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021-11-25宋健文
宋健文
(勒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唐山第二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缺乏融资风险意识,没有风险管控体系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比较重视经营风险,关注市场、客户、生产能力、技术等,然而对于财务风险关注不多,仅能意识到资金的短缺风险,会想方设法进行融资,但普遍缺乏融资风险意识,单纯认为融资越多越好,最终导致企业财务杠杆失衡,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异常升高;且对财务杠杆,财务指标的异常没有风险意识,企业本身也没有意识制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故企业运行中融资风险极大,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或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出现,都极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使企业出现破产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往往也没有设计风险管理体系,没有风险管理部门及人员,往往均是财务部兼管一些此类职能,对融资需求没有深入地进行分析,没有建立异常财务指标的风险分析机制,没有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基本均存在以上情况,只要有融资可能,无论企业是否缺乏资金,均会想尽一切办法取得资金,将财务杠杆最大化,取得之后便进行下一步投资,甚至取得投资前根本没有研究好下一步的投资项目;还有部分企业是项目上马之前根本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随时处理资金问题,甚至为了取得金融支持,通过其他违法渠道,打通关系取得借款。以上操作,根本没有考虑企业能承受的相关风险,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企业盲目发展,随时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而需要资金的优质企业无法取得融资。
(二)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如果想取得金融支持,普遍较国企、上市公司困难得多,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普遍持谨慎态度。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一般都是流向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则存在融资障碍。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规模所限,融资渠道单一,内源融资主要为股东股权融资,外源融资主要为银行借款,渠道单一极大限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民营发展最大障碍。
(三)融资过程容易出现违规,隐含风险极大
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该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小民营企业此阶段最为紧缺的往往都是资金,股东资金实力有限,受制于企业规模,外部又很难融资,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往往会铤而走险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会产生更大的融资风险。例如有些企业已经是高杠杆运行中,本来不应进行债权融资,但为了扩张,采取其他方式取得了债权融资,而金融机构也不对企业提供的财务状况及盈利状况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长此以往,企业财务风险极大,银行的坏账风险也极高。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管理层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低,风险管控能力弱
首先,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往往严重不足,经营处于生产经营的生死边缘,故管理层一般认为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而不是规避融资风险的问题。此时对于资金的渴求更为突出,而不去考虑财务杠杆的高低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由此引发融资风险。
其次,处于成长扩张期的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往往财务知识匮乏,或是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而是会将更多的注意力及更多的资源投向能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业务部门,此外,中小民营企业通常不会高薪聘请财务方面的精英人才,故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很弱,高效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难以建立。
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不少企业家认同“风险越高收益越大”这一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融资取得的资金,并且取得了成功,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管理层都存在这样的投机心理,而不考虑对融资风险需要进行的专业化管控,由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使资金使用效率大幅下降。
(二)金融资本对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信贷歧视
首先,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诸多宏观政策和管理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涌现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然而其中家族企业数量较多,其抗风险能力普遍极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三年,公司可持续经营风险极大,且部分企业财务账目混乱,数据虚假,故金融资本对该类企业投资极为谨慎,这也导致我国存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而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往往有很强的政策性,或限定在一定高科技领域,故很难流向中小民营企业。
其次,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融资人才,往往由财务部人员代办此类业务,故融资能力往往较为有限,基本最常见的融资方法仅为银行贷款融资,或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又因担保抵押不足而往往无法实现。不论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是否达到标准,单单从人员能力方面而言,融资金额较大的债券、资产证券化、股权、等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融资渠道均无力操作,势必导致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单一。
(三)金融业监管存在一定缺陷
由于我国目前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占重要地位,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放款要求较多,审核较严,导致金融机构目前针对金融业对正规中小企业贷款监管制度过于严格,按正规合法渠道中小企业很难取得融资,无论是金融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本身,都存在尚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此操作无形中企业产生巨大的合规风险,而金融机构也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严重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融资风管控体系
针对企业管理层要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到融资风险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扩张;公司必须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机制,有一条融资风险的红线;同时,通过内部学习培训或引入外部相关高层次人才等措施,提高员工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管控水平。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整体管控风险,针对融资,要合理预计资金需求水平,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整体把控企业融资风险,合理控制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制定企业融资风险可以承受的红线,避免盲目扩张而产生的风险,最终使企业风险可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和创始人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素质,切不可存在投机心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已经日趋建全,必须依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管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优化融资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整个社会要逐步优化企业融资环境,金融及监管机构更需要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放松各类政策性限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金融机构更多的要起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业务要正规化,财务账目要正规化,使其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国家要扩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使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政策向中小民营企业倾斜。
企业要通过学习培训、引进相关人才积极提高融资能力,注重发展本企业的优势产业,注重自身造血能力的提高;金融市场要充分的向民营企业开放,降低准入门槛,使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能够有多渠道的融资,及时获得充足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加大金融业监管,提升金融反腐力度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通过内部关联,提供虚假财务状况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会导致拥有优良资产及经营状况的企业难以得到融资,而与金融机构存在关系,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却能获得金融支持,这会严重影响我国金融秩序;而对于问题企业来说,由于粉饰了财务报表,或隐瞒了实际财务状况,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金融风险。故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企业资质的审核把关,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的审核,对于迫切需要资金的各项指标正常的优质企业要加大对其扶持,对问题企业要加大对其辅导帮助,决不能放松监管违规放贷。
四、结束语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现状,国家和社会要不完善优化融资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对中小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就中小民营企业本身而言,更需要不断提升风险意识,建立切合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也不能过于信赖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最终增强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从容应对,得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