有鉴于此,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力图对中国神话在当代社会一些主要领域中的创造性转化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神话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探索性建构。本期专栏发表的便是这一课题的部分阶段性成果。其中祝鹏程的论文通过著名神话学家袁珂的个案,细致而翔实地展现了普及性写作中的神话重构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构筑一个完整而恢宏的中国神话体系,袁珂勾勒出了从文明肇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必然性。毛巧晖的论文以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为个案,生动地揭示了神话在1949-1966年间如何被象征性地转化为本土社会现代性、多民族国家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力量。张多的论文概要分析了微博、微信、短视频、音频分发、真人直播等自媒体形式作为新型神话载体对中国神话传统的多样化重构,是国内较早对新兴自媒体中的神话传播和重构现象予以探讨的成果之一。黄悦的论文则聚焦于当代网络文学对神话的转化方式及其特点,指出在网络文学中复活的神话呈现出碎片化和扁平化的特点,这是对神话深层心理结构和情感认同功能的一种变形呈现。期冀本组专栏能为国内外神话研究带来更多新气象,推进神话学“朝向当下”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