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1-11-25马兴杰

经营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职能监督

马兴杰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一、引言

当前,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转变,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实施,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好坏。制造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清、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企业的发展。制造企业如果想要提高竞争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强化董事会的监控职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等。只有采取种种有效的措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平稳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该规范旨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使企业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控制目标[1]。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的重要前提,能够为企业资产的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制造企业更好实现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对制造企业具有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搜集、整理历年经营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第二,制造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中各层级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激活员工的创造力,研发出高质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2]。高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第三,制造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企业内生产中心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具有重要的连线作用和桥梁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一体化建设。

三、当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他们通常认为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会束缚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虽然有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是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不到位。制造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很好的执行或制度执行敷衍了事的情况十分常见,此类问题需要得到尽快解决。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居于战略的高度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作用做了详细阐述。但仍有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内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仅涉及管理和业务层面,制度不完善,涉及层面较少,也缺少相应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三)会计人员职责不清,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

国内制造企业经营规模相差较大,会计机构设置规模也相差较大。一般来说,大型、中型制造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较为全面、职能划分细致;小型制造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则显得较为简单,经常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企业中普遍存在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明确到人,制度规定流于形式等问题。

某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执行工作与监督工作没有分离,会计工作出现纰漏的现象较为常见。

(四)资产清查制度执行不到位

制造企业大多制定了资产管理制度,在财产清查方面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但部分企业制度中没有明确清查期限,清查程序设置不够规范,企业长期采用抽盘形式进行资产盘点,资产盘点不到位,资产清查流于形式,既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又可能给企业资产带来损失,使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害。

制造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使得资产管理问题频出。第一,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年初制定的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资金计划得不到严格执行,容易导致过度采购或应收账款过高的现象出现,使得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第二,应收账款清理不及时,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过慢,资金回收易出现问题。有些企业尚未制定赊销制度,或者赊销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账款催收不利,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形成呆坏账。第三,存货管理环节薄弱,缺乏控制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预算缺乏合理性,采购部门未按生产计划合理安排采购,将导致过度采购、原材料积压现象出现。生产部门未按照订单合理进行排产,导致库存商品积压,存货周转速度缓慢,就会使得营运资金被大量占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五)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202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制造企业必须将风险防范管理提到新的高度,健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加强企业内员工的危机意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六)内部监督机构独立性不够强

会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监督职能,企业应当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在实际情况中,有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导致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缺乏独立性。要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有效的内部监督必不可少。

内部监督通常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有些制造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部门受公司管理层影响,独立性不够强。甚至有部分制造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控职能

董事会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董事会独立于经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监控职能。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监控职能得到强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不明确的条例,并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的改进条例内容。此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管控,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通过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评估其执行效果,并及时报告,同时,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要督促相关部门予以改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分离企业不相容职务

对于一些不相容职务,要坚持相互分离的原则,否则就容易滋生舞弊行为。

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不相容岗位与职务,并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者业务流程中进行界定,使不相容岗位与职务形成相互监督、制约、制衡的关系。

(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制造企业首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规定,定期开展针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在风险管理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业务连续性计划,增强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以及在危机中恢复生产的能力。通过上述举措,制造企业可以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五)有效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制造企业要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情况,通过内部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督促缺陷整改[3]。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实现内部监督,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持续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同时,企业要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在内部监督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需要企业各个生产单元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做到“有问题、及时改、不拖延,不推诿”,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有效运行。

五、结语

在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制造企业不可盲目乐观,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认真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职能监督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夯实监督之基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