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胜任力问题的政策关照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4期
关键词:胜任家校班级

郭 男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家庭和学校,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由此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中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桥梁,其能力尤为重要。

一、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胜任力

(一)概念的界定

1.胜任力

胜任力的概念,是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Mc Celland)教授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胜任力是个体在工作或情境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与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结果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其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还包括以下这些:博雅特兹(Boyatzis)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潜在特征,这种特征能使工做出色,它可能是社会角色所使用的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知识实体等;李默•斯宾塞(Lyle.M.Spencer)认为,胜任力是个人与有效或出色的工作表现相关的潜在特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菲斯曼(Fieishman)、沃特肯(Wetrongen)和阿赫曼(Uhlman)则认为,知识、技能、能力、动力、信念、价值观和兴趣的混合体构成了胜任力;米尔贝利(Mirabile)觉得它是与一个职位的高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格林(Green)认为对为达到工作目标所使用的可测量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的书面描述称为胜任力。由此可见,具备胜任力必须首先具备知识和技能。

2.班主任胜任力

近年来,我国有些学者在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开始运用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相关行业的胜任力模型。[1]另外,也有学者在教育界进行相关尝试,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2]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一种纽带角色,这个纽带是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如果说校长胜任力的强弱可以体现出他所在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那么,班主任胜任力的强弱就决定着其所在学校的办学基础是不是足够稳定。[3]班主任胜任力是班主任在自己的岗位上运用知识和技能出色地、有效地完成分内工作的潜在特征。

3.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胜任力

关于家校合作,霍普金斯大学(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专家艾普斯坦(Joycl.Epstein)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进学校改善和学生成功》的文章中,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负有责任,并讨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者对儿童的相互影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者马忠虎看来,家校合作凝聚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学生的力量。[4]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活动中,对于学生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主体——家庭和学校,二者之间要相互支持并共同努力,才可推动家校合作良性发展。在这两个主体中,班主任是学校中极为重要的角色,促进家校合作有效开展,是班主任的分内工作,因此,班主任胜任力在家校合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

首先,社会各界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看重。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领导者,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将直接对其学生产生影响,大家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在学习方面,需要有人正确地引导。班主任要具备和家长沟通的能力,完善管理班级的方法,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才能有效管理学生。由此可见,对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胜任力的研究,有益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其次,班主任引导着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胜任力研究另一个重要的意义,能够优化班主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研究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胜任力,能丰富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范围。

最后,家校合作是当前教育研究及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已经意识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承担着共同责任。因此,研究小学班主任家校合作胜任力,在推动我国家校合作发展方面,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二、政策关照

(一)政策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教育部同相关部门近些年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字〔2011〕2号)、《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号)、《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妇字〔2016〕39号)等一系列文件,并且修订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在学校纳入工作部署。学校在与家长或家长间的交流中,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工作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

2019年,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41号建议的答复》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家校配合。文件指出,将“家校协同育人”列入教育部18项“奋进之笔”攻坚计划,推动学校充分发挥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建设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中小学幼儿园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相关的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家庭和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家校合作实施主体的基本观点

2017年《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37号(教育类01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教育部要积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校沟通平台,以及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广泛传播理性的育人观念,传递科学的育儿方法,逐步扭转家长的盲目竞争心态,淡化“唯分数论”的焦虑,指导家长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要求,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营造协同育人良好环境。家校合作过程,相关政策和文件更加注重对学校的要求,期望学校发挥相应的指引和带领作用,促进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三)家校合作工作要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指出,班主任要热爱学生,要善于沟通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爱岗敬业,具备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此外,《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规定》中,对班主任的要求和希望是要全面了解自己所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生人格。班主任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班主任应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学生及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可见,在家校合作中,班主任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四)政策要求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及人类的今天,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处于基础和领导地位。基础教育不是一个单独事业,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密切合作与沟通。主要表现如下:学校应当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承担主要责任;父母应该尊重学校的教育安排,尊重教师的教学。家长应养成良好的家庭作风,并给孩子以指导和示范;社会有关部门应积极提供一些必要条件,使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和进步。小学班主任要增强自身指导家庭教育的胜任力,在职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职能之间的互补和共生。

三、价值与胜任力维度

(一)价值体现

家校合作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家庭和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两个重要主体,学生是他们的共同服务对象,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父母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家校合作也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班主任的家校合作能力进一步扩展到与社区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从而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二)胜任力维度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大,培养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和解读,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胜任力方面应具有的胜任力维度如下:

首先,职业素养。小学班主任需要大量掌握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关管理的能力,在借助教育理论基础上,成功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在学生发展需求下,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能使学生信服自己;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能积极地关心爱护学生并平等地对待学生。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领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班主任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与学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管理要求。[5]如果一个班主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和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也能和家长有效地沟通,以此形成教育合力。

再次,科学文化素养。班主任既要管理班级,也要传播知识。因此,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班主任要对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备课,熟练把握教材,并把知识传给学生。[6]班主任科学文化素养的增强,能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能力,提升班级的整体成绩,也是班主任胜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重要保障。

最后,心理调节能力。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小学生群体中也存在较为叛逆的学生。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如果遇上学生调皮捣蛋,不信服老师,班主任很容易会情绪激动,甚至做出伤害学生的事情。倘若班主任的心理素养不强,班级管理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班主任具备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班主任运用科学有爱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相处,将会带给学生一股强大的力量,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会在心里悄然萌发善良和爱。另一方面,对班主任自身的工作大有裨益,可以使班主任在较好的氛围里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胜任家校班级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班级英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