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

2021-11-25孙明臻王清涛

现代交际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

孙明臻 王清涛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8)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当前大学生虽然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但是学生掌握的网络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加之网络环境非常复杂、网络信息杂糅、网络监管不够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学生极易掉入网络陷阱;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变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提高

1.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促使学生关注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新奇度有所下降,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虽然身处校园,但是也会遇到信息泄露、电信敲诈、校园贷等问题。比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徐玉玉事件,便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还有冒名顶替上大学等案件,这与信息泄露是分不开的。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对网络安全有了更多的关注。

2.国家及学校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影响学生的态度

自2014年开始,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且积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该活动自上而下进行,各地区都积极响应。高校也随之重视起网络安全教育,学校组织开展各种网络安全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在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下,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有一定的提升。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高导致安全意识下降

近年来,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已深入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网络游戏、各种社交软件、视频软件等,都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甚至是日常的生活支付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虽然适当上网会放松身心,但是过度的网络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学生如果过度依赖网络,久而久之会沉迷于网络世界,就会逐渐对网络安全问题放松警惕,网络安全意识下降,有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全面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掌握的网络安全知识太少以及教师的教授时间太短,导致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大学生正处于最有活力的时期,丰富的网络世界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学生本身所了解的网络安全知识较少,这就可能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各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也是重理论基础,涉及网络安全的内容几乎很少,导致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处在一个真空地带,较为随意。”[1]

3.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思政理论课一定程度上存在单向、空洞的说教,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缺少民主式互动。”[2]这种纯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不能将学到的网络道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网络道德知识和网络法律规范,但是依旧会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随便发表言论,甚至发表一些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观点,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是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忽视的一项内容。现在大学生对虚拟网络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网络安全知识掌握不全面,网络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学生很容易掉进网络陷阱,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络警惕性,使学生在面对网络诱惑时可以保持理智;同时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进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安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既有网络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的人才。

(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对于建设法治校园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学生群体中频频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给校园安全秩序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带给了学生全新的体验,“正因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这种隐蔽的环境之中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3],这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生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身的素质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建设法治校园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法治校园的建设还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打造高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切实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对未来网络空间的建设、网络文化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网络道德对社会网络道德的建设也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所以,要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从十六大到今天,我们对于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安全问题都提出了很多要求,这些要求和措施的制定都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积极地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进行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养成对于形成积极有序的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

1.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

“高校作为实施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还承担着塑造主流意识理念,传播正能量的地方。”[4]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统一领导与管理,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要重点抓好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还要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使用者;同时,网络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网络实践活动。总之,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家长要重视对网络安全意识的“灌输”

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家长的行为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学校和社会都不能达到的。父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网络指导,从而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家庭网络环境。家长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首先自己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自己的网络安全知识,并且做到文明上网,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身作则。其次,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对网络的看法和网络的使用程度,经常与孩子交流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隐患,提醒孩子注意网络陷阱,逐渐地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3.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过程中,社会教育是不能缺少的关键环节。社会上的各个教育机构、各种文化场所本身也肩负着教育的职责,这些机构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找寻合适的机会向学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各个政府单位、企业单位也要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系,到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讲活动;同时社会上的主流媒体,要进行正确的网络宣传,多宣传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对网络隐患也要及时报道,提醒学生提高防范意识。总之,要联合社会各方,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1.提高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名具有良好素养的媒介人,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必须对内容加以理性审视,能对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评估,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5]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诱惑,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分辨和甄别,就要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内容,自觉地抵制错误的信息和观点。提高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甄别信息的真实度和有用性,不被虚假信息欺骗,不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学生信息分辨能力的提高,能够减少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受到的伤害,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2.提高安全意识培育的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不仅要发挥好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学生树立自我安全教育的意识。大学生使用网络时,要保持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这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要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提高自己的网络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中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这样在面对复杂又新奇的网络世界时,才能够保持理性,不迷失自己。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利的学习途径,进行安全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扩充自己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逐渐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环境

1.加快形成清朗的网络环境

我国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网络内容、网络监管、网络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网络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网络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网络环境的建设。良好网络环境的建设,首先要有政府的积极引导,要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在网络空间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正能量的话题。其次,网络监管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对于网络的主客体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最后,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对于网络犯罪行为给予强烈的制裁,网络道德宣传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让网络世界成为法外之地。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校园学风建设,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活动中,而不是运用到网络中。除了建设校园文化,还要对学生进行网络监管,“高校要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安全监督体系”[6]。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方式和教育时长,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向学生传递网络道德知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总之,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以及学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四、结语

网络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一大挑战,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对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辨别网络陷阱的能力,这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为我国网络建设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