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与对策思考
2021-11-25陈艳英
陈艳英
(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新医改后,国家要求公立医院运营更具有公益性。集采、“两票制”等措施降低了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成本,但多数公立医院运营成本仍然较高,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相关概述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并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明确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适用范围、会计处理原则、核算方法等,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指引。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尤为重要。首先,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政府补贴和医疗服务。大部分的公立医院主要的运行资金来源是收取医疗服务费用,但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使得公立医院需要对自身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其次,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已经被推入市场,私立医院的发展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成本管控能够有效降低人们看病所需的费用,使医疗成本更加透明,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路径,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公立医院对医疗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和分析,能够使管理者全面了解运行成本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实现医疗成本的降低,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自身长期发展。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现阶段,国家政策和竞争市场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展核算工作,才能够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来说,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当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等原则。
1.合法性
合法性原则是指公立医院纳入成本范畴的费用支出项目应当符合政策法规的规定。从理论上来说,成本核算范围由国家政策界定和限制,国家政策法规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如果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不遵守政策规定,会造成成本管理混乱,甚至会影响公立医院的税务筹划。
2.真实性
公立医院公开披露的成本数据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交易往来为依据,必须客观反映各科室和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核算结果的可靠性。反之,如果公立医院无法真实反映成本核算结果,也会影响医院的决策科学性。
3.分期核算
分期核算就是指成本核算应当与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口径一致。现阶段,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是提交月度成本核算报告,成本核算分期与会计核算分期必须保持一致。
4.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就是指单位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但处于当期支出的项目,无论往来款项是否到账、支付,在会计处理环节,都应当当作当期收入和支出处理。例如,病患人员向医院支付的医疗款无论是否到账,都应当纳入医疗收入项目当中,按照权责发生制作为当期收入处理;一定会计周期内医院所发生的预提费用,应纳入医疗业务成本支出范畴,将未支付的款项按照权责发生制作为当期支出处理;公立医院应当支付的社保费、水电费、房产费、建筑物维修费等,都是预先支出的费用,也需要列入当期费用中。基于权责发生制可以动态地反映医院的实际收支情况,有利于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重视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医院领导层的管理重心一般放在具体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成果等方面。一方面,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模式等还较为传统,医院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等还不够合理,核算结果不够精准,影响后期成本分析、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医院成本核算通常都由财务部门负责,无法与具体业务流程直接对接,导致核算数据不全面、不真实,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偏差,成本核算结果难以作为成本控制的参考依据,容易误导医院成本管理决策的制定,不利于其对实际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二)预算管理未全面落实
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公立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在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引下进行了会计核算系统的建设,能够对预算编制的质量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但是,许多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许多医院仅仅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缺乏对指标的细化,实施预算只是为了审批和上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存在形式化问题,预算编制、执行不够科学,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具体办法。全面预算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导致医院公益性目标和财务目标难以实现。
(三)成本核算内容未能细化
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公立医院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等,间接成本的分摊不够合理。尤其是没有对各个科室公用成本分摊细则进行明确,导致科室划分标准不一。成本费用归集不够合理,不但使得医院部分费用支出难以有效追溯源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在分摊过程中还会造成相关人员误解或不满,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院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成本核算难度,影响成本核算效果。
(四)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多数公立医院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及管理成本考核方案,但是很多成本活动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医院管理层及科室医务人员对费用及支出的控制不够重视,削弱了成本管理执行力,且成本控制工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使得成本管理决策可能落实不到位,这难以对医院管理工作起到应有的控制和提升作用。
(五)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
信息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带来了便利,而且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以便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数据信息。但目前许多医院尚未建立成本核算系统,成本核算工作受限于系统功能,影响成本核算效率。公立医院各信息模块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调用,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的财务系统、HIS系统未能建立联系,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共享,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医院成本核算、考核、分析和应用等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优化对策
(一)完善成本核算环境基础
在医改政策不断完善的时代,医院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以往粗线化的管理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首先,应转变管理层思想认识,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提升到战略高度,发挥好管理层的带头作用。其次,加强对各科室、各岗位人员的培训,使其正确认识成本控制,提高对节本增效的重视,形成节约开支的良好习惯。并建立奖惩制度,引导和鼓励员工形成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风险管理意识,规范自身活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充分利用每一份资源。最后,建立成本核算组织领导机构。成本核算是一项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管理层人员的领导与支持,也需要基层人员的积极配合。建议公立医院建立成本核算小组,组织和领导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应当包括院长、分管副院长、总会计师。成本核算小组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流程、成本管理办法等,明确各部门科室的责任,对成本工作开展事前统筹、监督指导、事后评估等。成本核算涉及范围较广,关系到各临床科室、医技辅助科室、医护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行政部门等,需要各科室、部门和基层员工的充分配合。因此,建议公立医院建立成本核算办事机构,以财务会计部门为核心,以医技科室、后勤部门、采购部门、信息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为成员,该机构主要负责成本管理制度建设、成本核算方法确认、计划成本指标核定等工作,并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落实各科室和部门的成本核算责任,按月考核科室与部门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后续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信息依据。此外,建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至少要包括成本核算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对象和范围、成本费用分摊方法、成本费用归集方法等。还应建立全院成本管理责任制,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保障和依据,也能够让公立医院的管理层瞄准重点项目和关键部门,更好地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二)明确成本核算范围
1.明确成本核算对象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包含科室运行成本、项目核算、病种核算、床日核算等。依据核算需求,应当开展成本归集,对成本核算单元进行科学划分。核算单元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行政后勤、临床、医疗技术、医疗辅助。其中,临床主要包括住院部和门诊两个方面;医疗技术主要涵盖手术室、检验室、放射科等;医疗辅助主要涉及收费处、药房、档案室等;行政后勤包括财务、总务、人力资源、质控等。
医院成本核算大致分为八种细类,分别是药品费用、材料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折旧、人工成本、计提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药品费用主要包括中药费、西药费、中成药费等;材料费用包含卫生材料费、影像材料费、检验材料费等;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福利、奖金以及各种补助等;管理费主要包括办公费、维修费、水电费等。根据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将具体费用及支出落实到各受益科室,临床及医技科室的费用及支出将其成本化,管理部门支出依据制度全部费用化,并且严格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落实。
2.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既要积极借鉴其他医院优秀的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管理流程、业务情况等。目前,市场上多在研究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医院可以依据流程和有关方法对费用进行归集,根据疾病类型对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精准分析。病患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需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实现人力和物力的合理分配,依据病种付费管理,降低住院成本。对各个病种成本进行精准统计,根据统计出的治疗所需的治疗费、手术费、氧气费、材料费、检验费、药物费用等,计算该病种成本,门诊费用、血液输入费用、出院带药费用等不计入单个病种成本当中。或者依据项目成本开展核算,把临床科室、医疗技术、医疗辅助产生的成本分摊归集到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当中,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准确分析。
(三)完善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制度
公立医院要定期分析各个部门成本核算结果,从数据中掌握医院实际的费用支出情况,依据实际成本核算结果,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计划。分析医院成本费用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医院业务支出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所占的百分比,对成本项目构成的合理性展开研究,对业务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药物费用、人工成本等比例进行分析。经过对数据的梳理和研究,了解医疗项目所需费用,从而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探索成本管理的路径,保证医院良好有序运行。同时,公立医院要增强自身的成本考核观念,将成本管理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进行有效对接,参考其他优秀医院的成熟经验,对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指标权重。如果医院缺乏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可以在考核指标中适当提高成本管理的权重,并提高考核达标线。另外,医院还须健全奖惩制度,依据考核结果对成本管控落实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此规范各人员行为,并刺激其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
(四)加强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
医院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成本核算系统与业务流程有效对接,建立业财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医院财务、业务、人事等数据的分享和调用,对医院经营中的资产使用、预算管理、成本分析等数据开展深入探究,深挖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各个经营环节的费用数据,避免人工统计造成的数据错误,促进各个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实践中,财务部门人员应基于实际成本核算和管理情况,及时反馈需要改进的程序、功能,配合软件开发商进行系统功能的优化,充分满足双基础核算的要求,实现对成本核算的全面管理,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使医院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成本数据,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四、结语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公立医院面临的运营环境更加严峻,有限的收入与不断攀升的成本费用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公立医院须积极寻求转变,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做好成本核算,合理采用病种核算、项目核算等方法,更科学地反映出医院运营各环节的真实成本情况,从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同步提升,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