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视角下农村图书室建设路径探析

2021-11-25李明吉

经营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图书室农村服务

李明吉

(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114)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当前,农村地区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文化水平和共建共享意识相对落后。因此,在当前科学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下,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逐渐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助力文化扶贫的深度发展。

一、农村图书室建设背景

农村图书室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农村图书室的建设需要政府牵头进行组织引导,使社会资源正确流向农村图书馆建设,以实现农村公共文化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农村地区整体提升,除了要做到经济脱贫之外,还需要推动文化脱贫。除了普及学校教育之外,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完善农村图书室的建设,要促进农村地区思想解放,奠定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思想基础。大力建设农村图书室,可以使农民有机会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我国振兴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发展理念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二、当前农村图书室建设面临的问题

相关数据表明,早在2012年我国农村图书室建设就已经超过了60万家,配送书册也超过了10亿册,农村图书室已初具规模。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图书室建设仍未形成成熟的体系,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文化需求程度低

相比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居民受贫困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贫困文化主要表现为不求上进、生活方式守旧、安于现状等等,人们宁愿每天无所事事,聚在一起打牌闲聊,也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文化需求程度极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域,其居民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就越深远。作为农村文化服务对象,农民在图书室建设上的主观愿望并不迫切,导致农村图书室利用率普遍较低,形成了阻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恶性循环。

(二)城乡供给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公共服务建设也深受市场经济思维的影响,城镇投入高于农村地区投入,较大的城乡差异严重忽视了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从当前农村图书室的建设情况来看,文化资源分配中存在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当前农村图书室的图书主要来自社会的自愿捐赠,由政府同意采购配发的只占极少的比重,存在捐赠图书内容不新、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同时,乡镇政府投入少,忽视了农村图书室的继续建设。总的来说,农村图书室处于虚设状态。

(三)基础设施不足提升了农村图书室的建设难度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有效采集的全民阅读城镇样本15756个,农村样本5514个,城乡样本阅读比例为2.9∶1。由此可见,城乡文化水平差距巨大。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强于农村,农村人口阅读量小于城镇居民,使农村居民的阅读成本增加。农村图书室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是人们居住相对分散,与图书室的实际距离依然很远,另外许多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难以便捷地前往图书室学习,前往图书室的时间成本增加,导致农民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虽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城镇数字化图书服务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地区其仍然属于新生事物,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实践。

(四)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图书室利用率低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老年人和青少年则留在农村,他们对图书室的需求微乎其微。少数主动到图书室学习的居民,实际阅读方向也主要是图书杂志、小说等,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辅导等真正适合农村的学术性书籍往往无人问津。即便是在农民工返乡期间,他们也往往因为时间短,忙于田间劳作、走亲访友,几乎不会“浪费”这有限的时间主动到农村图书室学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大量图书无人问津,图书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共享发展视角下农村图书室建设路径

(一)转变思路,突破贫困文化封锁

农村图书室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想要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的作用,就要转变思路,瞄准农村贫困文化根源,重新审视农村图书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大建设力度,创新运营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且有实际意义的文化服务,从农民思想根源上解决文化需求问题,通过不断扩展农村居民视野,提升农村人口知识技能,从根本上使其摆脱思想束缚,彻底实现文化脱贫。

(二)创新理念,关注服务对象

农村图书室建设唯一的标准就是地域划分,农村图书室被认为就应该建在农村地区。但是实际情况是农村大量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并未在农村地区常住,农村图书室的设立地点与需求人口严重不匹配,供需结构失调,导致图书利用率低。因此组织建设部门应更新观念,在农村图书室的建设中应广泛关注服务对象,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主管部门在农村图书室建设过程中应着眼于服务对象的去处,服务对象在哪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就应该推进至哪里。比如,可以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区域开展“三农”服务,通过“流动图书室”的形式发挥农村图书室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同时,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强化社会资源在农村图书室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专业的图书服务补充农村图书室的服务力量,使农村图书室真正发挥服务广大农民,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开阔农民视野的作用。

(三)抓准目标,开展精准文化服务

按照年龄结构划分,农村图书室的服务对象可以大致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类人群,这三类人群的社会经历和受教育程度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各有特点,因此农村图书室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精准文化服务。比如,青少年人群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各种文化知识都比较好奇,他们是最具前途也是最容易被拓宽视野的群体,农村图书室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服务时,需要整合学校和当地图书馆资源,组建文化联盟,开展创新性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远大的理想。中年人群则是劳动力主体,常年在城市中奋斗,见过世面,脱贫致富的意愿强烈,但流动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农村图书室建设可依靠互联网技术,打破文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数字化图书服务定期推送生产技术和技能等专业文化知识,在满足其兴趣需求的同时,使其能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激发其建设家乡、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老年群体闲暇时间多,养生兴趣浓厚,因此农村图书室在建设推广中可以结合志愿服务、乡村养老院等开展养生讲座、送书上门、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以休闲娱乐为主且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四)完善软硬件建设,将农村图书室建设纳入基层政府考核体系

农村图书室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可以在将农村图书室的建设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的同时,将其纳入对基层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从而真正发挥出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应有的主体作用,调动各级政府的能动性,在服务农村文化扶贫的意识、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而改变目前农村图书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逐步补齐农村图书室建设、推广等方面的城乡差别。促使农村图书室向便捷化和实用的方向发展,提升农村图书室的利用效率,在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助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四、结语

农村图书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农村图书室应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精准服务,整合图书资源并合理利用。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资源整合、创新思维、优化运行管理模式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图书室的功能水平和服务水平,助推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室农村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书的尊严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新农村 新一辈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