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新创获
——评孟祥才新著《嬴秦的战争岁月》
2021-11-25刘保贞
刘保贞
孟祥才先生是研究先秦秦汉史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十多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超过二百篇。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嬴秦的战争岁月》,则是他在这一领域推出的最新成果。
《嬴秦的战争岁月》一书,以6 章、42 节、31 万字的篇幅,论述了东夷少昊后裔嬴秦一族自五帝时代以来至秦朝灭亡数千年间征战的历史,翔实地再现了这个起源于今之山东莱芜汶水之滨的部族如何参与五帝时代的部落之战、如何周旋于夏商周三代之争、如何在春秋时期崛起于关陇渭河流域的肥田沃野、如何在战国时期突飞猛进直至跃居七国之首并完成统一大业,统一全国后又是如何寒暑易节、二世而亡的。在划出这一清晰历史脉络的同时,作者将这一长时段的社会变化、族群迁徙、朝代兴亡、政治变革、人事代谢穿插其间,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剧烈复杂、跌宕起伏的历史场景。
《嬴秦的战争岁月》以论述战争为主线,充分利用现存文献资料,全面地梳理了嬴秦一族参与的数以百计的战役(其中仅春秋战国时期参与的战役就超过120 次之多)。通过对如此之多战役的论述,得以凸现嬴秦这个名副其实的“战斗之族”兴盛衰亡的历史过程。不过,由于现存资料对多数战役的记述都十分简略,有的仅以数十字甚至数字带过,要想恢复每次战役的详细景况是不可能的。作者采取的书写原则是:以详传详,以略传略。例如,嬴秦与周边戎人进行的战争虽然很多且比较重要——因为这是它在关陇地区的立国之战、开疆拓土之战,但因记载都很简略,所以也只能从简叙述。对记载比较详细的战役,如秦晋殽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灭亡六国之战,尤其是王翦指挥的灭楚之战等,因为有关史料较为丰富,所以就给予了较大的篇幅加以论述。对秦末农民起义军进行的反秦之战,特别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巨鹿之战,更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对双方将帅的运筹帷幄、战役的整个过程与胜负原因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如此安排,既全面囊括了所有的战事,又重点突出了最为重要的战役,使读者对嬴秦历经的所有战争获得全面的了解。
战争是国与国、阶级与阶级、集团与集团之间进行博弈的最高形式,贯穿其中的主要是人的活动:谋划战与和、决定战略决策的是国君及其高级辅佐,而运筹帷幄、确定战术原则、实施具体指挥事宜的是将帅和各级武官,在前线冒死鏖战、英勇拼杀的是年轻力壮的士卒,担任战场和后方勤务的则是众多的平民百姓。实际上,战争是政治博弈、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外交折冲、人才政策、思想文化的综合较量。所以,《嬴秦的战争岁月》尽管不离战争这个主线,但也关注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文化,因而书中也以相当的篇幅阐发了秦国历代君主的政治决策、人才招揽、变法图强、合纵连横、钟情法家等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使人感到游离主线,而是觉得它们都是凸现主线的有力铺垫。所以,两者互相呼应,显示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由于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与人的生死比拼,因而也就成为最能展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每一次大的战役,都能充分展现双方国君、将帅战略选择的明智和愚蠢、战术谋划的精明和拙劣、战场指挥的机敏和笨拙、士卒临战的勇毅和畏葸。所以,本书在对一些大的战役,如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王翦指挥的伐楚之战、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进行论述时,在这方面都着力予以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样,读者就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犹如亲临战场,目睹双方国君、将帅的运筹帷幄和士卒的战场拼杀。
战争是国脉民命的巨大赌盘,有时甚至是国君和将帅命运的终极节点。《嬴秦的战争岁月》涉及大批国君、谋臣和将帅的事功及他们犹如天壤之别的命运。这方面的论述,应该是本书最出彩的地方。一些重要人物,国君如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谋臣如商鞅、苏秦、张仪、范雎、蔡泽、吕不韦、李斯、赵高,将帅如白起、王翦、王贲、王离、蒙骜、蒙恬、蒙武、蒙毅、李信、章邯,思想家如韩非等,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之旅都在书中得到了比较详尽的展现和诠释。这其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巨大功业和种下“二世灭亡”基因的严重过失,秦二世的愚蠢、颟顸和与妻子儿女同赴黄泉的可悲结局,子婴的精明和为挽救秦朝危亡所尽上的最大努力以及这种努力难以奏效的无奈和悲戚,白起世罕其匹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指挥艺术、无往而不胜的战争经历、为秦国走向辉煌建树的不朽勋业、最后惨死杜邮的悲剧命运,王翦的成竹在胸、游刃有余、指挥若定和敢于同秦王叫板的超人智慧,苏秦与张仪的唯利是图、无视道德、翻云覆雨、纵横捭阖的品性和外交风格,吕不韦精明绝顶的利益计算、无懈可击的精准运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悲结局……都被作者作了生动形象的细致描绘和深入腠理的精到分析,一方面完好地诠释了“时来天地皆努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也诠释了个人命运最后仍然可由自己掌控的历史辩证法的真谛。
一部学术著作是否具有较为丰厚的学术含量,是决定其价值高下的重要标准,而这一点又决定于该著作所研究课题具有多大创新空间、拥有多少可供创新的资料。说实在话,《嬴秦的战争岁月》所研究的课题和拥有的资料,几乎都是史学界耳熟能详的,这就给学术创新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纵使如此,本书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含量,与纯粹的一般知识性普及读物有明显区别。首先,这是系统全面详尽地梳理嬴秦所参与战争的第一部著作,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填补了学术空白。其次,它将战争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紧密相连,作为一个历史大系统与若干子系统之间的互动进行论述,在形式上也是一种创新。再次,特别重要的是,它将对战争胜负原因的探索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显得更加全面和深入,提高了理论思辨的水平。最后,在“‘兴勃亡忽’溯源”中,它总结出“人心向背”“治国理政指导思想”“道德教化”“知识分子政策”“人才选取与淘汰机制”等带有普遍价值的规律,显然具有理论升华的积极意义。
再有,一般说来,历史著作在史实叙述、问题辨析、理论总结中,多使用逻辑性语言,往往显得枯燥、呆滞,对非专业的读者不易引发兴趣。但是,本书作者发扬他一贯的特长,语言顺畅而华美,一如行云流水,叙事娓娓动听,摹景活灵活现,写人栩栩如生,将学术性、趣味性、普及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样,无疑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增强该书的传播流布。
最后,稍感遗憾的是,由于出土资料详情刊布时间的原因,一些新出的简帛资料,作者在写作时没有来得及利用,所以衷心期望将来有再版机会时能够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